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朱梅
摘 要: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进步,现阶段的小学学科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学,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发展的思想意识及心理状态,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心理状态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学的融合途径,文章作者针对现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现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阶段的小学生由于网络诱惑、学习压力及负担较重等原因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这些不良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及学校因素等导致的。首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亲戚关系不和,学生极易出现不合群、胆小及自闭等现象。由于现阶段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老人过于宠爱,导致其缺乏基本的是非观念教育,在学习及生活中出现较多恶习。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时间在外打工,缺乏父母的关爱。其次,社会因素主要指小学生在学习及生活过程中接触到网络游戏、暴力、色情等信息[1],加上现实生活中身边大人的不良行为及语言等影响小学生。最后,学校因素,学校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天性好动等原因加大了管理难度,教师及学校不得不设置制度及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天性被扼杀,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加上现阶段学生学业负担较大,教师、家长过于在乎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及疏导,导致越来越多不良事件发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学的融合途径
1.营造健康和谐及轻松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学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应积极采用适当的措施及途径营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及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将现实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摒弃,重视学生情绪、行为的变化,多与学生单独谈心,放下教师的架子,学会与学生平等对话及交流,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净化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认识外界环境的美好,帮助学生培养及发展健康的价值观及思想意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程度。
2.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活动及德育实践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教学实践的重视及关注程度。学校及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加大教学实践的力度,在开展德育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活动行为、互帮互助的良好道德习惯及学生之间友爱和谐的关系[2]。
3.在德育教学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课堂属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需求等因素有目的及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思想情感的变化,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留守儿童重点关心,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人与人之间应如何进行交往,正面及客观地看待自己,在遇到问题后应如何寻求帮助及正确地解决问题。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普及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此外,教师及家长应联合起来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及压力,教师应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多与孩子沟通、谈心,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尽早解决。
三、结语
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質发展的意义,通过实施营造轻松的教学活动、在德育实践活动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及在德育教学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手段将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苑 影.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7(2):191.
[2]邵雅岚.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都市家教(下半月刊),2017(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