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463400)徐飞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临床上多以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但其有局限性,并易引发各种并发症,术后预后不佳[1]。本研究通过给予胸腰椎骨折患者不同的手术治疗,以探讨适用于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平舆县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A、B组,每组43例。A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37~68岁,平均(52.4±4.6)岁;B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8~70岁,平均(52.7±4.5)岁。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采取全麻处理,取俯卧位,以伤椎为中心行手术切口,在C型X线机透视下充分暴露伤椎及相邻椎体棘突、椎板。A组采用常规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在患者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处置入螺钉,对其进行复位内固定后,在外椎板关节突处植骨融合,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将螺钉在C臂机的X线透视下锁定椎板,并在椎体内置入人工骨。B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在患者伤椎及相邻椎体植入椎弓根植骨置钉,扩大椎弓根高度及宽度,植入纳米人工骨,连接椎弓根完整螺钉,采用三点顶压法对压缩伤椎和后凸部位进行按压,再进行复位内固定。根据患者伤椎间隙大小,进行撑开复位,恢复伤椎的椎体高度。两组患者术后都使用抗生素进行4天左右的抗感染治疗,并根据引流情况,确定引流管拔除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疗效评定标准:无效:经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处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有效: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部位明显愈合,且患者无疼痛症状;显效: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部位完全愈合,且无疼痛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处理所有研究数据,计数、计量数据用例数(%)和(±s)表示,组间对比差异用x2和t检验,P<0.05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对比 两组术前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术后的椎体高度及Cobb角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明显高于A组的86.04%(37/4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组中螺钉松动和内固定断裂各2例,3例内固定松动,B组仅1例内固定松动,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33%,1/43)明显低于A组(16.28%,7/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n,±s)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n,±s)
组别(n=43)Cobb角(o)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A组 6.7±1.3 5.2±1.2 8.3±2.6 7.5±2.3 B组 6.8±1.2 1.4±0.5 8.4±2.5 4.1±1.3 P >0.05 <0.05 >0.05 <0.05椎体前缘高度(mm)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近年来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次研究给予胸腰椎骨折患者不同的手术治疗措施,结果显示B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恢复效果明显优于A组,且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表明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改善患者的椎体复位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临床疗效。主要原因在于该手术疗法能有效固定三点,减轻悬挂效应,降低椎体后凸发生率,可增强伤椎支撑力,减轻正常椎间盘的牵拉力度,有助于伤椎的恢复,预防椎体后期高度丢失[2]。
综上所述,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