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峰 杨赟
摘 要: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优质课大赛后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革新。在教学中全面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现代信息技术深层次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传统媒体的教学虽然很重要,也比较广泛,但是以微信、微博、腾讯QQ等互联网手段以及集声、光、电为一体的多媒体视频教学凸显出更加强大的优越性,更优化地开展化学教学工作,促进了化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更好地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特别是在高中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化学教学的讨论热点。在结构化学中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教学内容的展现方式的优化,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充盈而多彩的教育教学环境,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建立在传统模式基础之上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浅谈对高中化学教学,特别是在高中结构化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现代教育;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
一、高中结构化学的知识要求和能力与思维的特点
1.结构化学的知识要求。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高中结构化学主要体现在选修三的教学内容当中,主要的内容为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和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等三方面的主干知识。在高中必修二中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新的学习,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逻辑关系,重视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要求学生在了解一定化学的概念和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核心知识体系。
2.能力与思维的特点。高中结构化学选修三的内容抽象,理论要求较高。要学好这些内容,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新知识,将抽象的知识和物质结构具体化,理解其中的理论与思想;要学会利用物质结构去理解物质性质的思维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掌握各种物质结构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归纳、推理、应用等能力。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特别是结构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一名优秀的老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大纲要求做出不同的教学选择,以提高教学有效性。尤其是在进行结构化学的教学当中更是如此,高中对物质结构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掌握物质本身的结构特点,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其结构就不能对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和理解。所以,在选修三结构化学的教学中,必须得选择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作手段支撑。例如,在教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当中的激发态与光谱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用视频形式来展示焰火与电子跃迁、激光源与电子跃迁,就比单纯的幻灯片图片展示效果要好得多,如果再加上细节的动画展示,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其本质,掌握相关内容。
2.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来选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传统教学模式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与主体作用,习惯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它明显的不足是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多媒体的选择应尽可能在教学模式转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1]。
例如,在利用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探究分子的立体结构时学生进实验室分组探究不同物质的相关谱图、分组实验探究就比老师课堂上单独传授知识更加具体、更加形象。
3.根据课堂结构来选择信息技术手段。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是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媒体等要素有机地结合,形成最佳结构,取得最优教学效果。在媒体组合教学中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提高教学效率[2]。例如,在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教学中,干冰的晶体(图1),C60(图2),石墨(图3),金刚石(图4),二氧化硅(图5)结构图等就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这样更利于同学们对结构的分析和了解,提高教学效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动手实验及演示实验若用多媒体视频展示代替则会失去其真实性且违背了教学要求,凡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体验都不能用多媒体动画来代替。但计算机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在化学新教材教学中仍有着重要作用,如,可进行部分有毒实验的演示。在微观领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动态效果模拟粒子(分子、原子、离子、中子、电子等)的运动特点,把肉眼无法看清的微观粒子形象化,变微观为宏观,使学生印象深刻,更易掌握。但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可彬.合理运用信息技带,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信息技术,2010(6).
[2]徐土根.计算机在化学教学中辅助作用的探讨[J].中学化学教与學,2002.
?誗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