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8-10-17 06:34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物流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竞赛物流

刘 涛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1 现状分析

1.1 调研情况

为了有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该专业”)在2017年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对该专业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状况开展深入调研。调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该专业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人才培养意见进行反馈调查;另一部分是针对物流企业(尤其是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调查。

1.1.1 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调查(企业)

该专业针对企业开展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8份,回收35份,有效答卷34份。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员和管理人员,主要调查结果如下,首先,根据企业的反馈信息,该专业毕业生对新工作的适应情况表现较好;然后,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较好的能力主要有职业道德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相对比较薄弱的能力主要有学习能力、竞争意识、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最后,企业认为该专业今后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应做的改革主要有: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应用能力、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1.2 人才培养意见反馈调查(毕业生)

该专业面向2017届毕业生开展就业状况和人才培养意见反馈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2份,回收100份,有效答卷96份,主要调查结果如下,首先,有16.6%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所授课程不能很好满足现有岗位需求,这表明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还有待提高;然后,有90.6%和71.9%的毕业生认为课程教学应该加强的环节分别是实习实践和综合能力培养;最后,毕业生认为学校最应该加强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其次是计算机水平,然后依次是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

1.2 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研数据的综合分析,该专业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2.1 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力度还有待加强

如今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准员工”的综合职业能力,这要求学生的在校学习能够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各方面的能力均能得到有效培养。以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偏向于传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环节的培养力度比较薄弱,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仍以知识灌输为主、实践环节缺乏职业导向性和系统性等,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意识等综合能力难以得到充分锻炼。

1.2.2 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不高

由于校企双方缺乏深度长效的沟通与协作,校方对行业和企业的调研不够深入,企业也没有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导致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有所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上岗后难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1.3 原因分析

1.3.1 教学内容缺乏职业性

该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缺乏跟企业的深度合作,导致物流教学内容脱离行业实际需求,缺乏足够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专业教材过于理论化,难以凸显职业特性[1]。如果任课教师对这些教学内容不加以调整补充的话,会大大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局限学生的眼界,他们的职业技能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容易出现适应慢、创新能力差等问题。

1.3.2 教学方式缺乏互动

以往该专业的一些专业课程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这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授课,主动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很少,互动性不足,教师不大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缺乏参与意识,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由于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很难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不用说灵活运用,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很难得到有效锻炼[2]。

1.3.3 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缺乏系统整合,一般采取“先在教室进行理论学习,后到实训场地进行实操”的方式,这种模式其实并没有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且实践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化、专业化,与真实的企业工作情境相差较远,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不能迅速适应相应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

1.3.4 缺乏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全方位考核评价

该专业以往的课程考核大多是采取平时成绩结合期终成绩,以后者为主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是根据课堂考勤和课程作业来评定,期末考试多数采用卷面测验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只看重考核结果和书本知识,而忽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强调统一标准,忽视个体差异;由教师完成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其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难以得到全面检测和考核。

2 解决思路

2.1 紧贴企业需求,深化工学结合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环境下存在不少弊端,由于物流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专业教学必须对接行业企业需求,使用适合、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去培养面向生产经营一线,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该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将项目按照业务流程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再以此为驱动,设计切合企业实际的教学项目,在教学中充分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这种项目化的教学设计以典型物流工作任务及要求为出发点,对工作项目与教学项目进行对接,实现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工作代入感[3]。

2.2 引入物流技能竞赛,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如今,具备良好综合职业能力的员工更易受到企业的青睐,因此高职教育除了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注重对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现场应变、沟通表达等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物流技能竞赛是以典型物流工作任务为驱动,选取商贸物流和电商物流的典型物流服务作为载体,涵盖了商贸和电商领域完整的仓储配送服务过程,包括商品入库、订单分析、拣货配货、线路优化、配送运输等。竞赛项目反映了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相应的任职要求,同时包括了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重难点,其设计理念与当前提倡的项目化教学理念是一致的[4]。物流技能竞赛项目中所涉及的团队合作、资源配置、操作规范、设备应用、临场应变、信息处理、成本控制、沟通表达等技能要求同样是物流管理专业所要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工学结合的前提下,该专业将物流技能竞赛引入课程教学。

