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茫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于光远,以98岁高龄辞世。他之所以长寿,与良好的心态是分不开的。于光远不但学问精深,而且很喜欢玩;他笑称自己的长寿是从“玩”中而来,是个“大玩学家”。
于光远曾发明过一门独特的“喜喜”哲学。对此,他这样解释:前一个“喜”是动词,后一个“喜”是名词,意思是喜欢哪些令人高兴的事。他的脑海中只记住有趣的事,从不回忆那些苦事,更不会无端发愁。他认为,人到这个世界上走一趟不容易,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总是纠结于那些苦事和悲事,而忘记了能给你带来快乐的那些奇事和趣事,生活也就失去了本来的色彩。所以,不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什么病痛,都要想得开,自找快活,不要自寻煩恼。他是这种“喜喜”哲学的信徒。
每当有朋友来访,都少不了给于光远带来世界各地、形色各异的玩具。于老称,这是“不失赤子之心”。他对玩相当有研究,把玩看作“人的根本需要”。于老甚至开玩笑说:“人之初,性本玩。”人一生下来就喜欢“玩”,它不止是孩子的专利,老年人也有“玩”的理由。纵观一个人的不同年龄段,其实,最有时间“玩”的是儿童和老人。一旦退休,老年人不只是卸任“社会大舞台”的主角,连在家庭这一“社会小舞台”也忝为“跑龙套”而已。既然如此,何不痛痛快快地潇洒“玩”一把?
于光远常说自己“身老心不老”,有一颗年轻的、不服老的心。过去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在于老看来还要加一个“玩到老”。他认为应该“研究玩的学术、掌握玩的技术、发展玩的艺术”。他84岁玩电脑,86岁建自己的网站,90岁开博客。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来打字,对于他这样一个老上海人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发音不准,他常常找不到需要的字,嫌自己打字慢了。他学会单指打字后,敲下的第一句话就是“于光远笨蛋”。
20世纪90年代初,于光远因癌症和肝炎几度住院,无法从事经济学研究,他转而写起了散文、随笔,各地报刊几乎三天两头能看到他的作品,犹如天女散花一般。“文革”时期,于老曾兴致勃勃地写了一篇小说,被小女儿斥为“像交代材料”,结果他“伤自尊”再不写了。后来,小说尚在孕育,散文集倒是接连出了好几本,由此他自诩为“21世纪文坛新秀”。他的秘书说,于老曾向作家池莉讨教小说的写作技巧,池莉笑着说:“您别写了,再写我们没饭吃了。
于光远喜饮酒,但“没什么水平,也从不过量。醉了,身体会不舒服,醉过的人证实了我这种说法”。于老爱饮茶,且很有品位,中国茶叶博物馆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他建议而在杭州建立的。生活中他喜欢音乐、诗歌,饮食上他喜欢甜食和粥。然后由着自己的喜好来饮食,食在开心,健康就好。进入老年后,他非常喜欢吃菜泥类的东西。所谓菜泥,就是将蔬菜等原料制成泥状,于老认为,这是一种适合牙口不好的老年人的食品。
于光远多次说过,心理健康对养生至关重要。他曾讲到,古代一位物理学家说:“上帝厌恶真空。”灯泡是真空的,遇到外界压力,“啪”地就碎了。人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具备抵御外界侵袭的能力。当然,谁也不可能不做错事。“我给自己立了个规矩,做了不太好的事,只能‘后悔半小时。事情过去,后悔一下,从中汲取教训,以后就不再多想。这样做,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有益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