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韩国的24位越南新娘的调查,对这一群体的生活现状进行描述,分析越南女性选择跨国婚姻的动因,以及她们在婚姻中存在的困境和出现这些困境的原因。研究发现,越南新娘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境。
关键词 跨国婚姻 越南新娘 动因
作者简介:黄氏平(HOANG THI BINH)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越南留学生);王鹏程,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07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越南女性选择嫁到中国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跨国婚姻已成为越南女性婚姻选择的新趋势。跨国婚姻在推进国家或地区间社会及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越南新娘在迁入国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在跨国婚姻中的“越南新娘”受到了媒体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这些关注多是从婚姻动机,如(骗婚)角度的分析,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中国和韩国的越南新娘的调查,分析跨国婚姻中的越南女性的生存状况及其原因,以期更全方位地解析越南新娘的现实生活状况。
国外跨国婚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学界者研究提出了:他们将跨国婚姻中的女性流动作为世界移民的一部分,用西方移民理论来探讨跨国婚姻现象。第二个方面是学界者研究提出了:他们探讨跨国婚姻中的公民身份和各国的国家政策权力和社会支持。第三个方面是学界者研究提出了:他们将跨国婚姻中亲属网络和“外来者”社会适应过程的研究状况。①
本文中越南新娘是指嫁给非越南籍男性并居住在丈夫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越南籍女性。类似的概念还有“越南老婆”、“越南妻子”、“越南媳妇”等,本文统一用“越南新娘”这一概念。
社会适应也是“一种个体积极主动、的物质适应指有目的的调整该组织或社会团体以适应其所处环境或者是自身通过换场所选择自己更加喜欢,也更适合于自身生存在社会环境的适应过程。社会适应在积极主动的精神适应过程指个体有目的的调整自身心里轻蹙以适应其所处精神世界的价值观和信仰、文化等等。这种社会适应‘再社会化过程中可以是在社会、学校、老师、家人、朋友或者新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引导和帮助支持中进行适应的过程”②。
一、越南新娘跨国婚姻的现状
(一)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越南政府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无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收集时间为2016年的7-8月份,访谈对象24人。由于访谈者本人是越南人,访谈时使用越南语,因此在研究资料的获取的真实准确程度上比非越南籍的研究者有优势。
(二)越南新娘跨国婚姻的规模
根据越南政府外交部关于跨国婚姻和家庭的统计,2010年与越南女性通婚形成跨国婚姻的约有23万人,排名前两位的依次是中国和韩国。实现跨国婚姻的越南女性大部分集中在越南西南部的九龙河平原、胡志明市、北部边疆等。其中最多在越南西南部六个省:ng Thp省、An Giang省、Vnh Long省、Cn Th省,C Mau省 和 S骳 Trng省。近几年来与外国男性通婚的越南女性每年约有14000人,其中嫁给中国台湾地区男性最多。在越南西南部,有一个县被称为“台湾岛”,总人口是23000人,选择嫁给台湾地区男性的女性就有2000多人。2005年以后,越南西南部九龙河平原地区嫁给台湾地区男性的热度逐渐减弱。2006-2010年之间越南女性嫁给韩国男性数量逐渐增加,到2008年,韩国的越籍新娘达2942人,比2000年时高出43倍。③
(三)越南新娘跨国婚姻的主要类型
