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哲峰 治疗面部痉挛的求索之路

2018-10-18 18:46魏巍
中华儿女 2018年19期
关键词:微血管同情心痉挛

魏巍

谦和有礼,热情睿智。这是赵哲峰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和对待每一个普通患者一样,与他交流你感受更多的是暖心与关怀。

以特殊的方式帮助别人

赵哲峰1981年出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省九三学社社员。2006年以优异成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硕士毕业留院工作,2008年攻读神经外科博士学位,2012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曾有多篇文章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北美神经外科顶级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发表学术文章,主持省教育厅课题一项、省博士后课题一项,哈医大二院优秀青年基金一项;获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被授予哈医大二院优秀工作者称号。他在导师——全国著名脑胶质瘤领域专家、中国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获得者、哈医大神经外科主任蒋传路引领和支持下,主要从事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目前在省内率先开展术中电生理监测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后有效率达 90%以上。

“蓦然回首,已经在神经外科的医学道路上走过了15个年头,从一个懵懂少年到即将步入不惑之年,其间虽然经历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痛苦以及抉择,但当一个外科医生通过自己娴熟的手术技术,让越来越多罹患脑科疾病的患者生命得以延续、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的时候,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赵哲峰告诉记者,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最大的收获是有机会以一种特殊且令人兴奋的方式去帮助别人,他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会如此充实且充满挑战。

从医生到患者的角色转换

一次偶然的机会,医院进行体检。当做检查的超声医生说他的甲状腺上发现一个2厘米的肿瘤时,他还怀疑是在开玩笑,直到病理活检确诊为乳头状癌时,赵哲峰才真正感觉到,其实医生也是个普通人而已。在详细了解病情后,通过手术切除了这个肿瘤,从一个医生的角色转换成一个病人,经历了一个普通患者面临的各种问题,从那时起他才体会到一个患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仅仅是高超的医疗技术,还需要医生的同情心,这时的医生可能是患者的全部,医生的意见可能会改变病人的一生。

通过这件事,让赵哲峰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和肩负的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个好的医生应具有强烈的悲天悯人之心,对待患者应该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具有同情心,它和手术技术能力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的,没有同情心的能力是毫无价值的,同时没有能力的同情心也是没有意义的,对待神经外科的病人更是需要二者都具备的医生去治疗,他说:“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应该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总结的经验,将复杂的医学术语用最通俗的言语进行解释,感同身受地让患者全面了解病情,為自己今后的生活做准备。正如美国著名医师特鲁多的名言‘对待患者应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对面肌痉挛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一次诊疗中,赵哲峰接触到了面肌痉挛疾病的患者。那是一位在当地很有影响力的老师,突然有一天出现一侧眼皮不由自主跳动,开始这位老师并没有在意,后来眼皮跳动越来越频繁甚至带动一侧的嘴角抽动,严重影响了这位老师的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期间经人介绍说针灸有效,就去当地医院行针灸治疗,做了几个月的针灸症状未见明显的改善,而且越来越重,又听说吃中药好使,又去北京花钱买了不少中药,仍然无效,后来这位老师因为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得了严重的抑郁症。这件事给赵哲峰引起了极大触动。

他告诉记者,因为面肌痉挛这个疾病的发病原因是颅内的动脉发生移位压迫了面神经出脑干段的根部导致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而所谓的针灸、中药治疗都是无效的,但这种疾病在黑龙江省内的治疗非常不规范,几乎90%的病人都是选择针灸吃药治疗,对于针灸加重的患者都被告知无法治疗,导致很多患者最后都放弃了治疗。

求索创新永远在路上

“在硬币大小的空间内,靠显微镜操作,又手持多个手术器械,面对的都是比头发丝还细小的神经和血管,需要何等的精细可想而知”。为了解决面肌痉挛治疗这一难题,赵哲峰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北京重新学习这项技术。在那里,他对面肌痉挛这个疾病有了重新的认识,从患者入院的确诊,到术前检查,再到手术体位的摆放,手术切口设计以及手术过程中的精细显微操作,术后一些并发症的治疗在这里都几乎做到了极致,无可挑剔,任何一步都看似简单,但实际都是经过多年经验不断改进才总结出来的,也感受到专科化的巨大魅力。从北京回来以后,赵哲峰将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作为自己的业务专长,在省内率先开展术中电生理监测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从第一例开展到现在,经他治疗的患者几乎100%治愈,越来越多的面肌痉挛患者也开始了解并且选择这项手术,很多省内外的患者再也不用长途跋涉,远赴北京进行这项手术。

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最适合神经外科医生这个职业。赵哲峰表示,从医的道路上永远不会有终点,需要我们时刻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从中发现更加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痛苦。“每当看到患者术后面部抽动停止后那种幸福感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承受的所有压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赵哲峰如是说。

猜你喜欢
微血管同情心痉挛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微血管心绞痛:没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心绞痛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糖友几个小动作可保护微血管
50岁女性最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