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仙药”六一散

2018-10-17 02:10吕荣华
家庭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暑热滑石口渴

吕荣华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人们容易感受暑湿,导致身热烦渴、尿赤泄泻、体倦身重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暑为火热之气所化,暑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而暑热多兼有湿,故统称为“暑湿”。老百姓常说的“中暑”,其实从中医的角度看,也有“中湿”的成分。六一散正是清暑利湿的一则名方。它价格便宜,疗效又好,很受欢迎。

六一散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具有清暑利湿的作用,被誉为“凡人之仙药”。该方由滑石180克和甘草30克组成,药量之比为6:1,故名六一散。主治暑湿外感,症见身热口渴、心烦、小便不利,兼有呕吐、泄泻。对于膀胱湿热、小便赤涩、淋痛、砂淋、结石也有效。暑为阳邪,暑气通于心,故伤于暑者,多见身热、心烦;暑热伤津,则见口渴;暑病每多夹湿,湿阻于里,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利;湿走肠间,则为泄泻。治宜清暑利湿。六一散中滑石甘淡性寒,体滑质重,既可清解暑热,以治暑热烦渴,又可通利水道,使三焦湿热从小便而泄,以除暑湿所致的小便不利及泄泻,故用以为君。生甘草甘平偏凉,能清热泻火、益气和中,与滑石相伍,一可甘寒生津,使利小便而津液不伤;二可防滑石之寒滑重墜以伐胃,为臣药。二药合用,清暑利湿,能使三焦暑湿之邪从下焦渗泄,则热、渴、淋、泻诸症可愈,具有“清热而不留湿,利水而不伤正”的特点。

若暑热较重,可酌加淡竹叶、西瓜翠衣之类以祛暑;伤津而口渴舌红者,可加麦冬、沙参、石斛等养阴生津止渴;心火较旺而舌红心烦者,可加竹叶、灯心、黄连等泻火除烦;气津两伤者,可加西洋参、五味子等益气养阴;小便涩痛或有砂石诸淋者,可选加白茅根、小蓟、车前草及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等利尿通淋。如见心烦不安者,可加上朱砂少许调服,名为“益元散”;若兼目赤咽痛、口舌生疮,可加青黛少许,名为“碧玉散”;如兼有轻微的外感(发热、头痛等)症状,可用鲜薄荷叶煎汤或捣汁少许同服,名为“鸡苏散”。

六一散及其变通方,适用范围不仅限于暑热季节的暑湿证,其他季节的外感热病早期,只要是热而兼湿,临床也可扩展其应用范围。如用六一散10克,加黄连3克,葛根10克,马齿苋10克,治暑热腹泻、腹痛等症;用六一散10克,加淡竹叶10克,金钱草、海金沙各20克,水煎服,治夏日小便不通,以及膀胱结石等症。

夏季使用六一散,只要见到以下4种症状中的3种,就可考虑。(1)发热:中暑后必然有体温升高、发热的症状,或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症状,即热象。(2)口渴:中暑后人体津液损失,往往伴有口渴喜饮的脱水症状。(3)小便淋沥:人中暑后往往会出现小便量少、热痛、颜色发黄甚至尿闭等症状。(4)吐泻:呕吐或腹泻也是中暑患者的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多由暑湿伤及胃肠、升降失司、清浊倒置所致。

现代研究表明,六一散不仅具有利尿作用,还有抗菌及保护黏膜的作用。滑石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且对脑膜炎双球菌有轻度抑制作用;滑石的主要成分硅酸镁有吸附和收敛作用,能保护肠道,止泻而不引起鼓肠;滑石粉细腻光滑,可在黏膜、皮肤处形成薄膜,起到保护皮肤及黏膜的作用;滑石撒布创面能形成被膜,有保护创面、吸收分泌物、促进结痂的作用。该药也可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结石、复发性尿路结石、新生儿腹泻、百日咳痉挛、小儿胃热流涎、肾囊风、药物致皮肤过敏、黄疸型肝炎、精液异常、糜烂性胃炎等多种疾患,还可用于解斑蝥、农药中毒。外用可治疗皮肤湿疹。

六一散虽然对痱子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其主要成分是滑石粉,但细腻程度却比婴儿爽身粉要粗糙一些,不适宜婴儿柔嫩的皮肤,长期使用有可能会引起皮肤不适;因此,不建议家长将其当爽身粉给孩子用。年龄稍大的孩子在使用时切忌每次洗澡后立刻扑撒,否则潮湿的皮肤扑上六一散极易堵塞毛孔,而排汗不畅反易加重痱子症状。孕妇不宜内服六一散,因为其中的滑石性质滑利,有可能损伤胎儿。

猜你喜欢
暑热滑石口渴
暑热之害重在于防
冰爽夏日派对
水滑石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李天王
水滑石在软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研究
秋天的故事
油酸钠改性锌镁铝水滑石的制备及对聚丙烯的增强作用
铜锆类水滑石催化合成MIBK的研究
让“暑热宝宝”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