根据访谈了解的情况,越南女性跨国婚姻形成的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自由婚姻、中介婚姻、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
自由婚姻。自由跨国婚姻是由两国男女双方自由恋爱而形成的婚姻。在此次调研中有5例,一般情况下她们都能够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这样类型的婚姻在整个跨国婚姻中还是占少数。
中介婚姻:中介跨国婚姻是两国男女之间通过中间人的介绍、做媒或者是专门的婚姻中介机构,这是所占比例较高的一种跨国婚姻类型,在此次调研中有13例。
包办婚姻:包办婚姻指是从结婚对象的选择到婚礼仪式的举办等一系列婚姻程序,都是由父母长辈们操办完成。越南的大部分農村或者少数民族地区,这类型婚姻还是存在的,在此次调研中有3例。
买卖婚姻:买卖婚姻是指男方以花钱或实物购买越南女性为妻而形成的婚姻,这种类型的婚姻大多都是非法的,在此次调研中有3例。
二、越南新娘选择跨国婚姻的动机
(一)个人原因
案例HA:20岁,是越南南方胡志明市的女性,高中毕业,通过“中介婚姻”嫁给韩国的男人,她的丈夫比她大20岁,她说:
“如果我们不嫁出去,嫁给我的国家男人的话,那么永远摆脱不了我们国内的封建传统文化(重男轻女),男人在家里是最高的地位而女孩没有地位, 就是我想改变我的命运改变我的人生,希望通过嫁给外国人可以帮我实现梦想……”④。
案例CT:34岁,是越南西南部Cn Th省的女性,高中学历,通过 “中介婚姻”再婚嫁给中国福建厦门的男人,结婚已经6年,和现在的丈夫有一个5岁的儿子,和前夫也还有一个儿子。她跟笔者说:
“我们越南女孩有渴望摆脱封建传统(重男轻女),越南女孩应该要有自己的权利,和在社会在家庭有声音,以前嫁给一个我们国家的男人,我在婆家的时候他们都看不起我,天天把我当家里奴才一样,我不甘心和受不了所以离了婚……”⑤。
案例GH:38岁,是越南河内市的女性,从小到了越南胡志明市跟叔叔一起生活,她和韩国丈夫结婚5年,有两个孩子,现在离婚了定居在Canada。
她是笔者的朋友,经常联系聊天,她说:
“我和前夫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的,当时我俩相互喜欢就在一起谈恋爱结婚了。我喜欢浪漫的韩国男人,也想去外面看世界,想尝试外国男人跟我们越南男人有什么区别,就这样嫁给了他,但嫁过去了在韩国婆家生活不容易,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⑥。
从以上访谈可知,越南女性选择跨国婚姻,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摆脱封建文化束缚。越南的农村女性长期生活在封建传统文化的束缚之下,忍受着“男尊女卑”的生活环境,她们希望能够通过“跨国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二,追求幸福婚姻。随着改革开放,许多越南女性进入到贸易活动、工作中,与外国男性接触和沟通的机会增加了,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希望能够有自己追求幸福婚姻的自由权利,这是成为了她们选择跨国婚姻的动机。
第三,对爱情的追求。在笔者的调研中发现,一些越南女性会因为对爱情的追求与新环境的好奇而选择跨国婚姻,这类女性大多数是学历高、家庭思想观念相对开放的城市家庭里长大,她们追求自由,重视人权,乐于与外国人交往,希望能获得美好爱情和婚姻。
(二)家庭原因
案例TL:33岁,是越南南方新南部Vnh Long省的女性,高中毕业,通过“中介婚姻”嫁给中国台湾的男人,结婚13年,有一个孩子。她跟笔者说;
“我丈夫通过朋友应娶越南女性当媳妇,然后介绍给他这个(中介婚姻),他选择我,我为了帮助父母家庭脱离贫穷才嫁给这个台湾男人的,我父母在农村遇到困难,我是最大孩子,我必须负责任对我的家庭,结婚后生活过得还可以吧!……”⑦
案例:CM 24岁,是越南C Mau省人,高中毕业,通过“中介婚姻”嫁给中国福建省的男人,结婚4年,有一个3岁孩子。
“我娘家的家庭遇到困难,爸爸没了工作,妈妈生病,我想帮助父母,于是通过‘中介婚姻嫁给了现在的丈夫,拿到了一笔钱帮助家里渡过困难,当时什么都不想,脑里只有三个字‘要有钱解决家庭的事情就满足了心愿,幸亏遇到可以一起度过生活的丈夫……”⑧
调查发现,为了从经济上帮助家庭是越南女性选择跨国婚姻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一位越南的Hoang Ba Thinh博士研究发现,在越南跨国婚姻现象中,大部分越南新娘嫁给中国和韩国男人是因为经济的动机。有53%越南新娘的父母说有收到女儿寄过来的钱帮助家庭,其中的8%越南新娘经常寄钱帮助家庭,“偶尔”和“很少”寄钱的分别为75%和7%,其它占10%。大部分有女儿出嫁外国人的越南农村家庭贫困状态得到改善,有的家庭通过外嫁女儿的帮助盖新房、添置新家具等。⑨
