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雨
涵养临大事之静气,遇危难之决心,并习惯于提前谋划、未雨绸缪,自能临危不乱、精准发力、掌控有度
在《老人与海》中,老人为出海捕鱼提前谋划,航线、工具、食物……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准备充分,但当遇到真正的大鱼时,前期的准备便显得捉襟见肘,如果不是老人拥有高超娴熟的捕鱼技术、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亦难在这场漫长的缠斗中有所收获。
老人的准备谋划、技能水准无不令人心生敬佩,但更难能可贵的还是其坚韧不拔之志、沉着冷静之心。毋庸讳言,现实中不乏平时工作思路清晰,善于未雨绸缪,任务推进得当的优秀同志。他们日常业务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重点工作亦能稳扎稳打、从容应对,可每当在急难险重的时刻,便完全丧失了平日的从容不迫,心急火燎、张皇失措、手忙脚乱。如此心态,又怎能破冰除障、攻坚克难?
事业有繁华、有落寞、有平淡,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亦不会一蹴而就。如果遇事都能提前谋划、权衡利弊、多方统筹,确实再好不过。可是,事业的路途如同人生的起伏,就算是万事俱备亦难真正掌控自如。正如老人出海前不会想到会与大鱼缠斗数个日夜,诸葛孔明也不会料到需要靠“空城计”来守卫城池,可也正是由于他们在急难险重时刻的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才能最终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不得不说,在攀登成功之巅的路途上,困难挑战自会纷至沓来,荆棘、乱石、悬崖,有的轻而易举便能克服,有的则需多方统筹才能攻克,还有的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冷静的头脑、机智的应变、精确的指挥,即便有紧急预案也难以攻坚克难、应对自如。正因如此,若我们能在不断学习知识,积累、总结工作经验之时,涵养临大事之静气、遇危难之决心,并习惯于提前谋划、未雨绸缪,如此相辅相成、同频共振,那么在急难险重之际,自能临危不乱、精准发力、掌控有度。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临大事之静气可以是苏轼“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也可以是文天祥弥留之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觉悟;还可以是毛泽东“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
试想,如果我们在知识技能储备丰厚的前提下,谋事干事能多一些静气,少一些躁气,多一丝从容,少一丝慌乱,那么便会拥有更大的机会与底气来拔除荆棘、拨散迷雾,进而跨越险阻、登顶绝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