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芹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监护室,山东济宁 272000
睡眠剥夺作为一种环境因素,其针对人体正常睡眠会产生严重影响,此外会使得患者的机体生理平衡受到破坏,对应呈现出新陈代谢紊乱以及内分泌紊乱的现象。对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而言,因为室内空间密闭、所用仪器设备陌生、无人陪伴以及受到制约等系列因素的影响,患者自身睡眠质量往往会受到严重影响,呈现出睡眠剥夺现象,使得自身疾病治疗以及患者预后受到严重影响[1]。该次研究将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82例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确定最佳方法对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此说明睡眠剥夺护理临床应用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82例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5~83岁,平均年龄为(61.35±5.69)岁;患者疾病类型为:患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例数分别为20例、13例以及8例;观察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49~85 岁,平均年龄为(61.39±5.72)岁;患者疾病类型为:患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例数分别为21例、11例以及9例;该次研究均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对于知情同意书,所有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以及家属均完成签署;对两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展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患有心血管重症疾病,于该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表现完整;未呈现出神志不清晰以及意识障碍现象[2];排除标准:将以往存在睡眠障碍病史患者排除;将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3]。
两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在进入医院后,研究护理方式期间,对照组:选择基础护理方法展开;观察组:选择睡眠剥夺护理方法展开;对于对照组,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其次对监控室湿度、温度以及灯光进行调节,确保适宜,对患者口腔清洁做出保证。此外,针对患者的翻身以及排痰给予帮助,避免出现褥疮以及肺炎的现象。对于观察组,基础护理方法同对照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保持一致[4];此外,对于睡眠剥夺护理方法为:①护理人员针对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表现出睡眠障碍的系列因素加以分析,之后具有针对性研究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对于患者所对应的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展开强化培训工作[5];②护理人员对患者积极展开病理生理因素护理干预:患者在口腔、鼻腔以及气道内部表现出异常情况后,会使得自身睡眠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对患者展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面罩吸氧以及鼻导管操作等,均会使得患者呈现出感觉异常现象,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在固定时间对患者的鼻导管以及面罩加以检查,对其佩戴的稳定性做出充分保证,将患者的不适感显著减轻;此外,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给予吸痰干预期间,需要保证轻柔完成系列动作,并且积极展开负压调节操作,防止对患者的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如果患者呈现出嘴唇干裂症状,则需要准备甘油进行涂抹,保持患者嘴唇湿润[6];③对患者给予心理因素护理干预:对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而言,通常病情表现尤为严重,并且因为家属无法陪伴,所以往往会呈现出思念以及寂寞等心理,进而导致出现系列不良情绪。此外,对患者给予导尿管以及监护仪等系列操作后,往往需要暴露患者隐私部位,从而患者往往会受到严重心理影响。对此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期间,需要将动作以及语言交流力度显著提高,同患者密切进行谈心,从而使其陌生感显著消除,使得不良情绪显著减轻,在护理操作期间需要对患者的隐私部位进行保护;④对患者给予降低环境护理干预:将电话铃声以及器械声音降低,强调医护人员需要做到轻声关门、行走以及小声说话,夜间调节灯光柔和度,将不必要器械合理关闭。
观察对比两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效率评分)。
1.5.1 护理满意度判断标准 通过医院自制问卷,护理人员针对两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7],主要于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方法等方面加以评估。评价总分为50分;不满意:0分≤结果≤29分;满意:30分≤结果≤39分;非常满意:40分≤结果≤50分。
1.5.2 睡眠质量判断标准 护理人员针对两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情况,利用PSQI(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展开评价。主要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效率几方面展开评价,最终获得分数同睡眠质量表现为反比。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组间对比以[n(%)]形式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PSQI评分)组间对比以(±s)形式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同对照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满意度(70.73%)对比,观察组(97.56%)获得明显提升(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对比
同对照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效率评分展开比较,观察组获得明显下降(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PSQI评分临床对比[(±s),分]
表2 两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PSQI评分临床对比[(±s),分]
组别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观察组(n=4 1)对照组(n=4 1)t值P值1.3 9±0.3 5 2.3 5±0.4 9 1 0.2 0 8 2 0.0 0 0 0 1.1 9±0.2 5 1.8 2±0.3 9 8.7 0 7 9 0.0 0 0 0 1.3 5±0.2 5 2.1 5±0.5 9 7.9 9 4 1 0.0 0 0 0 1.4 9±0.4 2 2.4 3±0.2 9 1 1.7 9 2 7 0.0 0 0 0 1.7 5±0.3 5 2.6 9±0.1 5 1 5.8 0 6 5 0.0 0 0 0
护理人员选择睡眠剥夺护理干预措施对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护理,其可以在对睡眠质量危险因素加以了解的前提下展开对应护理,能够将心理、生理以及环境等方面护理力度显著提升,从而对于患者睡眠良好环境的创建做出保证,使得系列干扰因素充分降低,可以确保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效率获得显著改善,最终确保整体睡眠质量获得显著提升。
该次研究中,研究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方式期间,对照组:选择基础护理方法展开;观察组:选择基础护理+睡眠剥夺护理方法展开;最终发现同对照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满意度(70.73%)对比,观察组(97.56%)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效率评分展开比较,观察组获得明显下降(P<0.05),同徐红岩等[8]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体会》一文中表现出一致的研究结论。该文中开展前患者满意度为81.67%,开展后为96.67%;从而证明对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给予睡眠剥夺护理干预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对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给予睡眠剥夺护理干预,对于护理满意度提升,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效率评分的降低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使得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整体睡眠质量获得显著提升,促进其病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