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456750)魏红梅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7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1.65±4.37)岁;对照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27~59岁,平均年龄(42.03±3.95)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治疗。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合理饮食及运动方案,以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伏格列波糖(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15)治疗:口服伏格列波糖0.2mg/次,3次/d,每日三餐时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西格列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95)治疗:口服0.1g/次,1次/d,每日早餐前服用。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两组HbA1c、FPG、2hPG水平变化。②采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糖水平变化 治疗前两组HbA1c、FPG、2hP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A1c、FPG、2hPG水平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两组SF-36评分 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附表1 两组血糖水平变化(±s)
附表1 两组血糖水平变化(±s)
时间 组别 例数HbA1c(%)FPG(mmol/L)2hPG(mmol/L)治疗前观察组 49 9.58±1.26 9.65±3.98 14.39±5.67对照组 48 9.72±0.98 9.36±4.54 14.65±4.92 t - 0.610 0.335 0.241 P - 0.543 0.739 0.810治疗后观察组 49 7.36±0.82 6.49±1.98 7.81±2.76对照组 48 8.28±1.02 7.52±2.86 9.52±3.25 t - 4.901 2.066 2.795 P - 0.000 0.042 0.006
附表2 SF-36评分(±s,分)
附表2 SF-36评分(±s,分)
时间 组别 例数 SF-36评分治疗前观察组 49 59.16±4.39对照组 48 58.98±5.11 t - 0.186 P - 0.853治疗后观察组 49 81.27±3.15对照组 48 70.53±4.69 t - 13.265 P - 0.000
胰岛素是机体调节血糖的唯一激素,胰岛素分泌障碍和胰岛素抵抗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血糖难以控制,尤其是餐后血糖。因此,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对治疗2型糖尿病意义重大。伏格列波糖属于α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可竞争性抑制位于肠道的α糖苷酶活性,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减少葡萄糖的形成,从而降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且伏格列波糖可减少胰岛素餐后分泌过剩,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提高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1]。西格列汀是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可防止DPP-4水解胰高糖素样多肽-1(GLP-1)、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增加GLP-1、GIP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合成与释放胰岛素,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糖素,从而降低HbA1c及空腹、餐后血糖水平[2]。本研究表明,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及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伏格列波糖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原因在于伏格列波糖可降低葡萄糖的生成,西格列汀可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改善机体胰岛素敏感性,联合用药可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效果。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伏格列波糖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伏格列波糖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