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国
自己做好了,问题就容易解决,关键时候吆喝一嗓子,后面就会跟上来一大片
《三国演义》第42回,写长坂桥张飞喝退曹军那一段,可谓气吞山河,精彩壮丽。
曹军追张飞到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都不敢近前。曹操赶来,张飞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知,尽皆股栗。又喝:“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夏侯杰惊得肝胆俱裂,倒撞于马下。曹操回马而走,诸军众也一齐望西逃走。
这罗贯中描写得好,而毛宗岗的评点尤有画龙点睛之效。他评道:“写赵云是几番血战,写张飞只是一声叱喝。天下事亦有虚声而可当实际者,然必其人平日之实际足以服人,而后临时之虚声足以耸听,所以张飞之功与赵云等。非若今人之全靠虚声,浑无实际也;人吃尽老力,我只出一张寡嘴也。”
毛宗岗的点评,把虚与实、声与力、言与行的关系,讲得再透彻不过了。张飞喝退百万曹军,是因为他“平日之实际足以服人”,然后关键时刻一声大喝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平时“浑无实际”“只出一张寡嘴”,不要说喝退百万大军,恐怕连个小孩子都哄不过去。
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花枪”最终要败给“真枪”。所以,赢得胜利、获得力量,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只出一张寡嘴”是靠不住的。
工作难做的时候,不妨自己拿出行动来;力量薄弱的时候,不妨自己冲到前面去。淮海战役中,为防止受伤感染,前线指挥部要求所有同志都理光头。但有一名战士的工作就是做不通,怎么说也没有用。在此视察的邓小平同志问明原因后,二话没说,自己先理了个光头。见此情景,这个战士没再说什么,也把自己的头发理光了。这个故事说明,自己做好了,问题就容易解决,关键时候吆喝一嗓子,后面就会跟上来一大片。
可现在一些人,只有“虚声”而无“实际”,只有言论没有行动,让别人“吃尽老力,我只出一张寡嘴”,喊着让别人往前冲,自己却往后面躲。前十来年,有许多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他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莫名其妙;处理别人“铁腕一套”,轮到自己“抱歉一笑”;对别人吹胡子瞪眼,自己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言与行不符,名与实相悖,把许多优良传统破坏了,把人们心中原有的信仰颠覆了。
自己满脸脏,没法号召别人讲卫生。红军时期,毛主席把“行”称为“实际宣言”,要大家“以行动来宣传”。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带头把自己的儿子送上前线,后来毛岸英长眠在异国他乡。就连把他的遗体运回国内,毛主席也坚决反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威信,就是通过这一个个行动建立起来的;振臂一呼的力量,就是通过强大的引领效应产生的。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少数人说话没人听、没人信,根本原因就是知与行的分裂,所谓“三岁孩儿说得,八十岁老翁行不得”。前贤千言万语,无非是让众人能知能行。这就像旅行的人问路,问毕即行;又如有病的人找医开方,拿到方子就用,绝没有问完路坐下不动、开了方子扔到一边的道理。
世上许多道理都不难懂,难的是说得行不得。“一张寡嘴”,只能骗人于一时,不能骗人于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