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 劲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今后三年脱贫攻坚工作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指导意见》明确,将从10个方面强化各项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举措。中央对扶贫的力度继续“加码”,2018-2020年,中央财政将新增2140亿元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对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将带来如何转变,深度贫困地区将如何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笔者带着这些问题,以江西兴国县深度贫困村为样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兴国县是全省25个贫困县之一,也是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对象30981户128408人,其中已脱贫18786户86521人,未脱贫12195户41887人。2018年,预计脱贫20479人,退出贫困村40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01%。全县共有“十三五”贫困村130个,深度贫困村36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58户14113人,已脱贫1500户7193人,未脱贫1858户6920人。
1.摸清家底,集中力量,脱贫体系更加健全。兴国县在认定36个深度贫困村后,迅速组织了6个核查组,利用10天时间,对全县所有深度贫困村逐村逐户逐人进行核查,全面摸清各个深度贫困村的问题底数、贫困状况、致贫原因等,建立了科学准确的深度贫困村工作台账和脱贫方案。针对这些问题现状,制定《兴国县大力支持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和工作目标。帮扶力量上加码,安排每个深度贫困村1名县处级领导挂点帮扶,落实了1个“百企帮百村”龙头企业定点帮扶,选优配强了定点帮扶单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为每个村配备1名村级专职信息员。项目资金上加量,按照原则上投入1000万元扶贫资金的标准,是一般贫困村的2倍,用于深度贫困村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上统筹兼顾环境治理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全县上下形成全力聚焦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和机制保障,各级帮扶干部、企业通力合作,不断为深度贫困村的发展带来源源动力。
2.紧扣标准,完善政策,基础保障更加有力。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住房、健康、教育等扶贫政策,确保政策应享尽享。开展了项目核查优化,特别明确了住房优化要求,采取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维修加固、集中供养、保障房安置等五种途径,全面解决深度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199户;针对患慢性病、长期卧病在床、精神病等深度贫困群体,出台了《健康扶贫提升工作的补充意见》,实行慢性病保障提标扩面,提高补偿比例,对重症精神病患者全年免费治疗,对长期卧病在床失能病人发放2000元/年的补助,深度贫困户受益438户;从严落实校长和乡镇属地双线负责制,全面落实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各项补助政策,深度贫困群众享受了教育扶贫补助498户,同时控辍保学、关爱留守儿童等工作卓有成效。
3.聚焦重点,凝聚合力,扶贫成效更加明显。兴国县紧紧抓住深度贫困村产业就业这一重点,积极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帮扶,为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创造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产业扶贫方面,鼓励村两委领办创办产业扶贫基地,明确要求深度贫困村产业项目资金不低于全村总资金的30%,财政投入资金不超过基地总投入三分之一,且以不低于60%比例折股量化到村集体。目前,36个深度贫困村产业基地实现全覆盖,光伏扶贫电站实现全覆盖,带动近2000户深度贫困户增收,每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就业扶贫方面,重点通过开发“九员三岗”公益性岗位,大力开展“兴国表嫂”等就业技术培训,积极引导深度贫困群众在基地务工等方式,实现深度贫困户稳定就业976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社会扶贫方面,通过国际扶贫日募捐来的300多万元,成立了关爱深度贫困群众救助金,专项解决深度贫困群体生活困难问题1013户;成功争取碧桂园集团捐资1000万元,设立了深度贫困家庭学子扶贫助学基金,每年资助深度贫困家庭学子近百人。
1.脱贫压力较大。兴国县贫困人口多、攻坚难度大。深度贫困村个数名列全省第二,占全省(269个)总数的13.38%,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11.84%;36个深度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占全县未脱贫人口的16.5%,且这些贫困人口全部都是贫中贫、坚中坚,如兴国县兴江乡塘背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户184人,贫困发生率16.88%,其中因病、因残28户,占比60.87%。兴国县杰村乡白石村贫困发生率最高的达20.42%,全部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落后的边远村、山区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无特色优势产业,脱贫退出难度较大。
2.产业壮大较难。深度贫困村多属偏远山区,山多田少,大部分耕地为分散梯田,利用成本高。虽然兴国县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奖补意见、出台了鼓励村两委领办创办产业基地优惠政策,降低了奖补门槛,但受基础设施条件、资金、技术及市场等影响,发展产业难以吸引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和龙头企业等带动参与,产业基地规模较小、较散、效益较低,加上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模式单一、贫困户普遍内生动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产业发展困难重重。
1.对标“两不愁三保障”不偏离,着力推进项目建设。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关键期,把握脱贫标准如期脱贫是当前很多县市工作重点,对于深度贫困村也不例外,所以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进行项目安排,集中攻坚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包含开展深度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年底前全面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切实保障住房安全,提高农村保障房、搬迁安置房入住率,彻底解决老人住危旧房等住房不安全问题;加大教育扶贫力度,落实义务教育“双线(政府和教育部门)控辍保学责任制”,确保教育补助政策全覆盖,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辍学;建立科学可控的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优化“一站式”结算模式,强化政策落实和监管,把贫困群众住院自付费用比例稳控在10%以内等等。
与此同时,由于深度贫困村资金项目较多,有序推进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的脱贫摘帽的有力保障。将继续发挥好兴国县首创的“资金池”“项目池”的积极作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深度贫困村脱贫项目建设,确保在11月底前所有项目全面完工。要求各乡镇区、各有关单位利用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资金的拨付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深度贫困村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确保10月底前完成脱贫攻坚三年滚动计划项目入库,11月底前批复完下年度项目计划。
2.推进“产业就业全覆盖”不放松,充分激发内生动力。产业就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保障,也是提升贫困户“生血造血”能力的基本路径,要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深度贫困村退出的重点工作,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不断完善产业、就业发展平台,构建紧密利益联结,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产业扶贫方面,按照赣州市“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全力扶持深度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力度推进产业基地,集中对产业扶贫利益联结中贫困户浅联结、虚联结、假联结的问题进行排查清理,并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分类落实利益联结措施。就业扶贫方面,摸清贫困户劳动力状况、就业意愿和需求,整合培训资源、技术资源,继续开展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都能得到相关技能培训。通过就业奖补、交通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不断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确保每一个贫困劳动力都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与此同时,探索实施竞争性扶贫机制,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的做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多提倡鼓励式、竞争性的方式,让贫困群众“跳起来摘桃子”,充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确保实现深度贫困村人均收入水平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75%,人均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当地平均增幅,确保深度贫困群众如期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