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462500)张曼 董晓娜
1.1 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6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4例。参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5~67(51.5±3.8)岁;研究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3~68(51.8±3.6)岁。研究入选对象都经临床检查后,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病情监测、用药和饮食指导等。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放化疗前护理:①检查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率等生命体征,明确患者脑转移的部位、治疗既往史等。②为患者创建良好的住院环境,确保病房内适宜的温、湿度和安静清洁。③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介绍与疾病有关的知识、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2)放化疗期护理:①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有异常情况时,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②及时明确患者的护理感受,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③严密观察患者24h进水量、尿量,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还应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治疗。(3)放化疗后护理:①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在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时,全程陪护,以免患者晕厥跌倒。②保持衣服、被褥干净、舒适,做好皮肤清洁工作,避免皮肤遭受冷热刺激和户外日晒等,若出现皮肤瘙痒或破损的情况,要及时就医进行止痒消炎处理。③饮食护理:多食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性食物。
附表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以此判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①完全缓解:肿瘤基本或完全消除,且超过4周未复发;②部分缓解:肿瘤体积缩小≥50%,且超过4周未复发;③稳定:肿瘤体积缩小≥50%,或增加≤25%;④进展:肿瘤体积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处理所有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差异用x2检验,P<0.05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参照组发生脱发1例,脑水肿1例,皮肤瘙痒2例,胃肠道反应3例;研究组仅发生1例胃肠道反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9%)明显低于参照组(20.6%),组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上为改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术后的预后,常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但采取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措施对患者的身体损伤也明显加大,会加重患者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1]。而根据患者的放化疗情况,采取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既有助于缓解患者放化疗期的不适症状,又能保证放化疗的治疗效果。针对性护理干预能针对放化疗前患者对疾病及放化疗缺乏了解的情况,给予患者全面的讲解,消除患者的种种顾虑,减轻患者焦虑的程度,增强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放化疗期内,针对患者不良反应较多,身体抵抗力较差的情况,可合理调整治疗时间,提前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为患者提供各种护理服务等,减轻患者放化疗后的不适感[2]。此次研究通过给予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参照组,结果证实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术后的预后有积极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减轻患者放化疗后的不适反应,更适合用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