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冬雪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000)
金融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当今社会,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可以从金融市场窥探得出。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中,各项指标能够合理地反映市场情况,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合理配置可以优化产业结构,这种优化最终会促进经济增长。纵观全球可以发现大多数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是金融中心,假如爆发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金融业的发达程度大大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京津冀地区是国家在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提出的又一区域发展战略。京津冀都市圈作为环渤海区域的核心,是未来中国北方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依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京津冀地区的金融产业也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地区间差异,导致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北京作为首都,金融资产的集中度相当高。天津作为滨海新区金融实验区,金融产业近年来也快速发展。而河北地区由于地处“环京津贫困带”,在机构的设置和资源的集中度方面,都相对落后。为了深化京津冀产业合作,加快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需要着眼于京津冀区域的金融产业,让金融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区域金融指的是金融业在某一区域空间内的运行,是一个国家金融机构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和运行状况,在宏观上金融发展表现为不同服务内容、不同服务体系以及多样的金融活动相对集中的特定区域,这些区域的金融结构差异、区域互补和区域协作构成了一国的区域金融体系。
不同的区域之间由于各种资源的不同总会存在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状况不平衡的现象。而在某一个区域内,其经济发展与其自身的金融发展也存在密不可分的相关性,通常,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金融发展的程度也越深,这一区域的金融创新也较多。一个区域的金融创新可以体现出这一区域的经济条件、自然资源、制度等多方面的特点。区域金融创新具体的作用有:
1、提高区域金融竞争能力。金融竞争力是指某个区域内的金融行业与其他区域的金融行业相比,或和本区域其它产业相比,有更强的集聚财富和创造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决定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说明其具有更强的创造力与发展能力。金融创新给予了地区金融竞争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易被其他地区模仿和学习。
2、分散金融系统的风险。自从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分散风险,金融创新产品是金融业不断发展的成果,比如金融期货、期权、远期等。通过这些金融手段大大增强了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使金融工具在经济主体间的转移更为顺畅,也使风险的转换得到了途径,从而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其风险管理功能。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提出,京津冀的金融合作越来越密切。2013年4月北京和天津签署了《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该协议着眼于北京和天津在经济方面的合作问题,提出双方要加强金融创新方面的合作,金融产业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流动性,增强效率。努力加快金融一体化进程,促进双方在金融监管方面相互协调,实现更多领域的金融合作。随着京津两地对于合作的态度愈发积极,河北省也逐渐加入了合作的队伍且相当积极。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陆续签署,共同的目标是实现京津冀的协调稳定发展。陆续建立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支持三地金融机构跨区域发展,让北京的金融资源辐射到天津河北地区,给天津河北注入血液,同时也分担北京的产业压力,减轻城市负担,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相关问题。
推动区域合作的因素有很多,在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合作层面上,京津冀区域最开始没有得到政府的关注,起初只是依赖于民间合作,三地之间联系不是很紧密,发展相对脱节,直到近几年才得到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支持;从金融机构自身来看,京津冀在合作的过程中依然更关注自身的发展状况,而不是合理定位,避免受制于行政区划,从大局出发以谋求整个区域的共同发展。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2016年京津冀三地的金融业增加值如表一显示。北京地区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270.82亿元,而天津和河北分别是1793.57亿元和1731.23亿元。北京地区历年来金融业增加值远远高于津冀地区。
表一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2016年三地统计公报,京津冀三地GDP合计达到7.46万亿元,人口超过1.12亿人,其中北京2174万人,天津1562万人,河北7470万人。从2005年以后数据来看,京津冀三地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有所下滑。2005年,三地占全国的11.15%左右,呈现逐年下降态势,2012年10.61%,2013年10.53%,2014年10.32%,2015年10.12%,2016年最低,为10.03%。具体见表二。
表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家和京津冀三地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
从增长率(图1)的角度来看,京津冀GDP增长率近年来均呈现下降趋势。增长率变化一定程度上反应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内经济受到的影响,也是国内主动进行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另外也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更好地促进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加快三地的金融发展,加速金融融合,让金融发展带动经济的进步。
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能够快速地影响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两者联系尤为紧密,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具体作用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金融发展通过资源配置机制影响经济增长。这是因为完善的金融体系有利于投资者从市场中获取较为完整的信息,有利于对项目进行评估并选择回报率更高的资本投入项目。这样可以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不仅如此,金融体系还可以将社会分散资金聚集起来,使资金的运行效率更高,避免资源浪费。同时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机构越来越注重风险控制功能,因此涌现了风险对冲、组合投资等风险管理工具,这对于企业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获取更高的利润是有利的途径。因此在资源配置的作用下,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经济得到增长。
其次金融发展通过技术推动机制作用于经济增长,这是因为金融体系的资本配置功能可以吸引资本投向有创新性的回报率高的新兴技术产业。这类企业需要的投入较高且风险较大,企业在发展初期会面临资金困难,需要依靠外部资本市场进行技术开发,金融业的发展会给这类企业带来机遇。为了获得这种机遇,于是企业会不由自主地提高其技术方面的资金,增强创新性,来吸引外部资本的投入,并努力提升企业利润水平,重视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状况,改善企业融资能力。因此,在技术推动的机制下,经济得到增长。
最后,金融体系通过动员和聚集储蓄来推动经济增长。因为金融机构在不断的完善下能够帮助投资者筛选更优质的项目,从而获取更高的回报。在高收益的刺激下,投资者更愿意将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投入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因此可以活跃起来,社会投资需求得到了满足,企业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经济也得到了增长。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中的储蓄水平,各金融机构会不断创新金融工具,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金融市场。
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依靠自身的发展还要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这两者都会影响金融资源的流动性和替代性。京津冀区域的金融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还要加强三地在发展空间、产业功能、资源要素、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对接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需求驱动、能力提升、优势互补、战略接轨的原则,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京津冀区域金融同步发展,缩小地区间差异,带动经济共同繁荣,需要从多方面实现突破,切实推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产业结构的完善。遵循以下对策措施:一是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切实加强政府层面上的沟通与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将前期签订的协议框架付诸行动。二是完善政府支持体系。抓住国家实施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落实好相关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性专项资金对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优势项目。三是推进要素顺畅流动。充分发挥京津两地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加速京津冀资源的集聚、流动、辐射和共享。促进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及产业的合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