MRI联合临床指标在评价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2018-10-20 02:20曹俊涛戴德纯
医药前沿 2018年30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影像学症状

曹俊涛 戴德纯

(1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2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推拿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病因复杂,包括内源性因素(遗传、发育、退变等)和外源性因素(应力、营养、劳损、外伤等),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历来都存在较多争议[1]。从形态上来看主要,包含膨出、突出和疝出游离,后者由于对硬膜囊及脊神经压力暂时得以解除故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在我国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一直是人们最普遍接受的治疗方法之一,我们通过腰突症患者手法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和MRI影像学指标分析,探讨适用于腰突症评价的方法,为临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名。男8例,女12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50.8±12.2)岁,病史0.2~10年不等,主要症状有腰部酸痛不适,腰痛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等。设备采用Siemens Avanto1.5T MRI,序列采用常规SAG T1WI、SAG T2WI、TRA* T2WI(*平行于椎间隙)。

1.2 治疗方法

推拿手法治疗,主要方法为患者俯卧位施以揉法、滚法及按压法于肾俞穴、命门穴、腰眼穴、腰阳关穴,辅以体位变化。每日1次,每次约20min,疗程1~2周。

1.3 观察项目与方法

1.3.1 症状学评分:患者保守治疗前后分别记录:①疼痛评分(VAS);②直腿抬高角度(SLR);③腰突症病情评分(JOA)。

1.3.2 影像学检测:根据腰椎MRI测量突出物的D值和AN值。①D值:测量由椎体后缘至突出物顶点的距离;②AN值的测定:沿突出物(突向侧)外缘作切线,该线与同侧黄韧带内缘的夹角A即为AN值。当夹角落于椎管外时,AN值为负。该值越小,突出物越偏向于椎间孔[2];③椎间盘突出层面两背侧腰肌(竖脊肌+腰方肌)面积差值ΔS(ΔS=左侧面积SL-右侧面积SR,取正值),如图1。

图1 MRI各项指标测量方法值示意图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临床指标(VAS、SLR、JOR)与MRI指标(D值、AN值、ΔS值)分别做配对样本t检验。

2.结果

通过运用不同手法治疗的腰突症患者治疗后其症状体标明显好转或改善,临床指标SLR(t=-5.877,P<0.001)、VAS(t=6.85,P<0.001)、JOA(t=-10.446,P<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结果分析(±s)

表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结果分析(±s)

时段 VAS(分) SLR(°) JOR(分)治疗前 4.65±0.9364.75±4.1321.25±2.40治疗后 3.55±1.0570.50±7.0524.05±2.09 t 6.85 -5.877 -10.466 P<0.001 <0.001 <0.001

表1所示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结果:疼痛评分(VAS)、直腿抬高角度(SLR)、腰突症病情评分(JOA)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MRI影像示腰椎间盘突出物D值(t=1.831,P>0.05)、AN值(t=-0.809,P>0.05)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些学者研究结果一致[3,4]。腰椎间盘突出层面两背侧腰肌面积差值ΔS(t=2.438,P=0.025<0.05)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MRI结果分析(±s)

表2 治疗前后MRI结果分析(±s)

时段 D值(mm) AN值(°) ΔS值(mm2)治疗前 4.19±1.0620.10±3.2940.15±22.53治疗后 4.17±1.0520.20±3.3539.70±22.24 t 1.831 -0.8092.438 P 0.0830.4280.025

表2所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前后MRI结果:D值及AN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ΔS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日新月异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也有很大发展,如腔镜治疗,微创治疗等新兴方法[5,6],为腰椎间盘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思路,但在目前临床诊疗中保守疗法仍是主要治疗方法,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相对显著[7]。随着大型仪器设备的普及,尤其是CT、MRI的广泛应用,医患双方更能直观认识病症的影像特标。客观的问题表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过医师的精心治疗腰突症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或改善,另一方面治疗后影像常规特标较之治疗前没有明显改观,二者之间的差距难免会给部分患者造成困惑。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对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临床指标和影像学指标评价的关系进行了些许探索。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指标

通过对腰突症患者的临床指标(SLR、VAS、JOA)治疗前后变化的分析更能反映了治疗过程,体现治疗效果,是患者最直观感觉变化,是衡量治疗方案及疗效的重要方式。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的临床意义

与临床指标相对应,治疗前患者VAS、SLR、JOA与MRI中D值、AN值及ΔS值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像学表现可以反映疾患的轻重,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其意义相对有限,必须结合症状体标及相关因素综合评价;治疗后VAS、SLR、JOA与MRI中D值、AN值无明显相关性,但与ΔS值有一定的相关性,反映腰椎两侧肌张力平衡与否更能较客观地表明腰突症的轻重程度。这在细节方面与郭伟等[8]的研究趋于一致。诚然在此研究中我们选取了解剖结构相对清晰的腰4/5椎间盘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他相对繁复的组织结构中的应用及测量结果误差的有效控制方面对我们今后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方向。

综上所述,评价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以临床指标评价为主、影像学检查为辅原则。影像学评价更应该关注由椎间盘病变引起的外在应力变化的细微差别,运用整体观来解释手法治疗腰突症的客观变化,促进祖国医学发展,增进医患关系和谐。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影像学症状
Don’t B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