三、越南新娘的生存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越南新娘的现状与困境
1.日常生活单调乏味
笔者调研发现,由于相近甚至相似的亚洲文化和生活习俗,越南新娘跨国婚姻在韩国、中国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大的不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晨起来后做饭、打扫卫生、看孩子、洗衣服,做家务劳动,娱乐休闲的时间和方式十分有限。
案例GH:38岁,上面过介绍了。
“虽然我们互相谈恋爱走到结婚都自愿,但刚来韩国做媳妇的时候,很难过,想家,生活上压力很大,和丈夫及他的家人语言、生活习惯等都不同,想找一个能够理解我的人释放压力,然后婆媳矛盾冲突越来越严重,丈夫也听妈妈的话,因此我受不了,最后我们离婚了,那时有时候心理很压力很烦恼不知道跟谁散心,这里越南人很少,她们也跟我一样不自由,出去走走都没有时间。”⑩
2.人际交往圈仅限于同胞之间
越南新娘在跨国婚姻中,也面临着在新国家社会中人际交往的考验和困难,受很多因素限制,她们个体之间的思想、文化、观念、习惯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而感情的融入需要通过人际关系互动实现,然后才能适应新的社会。对于越南新娘而言,她们要想真正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就需要通过良好的人际互动建立起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
案例PP,31岁,越南西南部的女性,通过婚姻(终结婚姻),嫁给了中国台湾地区的男人,已经8年,有两个孩子,现在离婚了。她跟笔者说:
“当时若我没有遇到这个在台湾越南佛教会的越南新娘们,她们姐妹帮助了我找律师才解决离婚的事情……”
调研发现,越南新娘的交流活动主要是由一些宗教人士、商人组织成的团体通过聚会的形式进行的。同胞聚會为越南新娘提供了一个倾诉的机会(如个案GH),起到了安全闸阀功能,让她们心中不至于积压太多负面情绪影响到正常生活,这是她们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候。
3.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认同
越南新娘来到陌生环境,首先感觉带来的是不安全感,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她们心理上发生极大变化,产生不安的情绪。
案例PP,31岁,上面介绍过了,她跟笔者说:
“当时我为了家庭愿意嫁给这个台湾男人,但受婆家歧视,最后幸亏离了婚……”
(二)越南新娘存在困境的原因分析
1.中介市场不规范
越南本国的中介和外国的中介联合起来,形成了买卖越南新娘的“黑色链条”,这些中介大多都是非法的。通过这样的中介形成的跨国婚姻,越南新娘往往面临很大困难,一方面,因为是被拐卖到外国,这些越南新娘心里会有严重的恐惧,不能适应当地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严重的阻碍;另一方面,通过“黑中介”买到越南新娘的外国家庭也可能是受害者,他们的“被欺骗感”往往会通过各种途径发泄在越南新娘身上,让越南新娘更加难以承受。
2.男方家庭的原因
越南新娘与邻里人际关系的好坏受其丈夫家庭与邻里关系好坏的影响。有些越南新娘嫁给外国人,并不能获得当地社会邻居、丈夫与丈夫家庭的支持,她们的现实生活与预期的差距影响了她们生活和心理适应状态。
3.越南新娘自身的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越南新娘自身的一些原因也是造成婚姻生活产生困境的原因。一部分越南新娘基于现实需要或性格使然与当地邻居主动建构邻里关系,积极主动地向本地人与丈夫家庭成员学习语言、习惯、文化,积极主动融入丈夫家庭和新的人际圈;但也有一部分越南新娘性格不开朗,日常生活中比较被动,甚至拒绝融入新的社会和新圈子;还有一部分则无法忍受,产生了抑郁情绪,甚至出现心理疾病,逃走回国,或者采取求助或者离婚等方式。可见,越南女性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面对新环境的适应方式和适应能力很重要。