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急救方案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8-10-19 06:24杜家年
系统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突发性急诊科神经外科

杜家年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盱眙 211700

脑出血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因素所致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引起的非外伤性出血,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数据统计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1]。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多在气候变化、情绪激动、用力过敏、不良嗜好等诱发因素下急性起病,病情进展迅猛,致残致死率高,需早期及时干预,以降低死亡风险,提高生存几率[2]。急诊科是承担医院各种急危重症患者首诊医疗任务的重要科室,现阶段以发展为急诊、急救与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大型急救医疗技术中心,拥有先进、完善的急救设备,能够早期、及时的对急危重症病人实行专业、快捷、高效的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对争取宝贵治疗时间、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3]。文章现以2015年5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15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为例,对急诊科内科急救方案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15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75例):男 46 例,女 29 例;年龄 30~85 岁,平均(62.5±9.3)岁;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5~13分,平均 (9.7±3.1)分;幕上出血61例,幕下出血14例;颅脑CT示出血量 27~68 mL,平均(46.3±10.4)mL。 对照组(75例):男 44 例,女 31 例;年龄 32~84 岁,平均(62.2±9.1)岁;入院 GCS 评分 5~13分,平均(9.8±3.1)分;幕上出血60例,幕下出血15例;颅脑CT示出血量25~69 mL,平均(46.1±10.7)mL。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①经诱因、症状、查体、影像学等临床综合检查确诊突发性脑出血,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5版)相关标准[4];②入院GCS>3分;③神经外科手术指征;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⑤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①脑疝晚期,濒死患者,GCS≤3分;②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及功能障碍;③合并精神障碍等其他影响疗效评估的疾病;④临床资料不全。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收治神经外科,入院后完善必要检查,明确诊断后早期予以颅内血肿清除联合钻孔引流术。实验组:患者收治急诊科,行内科急诊治疗方案,具体内容:①去枕平卧,床头抬高30°,使头低足高,以促进脑部静脉血液回流,改善水肿,减低颅内压;②尽量减少搬动和移位,床边完成必要检查,防止出血加重;③将患者头偏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及时清洁口腔,观察有无舌根后坠,酌情以支撑物固定,必要者气管插管或器官切开机械通气,持续低流量吸氧,以保证呼吸通畅及氧气供给,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④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予以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H20041419)控制颅内出血,予以甘露醇(H32020117)控制水肿、降低颅内压,予以吡拉西坦(H20073419)、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H20046213)营养脑神经,予以尼莫地平注射液(H20023122),予以尼莫地平改善脑组织血液微循环,保护缺血性神经元,合并高血压者予以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乌拉地尔控制血压;⑤治疗期间,加强生命体征观察与心电监测,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瞳孔改变,记录心率、血压、体温等指标,准确把握患者病情,为急救治疗提供指导,;具备手术指征患,及时转入神经外科予以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同实验组。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预后。预后评价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标准[5]:5分——基本恢复正常生活,预后理想;4分——轻度残疾,但可独立生活,恢复尚可;3分——重度残疾,日常需照料,预后欠佳;2分——植物生存,预后差;1分——死亡,预后极差。该研究以GOS 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

1.5 统计方法

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急诊科内科急救方案治疗,实验组预后优良率(54.67%)高于对照组(30.67%),死亡率(13.33%)低于对照组(2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预后评分比较

3 讨论

突发性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由于出血形成颅内占位性血肿对颅腔造成压迫,患者短期内即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使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效,引起头痛、呕吐、库欣反应、神经源性肺水肿等症,甚至可致脑疝形成,导致脑死亡,因此,快速有效控制患者颅内压成为临床救治突发性脑出血的关键[6]。但同时,突发性脑出血引起意识昏迷可造成呼吸障碍,因此,加强维持患者生命功能、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对挽救患者生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是临床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有效手段,但神经外科缺乏完善的急救设备,术前准备时间又较长,故难以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7]。而对于突发脑出血患者而言,发病后3 h是抢救最为关键的黄金三小时,越早予以患者干预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越具有重要的意义[8]。急诊科是急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重要科室,目前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内科急救治疗方案与流程,患者急诊收入医院后,可于急诊科内完成大部分必要检查,能有效减少患者搬运移动,预防相关性损伤加重。同时,急诊科拥有抢救病人的必备医疗设备与急救器材,能够及时建立有效通气,保持氧气供给,维持患者生命功能,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后,也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予以患者止血剂、利尿剂、脑神经营养药物等,控制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血流灌注,促进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恢复,对减少脑组织进行性损害、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9]。另外,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生命体征不稳定,血压波动较大,非常不利于神经外科治疗,是手术危险因素之一,术前通过急救科急救治疗方案予以患者降压治疗对提高手术安全性有一定积极作用[10],并且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与观察,能够早期明确患者病情变化,也能够为准备把握手术时机提供依据。

该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急诊科急救治疗方案干预后,患者预后优良率(54.67%)高于对照组(30.67%),死亡率(13.33%)低于对照组(2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马世忠等[11]报道的急诊科急救方案治疗的突发性脑出血的预后优良率(75.7%)和邱芳英等[12]报道的急诊救治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14.8%)相近。

综上所述,以急诊科内科急救方案治疗突发性脑出血效果确切,能为手术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突发性急诊科神经外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