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玲英,沈淑英,李晨红,徐敏玲
(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普外科,江苏 南通 215200)
主动静脉治疗是以治疗的相关结果、置入的材料病人、类型、的一些原因来选择适合的血管通道器材,它也是一种决策依赖型解决方案,是一种主动的工作模式,这样的“决策模式"是在专业的健康维护人员(HCPs)具体详细的了解了静脉治疗的器材、治疗的药物和患者的诊断的基础上,在接诊病人市或者病人已经入院24—48 小时内主动完成一系列的护理评估程序。正确的使用合适患者的输液器材,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教育,使治疗不会因为输液通道的问题而受到中断以致夭折治疗的一种工作方法。本科 2015 年2月开展了主动静脉治疗模式 ,在降低静脉炎及药物渗出外渗发生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静脉治疗规范知识的掌握情况方面 ,取得了满意效果 ,同时节省了护士在静脉穿刺治疗时的时间,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脑外科住院的患者1587例,其中男性1020人,女性567人,年龄15岁~90岁,颅脑外伤1072例,脑部肿瘤36例,高血压脑出血479例,其中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771例患者为传统静脉治疗组(对照组)。2015年3月至2015 年2月 816例患者为主动静脉治疗组(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输液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
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输液模式,不做任何的血管通道器材评估,无论诊断结果。静脉条件如何,均采用先从脚、手、头皮外周静脉、颈外静脉穿刺,如果以上没办法完成,那么则选择锁骨下、静脉导管(PICC)静脉治疗或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
2.1.1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病情、血管条件、可能的静脉用药时间、基础疾病、继往史、家庭经济条件等; 同时评估患者及家属对静脉治疗的认知。
2. 1.2 药物评估:血浆正常pH 值为7.35~7.45,超过或低于此范围均可干
扰血管内膜正常的代谢和机能[1]。查询文献及药典, 确认脑外科常用药物中甘露醇[2]、尼莫地平针[3]、奥拉西坦、高渗钠、静脉高营养等药物,化疗药等pH值常超过血浆正常pH值, 界定为刺激性药物。
2.1.3 判断选择。根据评估选择不同的静脉治疗途径, 外周静脉留置针、CVC 置管、PICC置管,对于选择外周静脉置管而又使用特殊药物的, 采取缩短置管更换周期和静脉保护策略。
根据主动评估的结果, 在第一时间判断选择合适的静脉治疗途径,积极主动置管,保护外周静脉。
置管以后, 必须听从医院制度流程护理操作规程实施静脉管道维护。
表1 两组患者使用静脉器材情况
传统的静脉治疗由于不对患者的静脉情况进行任何的有效评估,因此护理人员不能详细的了解到患者静脉基本情况,如果在病人的头皮、脚、手、颈外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不成功,就必须转到病人的颈内静脉、锁骨下和股静脉穿刺,大大的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由于不断的更换血管通道及器材,还有引起患者置着针周围静脉损伤、静脉炎等。主动静脉治疗是遵循护理评估的流程,护理人员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拟定治疗方案,在护理、风险评估完善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工具进行静脉通路和输液,避免了护理人员在静脉治疗中的随意性、传统性、机械性,更加从专业的角度进行静脉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