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2018-10-18 12:03顾振祥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高中语文教学

顾振祥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创新教育,主要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意识的人才。高中语文是一门具有极强创造性的学科,其教材内容留给学生的想象空间极为广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观念转变、学习方法指导、课堂氛围营造、鼓励学生质疑等方面,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为他们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0-0086-02

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其国民创造力的高低。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民族振兴、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而高中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肩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回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切实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服务。

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开展高中语文教学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所谓正确的人才观,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人才观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是否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从客观上讲,学生本身都有其优点和长处,其将来都可能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成为人才。因此,教师绝对不可以仅凭个人的喜好和判断来为学生定性,而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点,相信并积极鼓励他们,不断地帮助他们,从而使学生走上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反之,如果教師只是单纯地以智力模式和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把他们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那么势必会束缚甚至于扼杀学生原本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并进一步激活其创造性潜能,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其能力范围内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持续增强自信心,从而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持续发展。

(二)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创新教育,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面对学生进行单一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观念。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而不能教师一言堂;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使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不能单一地灌输知识;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教学的知识不仅包括教材内的知识,也要涵盖与教材知识有关的新知识,更要包括师生针对教材知识互动中而形成的新知识。

(三)明确科学的培养目标

爱因斯坦曾经就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谈到,采用专业的知识来对人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利用专业教育培养的人只能是有用的机器,而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实施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怎样进行人的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

二、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一过程中学科门类不断增加,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再也不会存在终身受用的知识。目前和未来的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应该能够独立学习、独立工作,并且要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的预见能力。鉴于此,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如果学生不会自学,那么他将来也势必不会单独去创造,也就不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为学生指导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比如,第一,对于美文,要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下来,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规范的语感。第二,在学习课文或者阅读中外名著佳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不断积累精彩语句或段落,从而为以后的作文积累素材,为我所用。第三,在日常读书看报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坚持用自己的话概括主题思想,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第四,在自学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教师,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动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把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欲望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其目的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最终达到创新思维形成的目标。而传统课堂教师一味地灌输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从而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展活跃思维,逐渐培养起创新意识。另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深度思考教学内容,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于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例如,在教学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围绕一大问题,即“你理解的梦想是什么?”来展开教学,教师抛出这一问题后,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就这个问题与课文结合起来思考,并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与自己所理解的梦想进行对比,从而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为民请命”的献身精神的无比崇高,进而会逐步树立起更为远大的个人理想。可以说,教师通过营造和谐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能够为学生构建鼓励大胆思考、深入探究的环境,从而保证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最终培养出创新思维。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一切创造活动都具有一个本质性特征,那就是该活动具有独创性。因此,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首先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大胆质疑,甚至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惜刨根问底。一切知识的获得,一切发明的产生,无不是从“疑”开始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就学习内容生成疑问、向教师提出疑问,并且积极探究思考解决疑问。首先,教师课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重难点,不在无意义和价值的问题上过于纠缠。要引导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读,进而就文章内容生成有价值的疑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生疑的条件,从而鼓励激发他们积极地进行思维训练。其次,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其认为没有疑问的地方提出质疑。譬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于一些课文认为不重要,或者对于文中的一些词语、句子往往读过之后没什么感悟,提不出什么问题。而事实恰恰相反,学生忽略的地方往往可能是对于课文理解的重点之处,或者是容易引发错误认识的地方。这时候,教师可以巧妙地故意设疑问难,引导启发学生得到意外收获,从而使其思维触类旁通。再次,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观点来阐释,进而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质疑的活动,从而为学生搭建阐述观点、分享看法的平台。比如,在教学鲁迅的小说《祝福》时,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观点来对祥林嫂的性格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比较,从而进一步确定自己的观点,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不用所谓统一的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 施建能.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7,(12).

[2] 严伟.谈高中语文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7).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高中语文教学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