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利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部位一般在鼻咽腔侧壁或者顶部位置。NPC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研究表明除去环境和遗传等因素,NPC的发病与爱波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密切相关[1-2]。NPC是一种有着较强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恶性肿瘤,同时其发病初期较为隐蔽,导致大部分患者在NPC晚期时才确诊。近年来随着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研究证实肿瘤局部微环境在肿瘤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病变细胞与正常组织中间的位置,其复杂的构成和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3-4]。而肿瘤性疾病和慢性炎症已经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次研究通过分析NPC局部微环境中肿瘤浸润炎症细胞亚群分布及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来为NPC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间,于本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NPC患者共186例,其中男性121例,女性65例,平均年龄(44.3±8.7)岁。纳入标准:符合NPC诊断标准的患者[5];自愿加入本次研究的患者。 排除标准:有过放化疗史的患者;合并伴有其他肿瘤疾病的患者;不愿加入本次研究的患者。
将准备好的石蜡标本,取3 μm切片,在常规脱蜡操作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炎症细胞亚群的分布和浸润情况。所有T淋巴细胞使用CD3标记,B淋巴细胞采用CD20标记,细胞毒性淋巴细胞采用CD8标记,调节性T细胞采用FOXP3标记,NK细胞采用CD56标记,CD1a和CD83分别标记未成熟和成熟树突状细胞,NE标记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则采用类胰蛋白酶(Tryptase)进行标记。为检测各个细胞亚群的密度,首先选出阳性染色明显的区域,并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5个不重复区域,采用40倍物镜摄取视野并计算视野内所有阳性细胞的数量,然后根据5个观察结果取出平均值为细胞亚群密度。根据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各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其浸润密度与NPC各个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包括病理分型、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以及局部肿瘤侵犯分级。
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发现,在NPC组织中,CD3和CD8多呈圆形,在肿瘤灶巢和间质内出现了大量浸润;CD20则大多为圆形和梭形,多分布于NPC肿瘤间质;CD56并没有大量浸润,其一般分布间质内,也以圆形和梭形为主;FOXP3细胞核以圆形为主,并且在间质和癌巢内出现了大量的浸润;CD1a主要存在于癌巢内,没有规则的形态,CD83则多存在于间质内,同样没有规则的形态;NE和Tryptase主要存在于肿瘤间质,以圆形和梭形为主。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都检测到了CD3、CD8、FOXP3、CD20、NE和Tryptase细胞浸润,CD3是NPC微环境主要浸润的炎症细胞,而CD8、FOXP3、CD20和NE在NPC微环境组织中浸润明显,CD1a、CD83、CD56和Tryptase浸润则比较少。见表1。
表1 NPC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密度
通过Spes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CD3、CD8、FOXP3和CD20 4种淋巴细胞亚群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NE和CD3、CD8、FOXP3、tryptase细胞亚群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CD56和CD3、CD8、CD20细胞亚群间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CD3和CD83、CD8、CD20之间关系密切(P<0.01)。见表2。
分析各炎症细胞亚群和病例特征之间相关性发现,NPC肿瘤分型与CD3、CD20、NE、CD83细胞存在相关(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与FOXP3、NE和tryptase存在正相关(P<0.05);NFC局部肿瘤侵犯分级与CD56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2 NPC局部微环境各个炎症细胞亚群相关性分析
表3 NPC临床病症与炎症细胞亚群相关性(个/高倍视野)
目前,NPC的治疗以放射疗法为主。统计表明,放射治疗在早期NPC患者的临床治疗中,5年生存率达到了80%以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晚期NPC的治疗中,5年生存率只有60%左右,而且一旦NPC患者病情出现远处转移,就必须采用具有较大副作用的化疗疗法进行治疗[6-7]。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大量研究发现,肿瘤局部会出现免疫抑制环境,而免疫抑制环境会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失去抗肿瘤功能,同时炎症在肿瘤病情的发展中继续起到促进作用[8-9]。因此,通过对NPC肿瘤细胞局部微环境中炎症细胞亚群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我们认识NPC的发病机制和发病过程、提高NPC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肿瘤微环境作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被发现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免疫逃逸以及转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反应是其一大基本特征。有研究表明,炎症反应能够产生大量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细胞因子[10]。本次研究发现CD3+T细胞是NPC微环境主要浸润的炎症细胞,而CD20+B淋巴细胞、FOXP3+Treg和中性粒细胞以及CD8+CTL细胞仅次于CD3+T细胞,其他如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和CD56+NK细胞则最少。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各种淋巴细胞间均存在着正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调节性T细胞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而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因子能够刺激并提高CD8+CTL中负性刺激因子的表达,导致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大打折扣[11]。国内关于Treg细胞的研究表明其能在肿瘤患者体内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其与NPC的临床分期存在正相关,其免疫抑制作用得到了证实。本次研究发现,NK细胞在NPC组织中少量浸润,其数量和NPC肿瘤的局部侵犯分级存在负相关,而以往的研究表明NK细胞具有免疫监视等重要作用,其抗肿瘤作用得到了证实。本次研究中发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NPC组织中明显更多,而随着其临床分期的提高,其浸润开始降低,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2]。而对肥大细胞的统计分析发现,其肿瘤浸润会有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加速NPC的病情发展。
综上所述,鼻咽癌微环境中肿瘤浸润炎症细胞亚群之间普遍存在着正相关,其中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鼻咽癌间质中浸润普遍,其浸润密度越高,鼻咽癌病情越严重。鼻咽癌微环境浸润炎症细胞亚群在鼻咽癌的病情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这些特性将会有利于临床治疗鼻咽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