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少华 胡列曲 方俊智
2005年,中国商务部开启了搭建“走出去”平台,服务中国企业在国外设立经贸合作区的尝试。10多年来境外合作区的建立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化解国内产能过剩以及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境外合作区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新模式[1],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新增19个,涉及国家新增4个,入园企业增加2330家,较2016年末增长2倍多,上缴东道国税费11.4亿美元,较2016年翻了一番①参见公丕萍、卢伟、曹忠祥《“一带一路”建设最新进展、形势变化与2018年推进策略》,载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215398477_692693,2018 年 1 月 8 日。。
澜湄合作(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是首个由流域六国共同创建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从区位来看,澜湄流域是我国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2018年1月10日,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打造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目前,中国与其他澜湄流域五国均建有跨境经济合作区,如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越南龙江工业园区、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等。
尽管中国在澜湄流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成效显著,但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海外园区建设与发展报告》显示,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仍面临区内企业融资难度大、投融资风险长期存在、投入产出回报很难有效控制等问题[2]。为此,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澜湄流域内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为对象,研究如何合理满足跨境经济合作区内企业金融需求的问题。
针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金融支持的文献梳理将从三个维度进行:首先梳理境外经贸合作区相关的文献,包括其重要性、发展脉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其次是金融支持经济的相关文献,对金融支持的重要性进行梳理;最后是关于澜湄流域金融发展的相关研究。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成为理论界研究对象源于2005年中国商务部开始筹建境外经贸合作区,但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早于这一时期。已有研究将2005年前称为企业自发行动时期,将2005年后称为政府扶持时期,不同时期其目的和作用有着一定的差别,前一阶段主要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后一阶段具备了国家政策的色彩[3]。2010年后中国市场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产能过剩、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在此背景下到发展中国家设立合作区,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化解国内产能过剩[4]。事实上,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设立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降低贸易摩擦、缓解外汇储备过多压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也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和降低企业成本[6]。但境外合作区投资周期长、投资额大,受母国以及投资国政策环境、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1]。
已有文献成果对于金融支持区域发展评价指标的构建主要集中在金融支持城市发展、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企业发展三个层面(见表1),就金融支持城市发展评价指标的构建,学者们围绕金融规模、效率、结构及力度方面选取指标;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研究则是针对不同产业类型选取相应金融支持指标;从企业角度建立评价指标是分析金融支持政策、金融贷款规模及金融市场渠道的发展现状而得出的。
表1 金融支持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梳理
近年来,中国参与澜湄流域的发展,在交通、水利、贸易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银行业在澜湄流域纷纷设立机构,但现实情况是商业银行合作与支持无论是资金提供数量还是范围都非常有限。金融合作范围小、金融一体化程度低是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在澜湄流域面临的问题[20],这可能源于贸易逆差、汇率不稳定、实体经济不牢等多方面的原因[21]。在金融支持澜湄流域发展方面,政策性银行有更多的作为,主要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进出口银行,其为澜湄流域成员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2]。
以上文献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借鉴,但当前的研究对于境外经贸合作区金融支持,尤其是聚焦于澜湄流域的研究极为缺乏。为此,本文以澜湄流域四个通过商务部认定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对象,运用层次分析(AHP)法,综合考虑东道国外部环境与合作区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构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金融支持评价体系,并对澜湄流域四个合作区进行评价。
目前,澜湄流域通过商务部认定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有四个,分别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和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结合表2可知,第一,泰中罗勇工业园和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成立时间较早,均为2006年,而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成立较晚。第二,投资规模方面,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投资金额最高,为30亿美元;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和龙江工业园区则投资额相对较低,分别为3.5亿美元和1.05亿美元。第三,占地面积方面,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和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占地面积最大,均为10平方公里。第四,园区类型方面,除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为加工制造型外,其余三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多元综合型。第五,入驻企业方面,泰中罗勇工业园和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入驻企业数量较多,均超过了50家,而龙江工业园和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入驻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为37家、36家。第六,主导产业方面,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入驻企业所经营的产业较为多元,涵盖农产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能源化工、电力品制造、建材科技及物流仓储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和龙江工业园区内企业经营产业较为相似,都涉及纺织服装、五金机械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泰国罗勇工业园区的产业则集中于汽配、家电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第七,澜湄流域四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出台的较为相似的优惠政策有税收优惠政策和土地优惠政策。相比而言,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龙江工业园享受免除15年的企业所得税,免税期限最长,其次是泰中罗勇工业园,为8年;对于税收优惠种类而言,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更为详细规定了各类关税优惠条件,其中涵盖用于区内建设进口品、经营所需设备进口、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口、生产用于当地销售、生产后出口等形式,均免关税。在土地优惠政策方面,泰中罗勇工业园区的土地政策最为优厚,享有土地永久所有权;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内土地使用权限为70年;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租赁土地则需要缴纳相关使用费用。
表2 澜湄流域合格境外经贸合作区基本情况
续表2 澜湄流域合格境外经贸合作区基本情况
借鉴文献综述中金融支持区域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考虑到境外经贸合作区特征,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评价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金融支持能力从东道国外部环境和合作区内部因素2个方面5个角度设计了12个评价指标,详见表3。
表3 境外经贸合作区金融支持评价指标设计
指标选取说明如下。广义货币占GDP的比重、金融机构国内信贷占GDP的比重及商业银行覆盖率均属于正向指标,反映境外经贸合作区东道国的金融发展性,东道国金融发展程度越高表明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金融支持能力越强。对于金融稳定性指标,汇率波动率和利率波动率属于负向指标,这两项指标值越大,表明东道国金融越不稳定,将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金融支持带来一定冲击。就金融获取指标而言,Chinn-Ito指数用于刻画东道国名义资本账户开放度,该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东道国金融开放度,东道国金融越开放,表明境外经贸合作区可以获取国际市场的金融支持,属于正向指标;东道国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则属于一正一负指标,存款利率越高,表明境外经贸合作区内企业可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而贷款利率较高,则表明境外经贸合作区内企业将面临较高的融资成本。从境外经贸合作区内部来看,税收优惠政策和融资优惠政策的程度越大,表明境外经贸合作区对区内企业金融支持力度越大,属于正向指标。根据卢亚娟和张龙耀(2012)从产业集群视角对企业融资需求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二产业集群企业融资需求高于第三产业集群企业[23]。为此,本文认为这两个指标均属于正向指标,且境外经贸合作区内第二产业企业融资需求高于第三产业。
