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二〇二医院(471000)姚亚亚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造成的心室射血能力和充盈缺损[1]。当心脏收缩能力下降后,射血功能会受到影响,心排出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求,器官和组织灌注明显不足,会出现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慢性心力衰竭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大部分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多是由于运动耐力下降的原因,特别是老年患者,所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非常重要[3]。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急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探讨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急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45例患者。研究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9.6±8.6)岁,其中冠心病25例、风湿性心脏病2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59.8±8.7)岁,其中冠心病24例、风湿性心脏病2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不具有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附表 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对比情况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具体内容: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观察患者的痰液和量,对于痰多的患者先协助其排痰,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首先是深呼吸训练,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全身放松,缓慢深吸气至最大肺容量后屏气,屏气时间最开始2s,逐渐延长至10s。其次是缩唇呼气法,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在呼气时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的形状,缩唇的程度以患者不感觉困难为宜,通常吸气2s,呼气超过6s。
1.3 观察指标和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心率、收缩压水平和6min步行试验距离等计量数据均以(±s)的形式展现,使用t检验,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需要P<0.05。
研究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水平和6min步行试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附表。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淤血等,影响肺泡的通气和换气功能[4]。为了改变这些情况,机体会过度使用辅助呼吸肌群满足呼吸需求,逐渐形成错误的呼吸方式,这种呼吸方式不但无法改善临床症状,还会造成呼吸肌疲劳,加重机体缺氧程度,严重时还会诱发二氧化碳潴留。运动耐力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指标,运动耐力除了与运动时间和强度有关外,还与气候和患者的身心情况有关,特别是患者的心肺功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吸气肌群以及耐受力下降是造成运动耐力下降的主要原因[5]。所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是改善肺功能的重要方式。通过进行呼吸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呼吸方式,提高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受力。缩唇呼气时会明显减少呼气末肺容积,提高呼吸肌活动。在呼气时通过人为增加的呼气阻力,能够延缓气道闭合,降低气道阻力,更容易让气体排出。
综上所述,加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训练,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