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平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班级管理是保证教学效果以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在核心素质之下实施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果。文章分析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核心。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大包大攬”
受传统教育模式与思维的影响,当前,很多小学班主任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与能力均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所以,班级管理工作需要事无巨细、大包大揽[1]。事实上,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存在比较大的弊端,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各项能力均得不到锻炼和提升。所以,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当中,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各项能力的培养。
2.忽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工作者的重点都放在课堂教学改革当中,忽略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小学班主任没有摆脱传统观念,在班级管理当中专断、独行,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主能力被压制,导致小学生活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创造性与自主性的发展。同时,在这种班级管理当中,还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抗拒,不利于未来的班级管理工作。
3.管理缺乏创新性
小学生年纪小,自身思维、行为等均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各项能力比较差,但是具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也更具个性。但是,当前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多采用“大一统,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这严重遏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巨大。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1.树立典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影响比较大。因此,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当中,班主任还需要注重自身言行举止,树立典范,发挥表率作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2]。首先,班主任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与教学素质。同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身行为来影响学生,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其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承多参与、少指责、多动手、少指挥,让学生亲身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团结意识。最后,从小事做起。俗语有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树立积极向上的班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
2.培养“三心”,塑造学生良好品格
在核心素养下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当中,还需要注重培养“三心”,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素养。所谓“三心”就是进取心、感恩心与诚实心。因此,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同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在平时的管理工作当中,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积极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3.树立责任意识,提高学生行为素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行为准则的重要时期,因此,班主任在核心素养下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可以通过一些事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加强学生自我行为的约束与管理。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管理目标。此外,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闪光点,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工作是保证学生更好发展的前提,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还需要通过树立典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素养;培养“三心”,塑造学生良好品格,树立责任意识,提高学生行为素养等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范夕高.核心素养理念下班级管理的新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6(9).
[2]尤梅香.核心素养立意下的班级管理体验[J].都市家教月刊,2017(5):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