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硫辛酸用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8-10-17 10:06杨雨平林东源叶健波林华征杨吉
西部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硫辛酸传导神经

杨雨平 林东源 叶健波 林华征 杨吉

(1.贵港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西 贵港 537100;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西 南宁 530021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理主要包括节段性、轴突萎缩变性、弥漫性脱髓鞘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与机体代谢紊乱、神经营养不足、氧化应激反应等因素有关[2]。甲钴胺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较为常用的药物,具有促进神经元髓鞘形成作用。但有研究显示,甲钴胺对改善患者四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并不显著[3]。因此,寻找一种新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α-硫辛酸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具有改善作用。其他国家医学界已经将此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国内对于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鲜有报道。为明确α-硫辛酸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研究及对血清载脂蛋白a 、sVCAM-1和8-ISO-PGF2α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43~65岁;BMI为19.53~30.43 kg/m;DM病程3~12年;DPN病程1~4年;对照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45~67岁;BMI为20.43~29.63 kg/m;DM病程4~11年;DPN病程1.5~5年。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确诊,即随机血糖高于11.1mmol/L,或空腹血糖高于7.0mmol/L,或餐后2h血糖高于11.1mmol/L。②临床症状符合周围神经病变,即具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或有糖代谢异常的症状。以下5项检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症状出现:温度觉异常;尼龙丝检查,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振动觉异常;踝反射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有2项或2项以上减慢。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系统疾病。②在本治疗前一个月内使用过其他药物治疗。③其他原因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评。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稳定血糖血脂、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后,静脉注射用甲钴胺(临沂仁华药品有限责任公司,1ml:0.5mg,20140318)治疗,取药品1mg混合于250ml生理盐水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次/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0.45g α-硫辛酸(中山市三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12ml:0.3g,20140512)混合于250ml生理盐水使用避光输液器给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时间25~35min,1次/天,两组均治疗15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TSS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血清载脂蛋白a (Apolipoprotein a,Apo-a)、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nsion molecule-1,sVCAM-1)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rostaglandin F2α,8-ISO-PGF2α)水平变化。临床疗效:①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深浅感觉基本正常,神经传导速度基本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深浅感觉有明显恢复,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③无效: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并无改善。于治疗前后抽取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处理并取血清置于-30℃环境中待检。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Apo-a水平, 血清sVCAM-1、8-ISO-PGF2α水平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使用肌电图仪检测神经传导速度。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10-2)]Table 2 Comparison of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①P<0.05

2.2 T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麻木、烧灼感、感觉异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SS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①P<0.05;同组治疗前相比较, ②P<0.05

2.3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①P<0.05;同组治疗前相比较,②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①P<0.05;同组治疗前相比较, ②P<0.05

2.5 血清Apo-a、sVCAM-1、8-ISO-PGF2α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po-a、sVCAM-1、8-ISO-PGF2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po-a、sVCAM-1、8-ISO-PGF2α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Apo-a水平较高,且血清sVCAM-1、8-ISO-PGF2α水平较低(P<0.05),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po-a、sVCAM-1、8-ISO-PGF2α水平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Apo-a, sVCAM-1, 8-ISO-PGF2α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①P<0.05;同组治疗前相比较, ②P<0.05

2.6 血压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甘油三酯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7。

表7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与血脂水平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fat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同组治疗前相比较, ①P<0.05

2.7 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表8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Table 8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3 讨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致残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发病机制通常认为由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免疫因素、神经营养因子不足、血管受损等多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6]。有学者通过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醛糖还原酶具有较强的活性,而高活性的醛糖还原酶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7-8]。

sVCAM-1是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主要存在机体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可介导淋巴细胞、白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9]。在正常情况下,其水平较低,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可使水平增加。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均较高[10-12]。本研究与上述文献结论一致。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体内的氧自由基会因氧化应激增加,氧自由基以及糖基化总产物可使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粘附分子表达增强,从而提高了血清sVCAM-1水平[13-14]。此外,高表达粘附分子可激活单核细胞,从而间接诱发血栓、血小板粘附,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使其增加,微血管阻塞导致周围神经出现缺血缺氧症状,最终导致周围神经病变[15]。目前对于sVCAM-1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笔者猜测可能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栓的形成等原因有关。但sVCAM-1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抑制其水平的增加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措施。

8-ISO-PGF2α一种自由基催化生物膜上发生非酶促反应之后的特异性产物,具有介导血管内皮细胞以及DNA的合成,对血小板的聚集有促进作用,同时可选择性的促进血管以及炎性反应等[16-17]。8-ISO-PGF2α在机体血清中相对稳定,特异性强,可灵敏反映出机体内氧化应激水平,且易检测,因此临床通常通过测定其水平高低判定氧化反应的相关疾病[18]。其水平的增高说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加,反之降低[19]。本研究通过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8-ISO-PGF2α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20]。Apo-a在构成血浆脂蛋白中为必不可少的部分,具有运载脂类物质以及稳定脂蛋白结构的功能;因Apo-a主要存在于HDL-C中,因此与HDL-C的意义相同,其水平降低时,会诱发神经病变等疾病[21-22]。而本研究中,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Apo-a水平则较低,说明Apo-a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因子。

甲钴胺为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对神经组织内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具有积极作用,修复受损的神经纤维,是临床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首选药物[23-24]。但单用甲钴胺在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并不太理想[25]。因此,在治疗上采用抗氧化剂可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26]。α-硫辛酸是一种脂容性与水容性兼具的抗氧化物,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调节血糖;能够再生氧化物质以及清除自由基,对氧化应激具有抑制的效果,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神经生长因子逐渐恢复正常,通常刺激神经纤维的再生,可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且可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对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病变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从而增加神经传导速度[27-30]。本研究显示,患者在使用甲钴胺与α-硫辛酸联合治疗后,其疼痛、麻木、烧灼感、感觉异常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临床疗效也得到显著提高。

4 结论

α-硫辛酸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调节代谢紊乱、改善血管内皮炎症损伤等多重机制,降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sVCAM-1、8-ISO-PGF2α水平,增加血清Apo-a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硫辛酸传导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神经”病友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