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射阳县中医院护理部,江苏盐城 224300
据报道,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率为3.94%,随年龄增长该病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率可达16.27%[1]。该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治愈率低等特点;初期,患者临床症状多不显著,随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呼吸异常、反复咳嗽,甚至呼吸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此期,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举措,并施以恰当的、科学的护理干预以控制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以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6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舒适护理引入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旨在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入组标准:综合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年龄不小于60岁;生活基本自理;该研究已经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该研究均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认知、沟通、意识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肝肾以及心脏疾病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年龄60~80 岁,平均为(68.14±5.79)岁;男性 17 例,女性 15例;病程 2~11 年,平均为(5.07±0.95)年。 观察组接受舒适护理,年龄 61~80 岁,平均为(68.77±6.04)岁;男性 18例,女性 14例;病程 1~12年,平均为(5.35±1.17)年。两组患者的平均病程及年龄、性别构成比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如保持病房干净整洁,进行晨护及晚护等)、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摄入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禁烟戒酒)、用药指导、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氧疗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行舒适护理。具体措施:①心理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地交流,注意态度和蔼、语言温和,鼓励患者倾述内心的感受、疑惑,并通过介绍成功康复案例、肯定患者积极做法等方式,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积极性;此外,护士还应告知患者,良好积极的心态有利于促进疾病康复。同时,指导患者通过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疗法等多种简单易行的方式进行自我情绪的管理;②饮食舒适护理:除常规饮食指导外,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饮食习惯,与患者一同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营养均衡与色香味兼顾),鼓励痰液较多的患者摄入黄瓜汁、冬瓜汁、西瓜汁等,以促进痰液排除;③康复锻炼。通过口头宣教、视频播放、小讲座等多种形式向患者介绍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通过吹气球、深呼吸等进行呼吸功能训练;鼓励患者养成每天进行有氧运动的习惯,如太极拳、散步等,以改善其心肺功能;④延续性指导。患者出院前1 d,护理人员应做好出院指导(常用药物的用法、用量,日常生活小贴士,饮食运动注意事项等),并将患者健康情况、精神状态、年龄、性别等信息存档,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解答患者疑问,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给以针对性、个体化建议。
经过为期1个月的干预后,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①出院时,应用该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总分 100分,90~100分代表非常满意,80~89分代表满意;小于80分代表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②出院时,采用临床症状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疗效情况,显效:患者喘息、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患者上述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上述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3]。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③出院1个月后,在两组患者进行门诊复查时,采用WHO制定的生活质量简易量表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4个维度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该量表共包括74个条目,20个因子,每个条目的评分范围为1~5分(部分条目采用负向计分),将各维度所得总分换算为百分制,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佳[4]。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n(%)],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P<0.05),提示舒适护理有助于增进护患关系。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出院时,观察组显效18例,显效率为56.25%(18/32),有效 12 例,有效率为 37.50%(12/32),无效 2 例,无效率为 6.25%(2/32),总有效率为 93.75%(30/32)。对照组显效10例,显效率为31.25%(10/32),有效16例,有效率为 50.00%(16/32),无效 6例,无效率为18.75%(6/32),总有效率为 81.25%(26/32)。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P=0.0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6,P=0.131)。
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4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比较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分]
表2 比较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3 2)观察组(n=3 2)t值P值躯体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心理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物质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4 1.5 8±4.9 7 4 1.0 4±5.1 7 0.4 2 6 0.6 7 2 4 6.7 8±5.0 5 5 5.6 2±7.2 1 5.6 8 1<0.0 0 1 4 1.8 9±9.9 2 4 2.7 1±8.9 9 0.3 4 6 0.7 3 0 4 5.1 8±7.7 1 5 2.5 7±8.2 4 3.7 0 5 0.0 0 1 4 5.9 2±5.3 9 4 4.7 4±6.2 8 0.8 0 7 0.4 2 3 4 7.8 4±7.8 9 5 4.3 9±8.2 9 3.2 3 8 0.0 0 2 4 2.2 1±6.2 4 4 3.0 0±6.7 1 0.4 8 8 0.6 2 8 4 5.5 5±9.4 5 5 2.8 8±9.9 3 3.0 2 5 0.0 0 4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发展与呼吸道感染、长期吸烟、生活不规律等多种因素有关,该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初期,患者临床症状多不显著,随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呼吸异常、反复咳嗽,甚至呼吸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危及患者生命健康[5]。此期,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举措,并配合施以针对性、科学性的护理干预,对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6]。
临床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仍侧重于治疗护理(如用药指导、氧疗护理等)及生活护理,远远不能满足患者临床康复需求[7]。舒适护理遵循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可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促进患者康复[8]。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通过心理舒适护理可调动患者康复积极性,增强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情绪健康、稳定;同时加强饮食调护不仅可促进患者正氮平衡,改善患者体质,还可促进痰液排除;配合康复锻炼以增强患者肺功能;延续性指导为患者提供持续性、连续性支持,从而实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9]。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效率分别为96.88%、93.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81.25%、81.25%(P<0.05),结果与李艳[10]报道一致,该报道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3.10%,高于对照组的 68.97%(P<0.05),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相关报道,究其原因为,该研究中引入心理舒适护理、饮食舒适护理等更为实用、科学的护理举措,更加符合患者需求。此外,观察组4项生活质量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患者施以舒适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