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符号下隐喻的现代孤独

2018-10-19 02:49杨雪徐晨曦
视界观·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孤独符号

杨雪 徐晨曦

摘 要: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现代性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人们在工业文明下承受着内心的孤独与空虚。影片《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探讨了有关生命的神秘与孤独,在自身镜像的反射下,去追寻生命意义与价值。在符号的含蓄意指与蝴蝶意象的双重映射下,获得对生命的重生。两生花终在生与死的二元对立中寻求到在现代性飞舞下的疏离。

关键词:能指与所指;符号;孤独

生命的孤独,在现代社会中处于道德与现实的两难处境。电影《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表现出工业发展时期,现代文明成就下的恶果,人们在生活的压抑下,对于社会所定义的模式化人生的反抗,在本真的人性和异化的社会之间游离。

一、身份误读下的镜像表达

每个文本符号系统都是由能指和所指所组成的。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层面,所指是能指所代表的意义。影片《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出现了很多带有隐喻意味的符号。其中,镜子的意象反复出现,将各个有共同点的意象在人的内部结合起来,构成有关系的集群,让观众得以从思维的更深层次进行对影片的探讨。

影片用广角镜头展现出在镜下的维罗妮卡,在一片镜子的放大下,她就被当成了被观众偷窥的主体,维罗妮卡就置于观众的偷窥下,满足了观众的偷窥欲的同时,进行了角色位置的互換。通过与主人公维罗妮卡的触摸而产生关系,而镜子本身只是一个符号,呈现出比本身所指更丰富的无限种隐藏意蕴。

镜子意象的再次出现,是她们的影像在不同的镜子中的映射。镜子中,能看到自己的反射影像,即法国和波兰的维罗妮卡的相互映射的表现。一切的错过和误识都是在镜下得以表达和呈现的。换言之,影片本身的符号系统将受众带入了镜像误读的想象界。

玻璃球也可以作为一种镜面反射,法维正在与很久没有见面的男同学寻求欢愉,这个镜头就是以在玻璃球的球面表现的。人的身体被扭曲,被压抑在一个球面中,两者是相似的,这就好像一个镜像,镜像本身就是原始的能指,成为认同过程中符号的母体。

影片中的镜像是维罗妮卡的双面映射,这面镜子突然成了透亮的玻璃。人们通过电影这面镜子,在工业文明的压抑中得到解脱,在现代性充斥的社会中得到宣泄,让都市中孤独的灵魂得到净化。

二、含蓄所指与蝴蝶意象交织的生命重生

在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中,它既有“内涵”,又包括“外延”,而“外延”总是先于内涵存在的,“外延”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而“内涵”作为“外延”的派生,通过能指与所指的联结,产生意指。

外延是通过镜头中再现的场面,或者再现声音的表面含义,而内涵的所指是某种风格和意义。在影片中,“蝴蝶”作为一种特别的意象出现,带有某种隐喻色彩。以木偶剧中的人物来隐喻法国和波兰的维罗妮卡的人生遭遇。它所呈现的是法国的维罗妮卡的嬗变就是波兰维罗妮卡的重生,以波兰维罗妮卡的死亡换回了法国维罗妮卡的生命。

在电影中,外延是由影像或声音重现的景观,其所指是影像的风格、类型,其能指为外延的整体材料。影片中投射的那如网的光影如蝴蝶那斑驳翅膀的映射,而光影的投射的拍摄手法是一种外延的能指的呈现。以蝴蝶比作法国的维罗妮卡的重生,作为外延的所指。

以法国维罗妮卡比作重生蝴蝶的隐喻,外延的能指与所指的融合,就是所表现出内涵的能指,即含蓄意指的能指,从而使观众感受到法国维罗妮卡作为蝴蝶重生后的新生与孤独,即内涵的所指。

三、生与死的二元对立分野

任何的事与物,在运动中都有着一套特定的组成符码,符码是依据一套组织规则编排并为特定文化共同成员所认同的符号系统。 而这些符码所想要表达的意义和表意的过程就是通过符号的组合和对比中完成,这就说明了意义是在对立中产生的。

影片中多次出现红色意象与绿色意象的对立,其中红色意象:波兰维罗妮卡送给情人用红色的纸包裹着礼物。红色代表着热情、阳光,蕴含着一种生命力的张扬。红色表现出波兰维罗妮卡的对生命的张扬,隐喻着对社会世俗的冲动与不安的情绪,代表着生命存在的意义对悲剧命运的抗争。以一种暗绿色的色调,与红色的主体强烈的对比出来,突出一种色调反差。

对立存在的价值,就是以消失的一方来对存在一方的得到印证,某一方的缺席,是等它再次重新出现时所带来的瞬间释放。影片中,法国和波兰的维罗妮卡具有生与死的对立,有与无的对立。波兰的维罗妮卡是自由的,奔放的。而法维是被束缚的,乐观的。由此,法国和波兰的维罗妮卡的对立,她们虽然互为自己,但事物的两面也使她们彼此对立,在波维的先行保护下选择反面,这就是保持纯真本性,孤独压抑的波维与逐渐社会化的法维彼此的对立,彼此对立却又无始无终地相互映照。

四、结论

电影《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中所出现的镜子意象,镜子层面的能指与所指的表达,蝴蝶意象的符号化,以及多次出现的红与绿意象的符号化,是二元对立的典型的西方的价值观。作为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中所营造的人类的精神世界,独立于物质的世界,在现代社会中,孤独感作为一种常态永久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陈犀禾,吴小丽.影视批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06).

[2] 皮尔斯.论符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67.

[3] 保罗·科布利.视读符号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54.

猜你喜欢
孤独符号
符号大派对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我的世界谁来懂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函数表示符号的追溯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