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越南新娘通过跨国婚姻嫁入中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她们已经和家乡国家的原生家庭在地域上分离,但祖国以及嫁入国对外籍新娘的管理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邻里关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矛盾,造成了其中很多人在异国婚姻生活中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心理不适应等困境。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越南新娘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的理性选择,嫁给外国人可以帮助家庭解决经济问题;其次是渴望摆脱自己的命运,试图改变自己的背景、摆脱贫穷、摆脱家庭暴力、摆脱本国重男轻女观念束缚等社会现实;少数高学历的越南女性怀着对异国爱情的美好追求而选择了跨国婚姻。
第二,越南新娘日常生活单调乏味;她们人际交往多数仅限于同胞之间,心理缺乏安全感和认同感,由于语言障碍没有学历或者是没有合法的身份而不能找到工作。部分人无法融入当地国家生活,患有孤僻症、抑郁症,严重的甚至发展为神经病。
第三,越南新娘由于语言、环境、食物、气候、习俗、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嫁入国对她们缺乏认同和理解,进而阻碍了她们与丈夫家庭以及周围邻居的人际关系互动,难以建立新的親密关系。
(二)建议
对于嫁入他国的越南新娘而言,在生活上,她们需要丈夫和家人很多的理解和关心,让她们逐渐融入家庭和当地,不歧视、排斥她们,给她们安全感;无论是对于越南本国还是嫁入国而言,应加强对跨国婚姻中介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对于越南女性嫁入的国家而言,希望能够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来保障她们的福利,在她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救助,社会相关责任部门应该有专职人员去关心、关注、越南新娘的生活,可能的话提供一些工作技能的培训,帮助她们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文化、语言,甚至找到稳定的工作,让她们得到安全感和社会认同感,这对于从宏观上解决越南新娘在跨国婚姻生活中存在的适应问题,乃至维护跨国婚姻中越南新娘的生活安定,具有积极意义。
注释:
李海芳.龙村景颇族跨国婚姻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
http://www.mondofaeto.eom/faets/dietionary. soeial+adaptation.
统计资料来自越南政府外交部关于跨国婚姻和家庭2010年的统计调查资料。其中部分越南语已翻译为对应的中文,但少数几个省份没有对应的中文翻译。
2016年和2017年夏天在胡志明市,笔者进行采访HA女士。
2017年4月从中国福建厦门VN航班飞往越南胡志明市,笔者进行采访CT女士。
2018年1月1日她从CaNaDa回越南胡志明市看亲人,笔者进行采访GH女士。
2016年暑假在中国台湾台北,采访TL女士。
2017年4月从中国福建厦门VN航班飞往越南胡志明市,采访CM女士。
本段引自Ly chng nc ngoi - Bi kch hay"thin ng"? - Tin xa hoi,文章名翻译为《越南女性嫁给外国人是悲剧还是进入天堂?》,网址http://vietbao.vn.
2017年01月她从CaNaDa回越南胡志明市看亲人,笔者进行采访GH女士。
2017年8月暑假在中国台湾台北进行PP采访女士。
参考文献:
[1]周建新.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范宏贵.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概述.北京:民族研究.1999.
[3]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美]加里·S·贝克尔著.王业宇、陈琪,译,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北京:格物出版社.2010.
[5][美]大卫·诺克斯、卡洛琳·沙赫特.情爱关系中的选择:婚姻家庭社会学入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