由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该专业通过构建常态化、包含不同级别、层层递进的多层次技能竞赛平台,使所有专业学生都持续、深入参与技能竞赛和相应的知识、技能训练,这是技能竞赛融入日常教学的保障。多层次技能竞赛平台包括各类课内单项技能竞赛、院级综合技能竞赛和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

2.3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多层次技能竞赛平台,构建一体化、多层次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该专业在教学中推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即以校企合作平台和多层次技能竞赛平台为依托,结合物流技能竞赛项目的内容和要求,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背景、以技能竞赛为实施形式的教学项目,实现工作项目、竞赛项目和教学项目三者的深度融合,确保课程教学和多层次竞赛平台均能对接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通过层层递进的各类竞赛,所有专业学生均可深入参与技能竞赛和相应的知识、技能训练。

通过“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实现有效对接,人才培养得以面向工作岗位,以此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竞争意识、应变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3 实施路径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首先搭建相互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和多层次技能竞赛平台,在深入了解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对物流行业典型工作岗位群以及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进行深入分析和解构,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背景,双方共同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及相应的实施方式、考核评价标准,实现企业工作项目、技能竞赛项目和日常教学项目三者的深度融合,确保课程教学和竞赛平台均能对接企业的需求和发展,增强教学、竞赛的职业性和应用性。

图1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3.1 搭建相互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和多层次技能竞赛平台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培养企业“准员工”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学校需要与行业、企业开展联动,在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项目设计、竞赛设计与实施等环节加强合作,引入行业、企业与技能竞赛元素,搭建相互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和多层次技能竞赛平台。

3.1.1 多层次技能竞赛平台

多层次技能竞赛平台由课内单项技能竞赛、院级综合技能竞赛和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组成,各层次间存在递进关系。

(1)首先开发与教学项目相对应的各类课内单项技能竞赛,如:组托竞赛、地牛操作竞赛、拣货竞赛、信息系统操作竞赛、配装竞赛等,每一单项技能竞赛都参照省级(国家级)物流技能竞赛的比赛要求和评价标准,分别侧重不同技能点的考核。通过这些课内“小竞赛”的开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个人或团队竞争的形式在完成一项项“工作(竞赛)项目”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学习应用以及技能训练。

(2)学生在经过各类课内单项竞赛的历练和学习后,再参加院级物流综合技能竞赛。通过赛前集中训练、赛场竞技、赛后点评和赛后总结等环节,学生可以在综合竞赛中全面锻炼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团队配合、现场应变、成本管控、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职业能力。

(3)在单项技能竞赛和综合技能竞赛实施的基础上,根据既定的竞赛规则和标准,对两类竞赛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从所有参赛学生中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学生参加更高一级(省级、国家级)比赛。学生在经过前期单项竞赛和综合竞赛的充分练习和竞技的基础上,其职业技能和比赛能力已经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备战省赛(国赛)时,参赛学生的赛前训练可以更加科学高效,既可保证训练效果,又不影响正常教学。

3.1.2 多层次技能竞赛平台和校企合作平台的联动方式

由于高职技能竞赛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为了保证竞赛的行业引领性,多层次技能竞赛平台的构建和实施必须对接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这是确保技能竞赛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1)学校和行业、企业在竞赛形式、内容设计、规则制定、竞赛评审等方面开展充分交流,结合最新的行业技术发展和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完成竞赛式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确保对接行业企业的需求,增强教学、竞赛的职业性和应用性。

(2)企业专家结合真实工作情境,在业务操作规范、实训设备及软件的添置和维护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课程教学和技能竞赛的实施效果。

(3)校企双方相互应用竞赛成果。一方面,企业专家在执裁和评审竞赛的过程中,可以从企业的角度去观察,将参赛学生在竞赛中的能力和素质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使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能够有的放矢,对接企业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从各级竞赛中发现优秀后备人才,优先录用,为这些优秀学生提供实习或就业岗位。

