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逸剑
摘要:在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活动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态势,怎样增加学校收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财务管理,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分析学校整体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资金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能力、内部控制建设、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等问题,结合财务实际工作,提出相应对策,以提升高职院校财务工作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现状随着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对财务管理工作逐渐重视,财务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会计核算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业务,在相关财经法规和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各院校会计核算业务的真实性、规范性、准确性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对于教育成本核算、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的有效衔接,往来款项长期挂账等一些会计核算问题仍不能很好解决。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根据国家相关制度建立起本校的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增强了内部控制意识,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还亟待健全与完善。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
资金来源多样化,加剧了资金管理风险当前,高职院校的经费收入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态势,教育事业发展资金由单纯依赖财政拨款及学宿费收入转变为多渠道筹资方式,学校筹资能力虽然增加,但也带来了学校资金管理分散的问题,不利于财务部门对学校整体教育发展经费的监控。高职院校通过拓展了学校收入资金的来源,如培训收入,职业鉴定收入、场地租赁收入、学生考试报名费、社会捐赠收入等渠道,弥补了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不足。但是这些资金来源一般都是由各院系、部门收缴,若院系及部门人员无法提供收费依据或不能及时上缴学校财务,易被私自截留、挪用,形成账外资金,使学校财务部门的监督形成空白,加剧资金管理风险。资金管理缺乏计划性、规范性,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全面统筹安排、计划使用资金的理念,虽然在院校整体层面对资金收支情况都做了预算编制,但尚未建立健全的资金预算管理体制,盲目扩大资金开支范围、违反资金审批权限、随意动用学校机动经费、挪用项目资金的现象仍然存在,使资金预算流于形式,这种缺乏计划性、规范性的资金使用方式,阻碍了学校资金运营效率的提高。
1.2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
预算编制内容粗放,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预算编制工作不够重视,学校认为预算编制是财务部门的业务,各院系、部门均不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在预算编制程序上,各院系、部门按财务部门要求提交本年度所需预算经费的项目清单,财务部门在未了解院系、部门工作性质、人员构成及业务活动,也未与院系就本年度工作安排、经费计划进行沟通交流的情况下,采取“基数+增长”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以各部门上一年的预算金额为基数,按一定的增长幅度计算出本年度部门预算金额进行部门预算经费的编制。这种预算编制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不能与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所需经费计划紧密结合;同时,财务部门缺乏对各院系、部门业务工作及所需经费依据的分析了解,致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缺失。
1.3 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有会计核算制度不利于新时期高职院校财务发展需求按照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当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是 “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可以采用 “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以业务实际发生收支行为为依据进行核算的。当高职院校发生应收或应付业务时,不能及时对经济业务的预算信息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同时也无法真实反映业务当期收入与投入成本,资金投入与效益的配比,无法进行教学成本核算,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校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使学校会计信息披露不全,影响了学校对于潜在负债的资金准备,加大了学校财务风险,削弱了会计信息作为学校资金预算依据的可信度。
1.4 内部控制及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内控执行不严,监督制衡机制失灵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在资金活动、预算管理、物资采购、合同管理、资产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基建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都制定了内控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往往存在不按内部控制要求的流程进行资金审批、物资采购和资产管理等不合规现象,对于各业务部门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衡机制也没有有效实行,为方便工作,经常出现岗位职责混淆情况,内控执行力度严重不足,使学校各岗位职责分工不清,岗位监督制衡机制失灵。
二、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
2.1 健全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加强资金来源的集中管理,提高学校资金统筹调控能力近年来,政府财政拨款及学宿费收入、技能鉴定收入、培训收入、场地租赁收入及捐赠收入等组成了学校资金来源。除拨款及学宿费外的收入都是由各院系、部门所取得的,如不及时上缴学校财务部门,发生坐支、挪用、截留等的风险将增大,亦不利于学校资金的统筹。因此,为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应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制定相应的收入管理制度和监督措施,敦促各院系、各部门及时、全额上缴部门创收款项,以防范账外资金的形成。财务部门应整合学校的全部资金来源,实行资金的集中管理、集中核算、集中调控,以利于校领导做出资金决策,提高学校资金运转效率。
2.2 完善高职院校预算管理体系,提升预算执行效果
推进预算精细化管理,全面、科学、细化预算编制预算管理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在学校办学经费配置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在学校預算编制中,应贯彻“全口径”的编制理念,树立预算“全员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财务部门与各院系、部门之间沟通与交流,详细了解各预算执行部门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与职责,运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进行学校预算编制。在编制内容上,应全面、科学地将学校预算年度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及上年结转结余、专用基金等都纳入预算编制范围; 同时,预算编制应细化到项目、科目,并加强与会计核算科目间的有效衔接,以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规范性,从而实现预算的精细化管理。
2.3 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能力,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引入权责发生制,推进教育成本核算高职院校收入在来源与支出用途的多样性及教育成本核算的要求下,应对部分经济业务引入“权责发生制” 进行会计核算,以真实、准确反映其会计信息。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应采取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方法,对于一般的经常性业务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对于与教育成本核算紧密的相关收入、费用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按照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进行折旧和摊销,以便于按归属期进行收入及成本费用的归集,实现收益与成本的配比,并合理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达到正确核算高职教育成本的目的。
2.4构建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决定与准确性,因此,高职院校在明确预算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应建立与其自身运营实际和目标一致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在构建学校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过程中,首先明确预算绩效评价主体,制定适合的定量与定性指标,并选择有效的评价方法。目前,实际工作中可引入基于学校战略目标对绩效进行评价的平衡计分卡法,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及成长与发展4个基本维度全面评价每个维度各具体要素对绩效的影响,兼顾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能真实反映绩效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设计具体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以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公正性。
三、结语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整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结合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经过深入剖析,探讨一系列解决当前高职院校财务工作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希望对提升高职院校财务工作质量管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海军.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探析[J].职大学报,2015(6):69-71.
[3]赵善庆.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J].求实,2014(1):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