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研究

2018-10-18 11:17蒋少卿
关键词:观测实验能力

蒋少卿

摘要: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真实情景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本文主要阐述了地理实践力的界定和内涵,并探讨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教师实践能力;学生地理实践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7-013-2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标》中提出了四大地理核心素养,其中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尤为关注。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课标》中还要求地理教师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应试教学比较严重,往往忽视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关注与培养,因此大部分地理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不足,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方式方法也不是很了解,从而影响到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关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同时,更要关注地理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认识实践能力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实践力主要包括自然类实践和人文类实践。根据《课标》,地理实践力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相关地理信息,能够使用地理工具,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而教师在其中起到的是引领作用,所以对相关的考查、调研以及实验等活动应是十分清楚的,因此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即地理制作能力、地理实验能力、地理仪器操作能力、地理观测能力、地理调查能力、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及地理综合分析研究能力。

1.地理制作能力

地理制作能力主要指在地理课堂或地理实践活动中,利用准备的材料对地理图像、地理模型、地理仪器、地理课件等的制作。地理制作能力是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也应提高自身的地理制作能力。比如在进行“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或经纬仪;在进行“地球运动”的教学时,可指导学生自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模型;在进行“地图”教学时,可指导学生绘制地图或等高线等;在进行“三圈环流”教学时,可指导学生构建模型,制作课件。可见,学生在地理制作能力的培养中,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也比较高,只有提高了教师的地理制作能力才能在指导学生制作时得心应手。

2.地理实验能力

地理实验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能够高效率地认识和发现某一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地理实验教学从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等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多种地理能力。地理实验不仅是一种地理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且是一种地理实践活动,包含深刻的理性思维,在整个地理實验中贯穿着验证结论和探究真理的过程。比如,在进行“洋流”的教学中,可让学生模拟洋流运动;在进行“流水作用”的教学中,让学生模拟流水对地形的影响;还可以检测水质;检测土壤,进行土壤实验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和实际情况开发各类地理实验,从而丰富学生的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其地理实践力。

3.地理观测能力

学生的地理观测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观测者运用各种仪器和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某些地学要素或自然现象进行长期或短期的观察或测量,并对其进行记录与分析,得出科学结论的活动。其主要包括天文观测、气象观测、水文观测、物候观测、地震观测、生物观测、环境观测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观测前应确定观测什么、如何观测及观测效果,并且准备好相应的器材。教师根据材料可开发多种观测任务,比如课堂上可以开发一些小型的短期的观测活动,如观察热力环流实验等,也可以开发野外观测活动如岩石种类、植被、测量太阳高度、蒸发量、降水量等。也可以开发长期的观测活动如学生身边的物候现象、气温的变化,水文的变化等等。当然,这些观测活动不仅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对教师的专业地理素养要求也很高,因此还需要老师们在这方面不断加强。

4.地理调查能力

地理调查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地理调查时要选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线路和方案、提出调查要求。调查内容应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生活中的地理;调查线路应确保安全性和可行性;调查要求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教师也应提前做好预查、分析工作。学生在完成地理调查活动后要对记录和搜集的文字图片加以整理,可以小论文、讨论会、PPT等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在进行学生地理调查能力的培养时要做好全程的追踪,不仅要对该课题有深刻地了解,还要对学生的调查给出指导意见,因此教师也应加强该方面的自身的提高,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地理调查研究活动。

5.地理考察能力

地理野外考察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培养中学生地理野外考察能力的重要方式。常见的考察主要包括岩石和矿物的鉴别、地质构造的考察、地貌的考察、土壤考察、生物考察、自然资源考察以及家乡地理考察等。而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注重书本知识,纸上谈兵,自身的考察能力比较薄弱,在野外考察时指导学生可能也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多参与野外考察活动,促进野外考察、鉴别能力的提升。

二、寻找培养策略

根据上述地理实践力的初步认识,地理教学中对于地理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那么,我们平时如何注重自身专业实践力的培养和提升呢?

1.理论实践学习

首先,阅读相关的论文、期刊、书籍,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理论指导实践,有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理论依据。其次,新课标出台后,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活动丰富多彩,并且,各级各类的评课活动也层出不穷,教师们应加强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为提高自身的地理专业素养“充电”。

2.教材二度开发

地理教材是根据《课标》要求编写,但是现成的实验、调查、观测等实践活动却不多,因此,在开展学生地理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首先应二度开发教材,将相关的地理实践活动渗透到教学中。比如在“天气系统”教学中,可提前布置观测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现象,将各类天气现象记录下来,在上课是进行讨论探究。在必修1的自然地理教材中,很多地理现象(天文、地质、水文、生物、土壤等)均可组织学生观测、实验、制作等地理活动;而必修2的人文地理教材中的地理现象(城市、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可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地理调查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进行教材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发是很有必要的。

3.自身实践探索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往往容易忽视。把地理实验、地理观测、地理制作、地理调查一带而过,甚至取消地理实践活动,因此地理课堂比较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不足,而教师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也逐渐减弱。因此针对目前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自身也应提高地理实践能力的专业水平,在课前教师应加强地理制作、观测、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结合教材、《课标》要求及实际情况反复研究预设的地理实践活动,通过前期的自身实践,预判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可行性及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做调整,并且也能熟练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4.制定活动计划

实践活动制定之后应制定活动计划,各个地理实践活动基本应与教学进度同步,有些活动可以在课堂中完成,有些野外调查或是观测活动则需要在课外完成,并且有的活动属短期活动,有的却是长期活动,因此教师需要将各种地理编排好,制定计划表,并且能够长期地、坚持不懈的完成下去,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多年的地理实践,笔者深切地感受到:那种脱离社会实践、脱离教育对象,局限于课堂传授现存的书本知识,是很难造就出合格人才来的。只有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和补充,扩展施教渠道,增加实践环节,才能培养具有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努力地探索,构建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以扩展教学空间,丰富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学锋,牧丽蕓,舒德全.践行参与式学习培养地理实践力[J].地理教学,2016(04).

[2]庞明月.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7.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开放性课堂研究》(课题号:Ca/2016/02/1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观测实验能力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天文观测活动的探索与思考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论地面气象集体观测的重要性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