3.2 调研岗位需求

高职院校必须深入了解企业对于员工在素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具体要求,才能以此为基础,促进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对接。该专业面向广东省内物流行业,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和高职学生的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合作企业作为调研对象,运用资料分析、深度访谈等方式,调查其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主要环节中岗位群的设置情况,并连同企业专家,以物流岗位群的典型工作项目为出发点,将工作项目按照业务流程梳理为前后连贯的工作任务,剖析提炼出完成这些岗位任务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以此作为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

3.3 确定教学内容

在对接企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再引入物流技能竞赛项目,将竞赛的内容、形式、标准与对应的课程学习相结合,设计出与物流技能竞赛、企业工作项目深度结合的教学模块,以此匹配物流岗位任职要求和技能竞赛要求[5]。通过对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调整以及对课程标准的修订完善,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工作项目、教学项目和竞赛项目三者的匹配关系如表1所示(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

表1 工作项目、教学项目和竞赛项目三者的匹配关系

3.4 设计教学项目

为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工作项目的真实性和竞赛项目的竞争性,在设计教学项目时,必须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合理性,将每项任务都置于真实、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融入工作场景、岗位分工、工作流程、操作标准、绩效考核等。通过在课堂教学和技能实训中贯彻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要求,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感受真实的工作状况,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

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执行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由教师引导,按照任务的要求,通过小组讨论、方案设计、轮岗实操等手段,主要以团队的方式开展学习、竞赛,以高效率、规范化为标准完成任务,由竞赛检验学习的效果,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布置教学环境、分配学习(竞赛)任务、组织竞赛、针对性指导和重点知识讲解、评定成绩等。比如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依据仓储配送企业的商品堆码、货物存放、物流设备应用、WMS系统操作等工作任务及相应岗位能力要求,以竞赛的形式设计教学项目。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获取相关背景信息和知识,设计各类物流作业方案,如订单分析、货位分配、拣选方案、配送方案等,然后根据所设计的方案,在实操场地利用各类设备、软件进行实际业务操作,如操作WMS系统处理业务单据,使用手持设备、货架、托盘、叉车等设备执行出入库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竞争意识、现场应变、时间管理等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锻炼。

3.5 设置考核方式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课程考核应该参考企业岗位操作标准和技能竞赛评价标准,将其引入课程教学中,以此确定相关的教学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其中包括流程科学性、作业规范性、团队协作性、完成时间、安全意识、职业素养等分项指标。

为了体现考察的全面性,考核评价应该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课前在线预习、课上学习表现和课后在线作业,不仅涵盖理论知识,还有实操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实现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方位考核,如图2所示。课前和课后阶段可以在线教学平台为基础,提供教学视频、课件、案例、练习题等在线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测试,由系统根据参与和完成情况进

行考核。在课上,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互评是指一组(位)学生的竞赛表现由另一组(位)学生作为“裁判”进行考核评价。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岗位操作标准制定详细的评价规则,最后由学生自己、教师、“学生裁判”根据评价规则,分别对每组(位)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其中教师评价占50%,学生互评占30%,学生自评占20%。

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成本控制、信息化应用等多项职业能力均得到全方位的评价和考核。此外,课堂上采用了即时考核和三方评价,学生能实时观察自己的成绩与排名,并充当“裁判”角色,由于学生只有在自身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才能做好竞赛评判的工作,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和提高。最后,这些评价规则可以有效指引学生在学习、实操的过程中按照行业、企业的工作规范和作业程序进行,从而逐步养成规范的工作方式和良好的工作习惯[6]。

图2 “三位一体”教学的考核评价模式

4 应用效果分析

经过教学实践后,为了检验这种教学模式是否对教学产生促进作用,能否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能力,该专业对参与“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2016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经过调查可知,81.5%的学生认可这种教学模式,认为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84.5%的学生希望在将来的课程中,教师能够继续使用该模式开展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竞争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73.9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学习对今后从事物流工作有较大的作用。

5 结束语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可以把工作岗位和技能竞赛的执行标准逐步融入课程教学中,有效促进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能够面向工作岗位,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随着职业技能的提升,该专业的学生在物流技能竞赛中的成绩显著,在2017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现代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中,获得全省一等奖。许多经过各级技能竞赛历练的学生得到了企业专家的认可,在实习或求职时被合作企业优先录用。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所带来的积极效应,这对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竞赛物流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