1.AHP 方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由美国萨提教授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是一种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出各层次中的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并再次进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等步骤,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本文判断矩阵内各指标重要程度判别方法借鉴王晓慧(2017)所建立的重要程度标度[24](见表4)予以判别。对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采用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的比值(CR)作为判别。当比值小于0.1时,表明通过一致性检验;当比值大于等于0.1时,则表明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
表4 重要程度标度及含义
2.判断矩阵构造和层次单排序
结合所设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金融支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各层次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表5至表12的结果表明,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指标CR值均小于0.10,表明都通过了检验。
表5 金融支持评价的层次单排序
表6 东道国外部环境的层次单排序
表7 合作区内部因素的层次单排序
表8 金融发展性的层次单排序
表9 金融稳定性的层次单排序
表10 金融获取度的层次单排序
表11 合作区金融供给的层次单排序
表12 合作区金融需求的层次单排序
3.境外经贸合作区金融支持评价的总排序
依据各层次单排序的结果,从上到下计算出层次总排序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3。
表13 境外经贸合作区金融支持评价的层次总排序及指标权重
本文关于东道国外部环境广义货币占GDP的比重、金融机构国内信贷占GDP的比重、商业银行覆盖率、汇率波动率、利率波动率、存款利率及贷款利率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东盟数据库;Chinn-Ito指数来源于网站http://web.pdx.edu/~ito/Chinn-Ito_website.htm;泰中罗勇工业园、龙江工业园、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和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税收及融资优惠政策程度,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企业数量通过中国商务部“走出去”服务平台网站公布信息整理所得。
以上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采用极值法计算,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无量纲化后的各指标阈值在0至100之间。
表14显示了澜湄流域四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各项指标得分、综合得分以及排序情况,分析这些数据后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
表14 2016年澜湄流域四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金融支持评价得分表
第一,金融对澜湄流域四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支持水平不高,平均得分仅为56.411,得分最高的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也仅有72.790,有2个合作区得分不足60分,这表明澜湄流域四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金融支持很不理想。汇率波动率、税收优惠政策程度和融资优惠政策程度是权重最大的三个指标,对金融支持合作区建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两个小于60分的合作区得分较低的原因就是汇率波动率、税收优惠政策程度和融资优惠政策程度不理想。从层次分析结果来看,老挝汇率波动率指标项得分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挝汇率不稳定对境外经贸合作区金融支持具有较大影响;从税收优惠政策程度和融资优惠政策程度来看,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得分与最高得分有30分差距,说明这两项优惠政策对柬埔寨金融支持合作区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第二,澜湄流域四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金融支持程度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与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关系。2016年,泰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人均GDP分别为5979美元、2171美元、2339美元、1270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分别为30.6亿美元、126.0亿美元、10.0亿美元、22.9亿美元;贸易进出口额分别为 4096.0、3510.2、80.9、57.01 亿美元。综上,泰国、越南、老挝与柬埔寨的人均GDP、投资和贸易规模大小的顺序与其境内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金融支持程度高低的顺序较为相似,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境外经贸合作区内企业融资渠道具有相关性,体现出东道国经济的发展对其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呈现正向外部性。
本文以澜湄流域四个通过商务部认定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对象,首先综合考虑东道国外部环境与合作区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构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金融支持评价体系,然后结合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澜湄流域四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进行了评价。实证结果显示,当前澜湄流域四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金融支持程度由高至低分别为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区、越南龙江工业园区、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及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进一步对比分析四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评价指标的得分可知,一是澜湄流域四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金融支持程度整体不高;二是澜湄流域国家汇率波动率、境外经贸合作区内税收和融资优惠政策等因素对合作区内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的影响显著;三是澜湄流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境外经贸合作区所获得的金融支持程度具有正向外部效应。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针对澜湄流域内的境外经贸合作区金融支持水平的提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建议增强澜湄流域境外经贸合作区整体的金融支撑力度。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利用好我国边合区、跨合区的区位、资源、政策优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先行先试,为境外经贸合作区内龙头及有实力的企业提供包含贸易、投融资的综合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
第二,建议建立“东道国中资银行+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联合模式,以提升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金融支撑水平。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澜湄流域各国均设有分支机构,为便于金融机构及时掌握境外经贸区内企业金融需求,进而创新金融产品,建议在澜湄流域有条件的中资银行到境外经贸合作区内设立分支机构,组成“东道国中资银行+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联合模式。
第三,建议在澜湄流域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内,针对企业贸易增加配套金融服务。鉴于当前澜湄流域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内企业大多开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等,建议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之外,更多地考虑提供投融资服务及代理行、银团贷款、资金结算和清算等配套金融服务,以提高对入驻境外经贸合作区内企业国际贸易的金融服务能力。
第四,建议面向澜湄流域新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时,需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本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澜湄流域四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金融支撑水平的强弱与该区域内各国经济、投资、贸易等因素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为此,为保障境外经贸合作区能更大程度地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合作区开发商在选择东道国时需重点关注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健全程度尤其是汇率控制能力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