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公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8-10-16 11:40刘征赵晓哲张萌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5期
关键词:社会治安新时代背景公众参与

刘征 赵晓哲 张萌

摘 要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公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过程中正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整个社会都要让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广大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情况,如何引导公众更好地参与其中成了大家都需要探讨的问题。尤其需要在社会治安和防控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公众更好地参与其中,并不断地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并最终优化公众参与运行的机制。本文从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公众参与社会治安的机制优化和机制顺利运作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解决农村地区公众更好地参与社会治安提出中肯的意见。

关键词 新时代背景 农村地区 公众参与 社会治安 防控措施

作者简介:刘征、赵晓哲、张萌,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066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全社会就一直非常关心民生问题,甚至把全面改善民生作为最终的发展目标。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广大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则是最大和最基础的民生工程。现代化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利益多元化分配、社会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无法兼顾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而协调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的难度正变得越来越大。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表达诉求的渠道非常单一且不够通畅,另外一方面,一些隐性的社会矛盾正逐步浮出水面。在市场化和城市化逐步加速发展的今天,广大公民的民主和法制意识正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也有更多的利益诉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导农村地区公众参与到社会治安防控的过程中来已经成为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公众参与”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

(一)“公众参与”的概念

一般的社会组织、社会群众、单位个人和其他类型的行为主体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全体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公众参与到活动中来的过程。一般公众参与的过程都是通过政府和单位双向交流来完成的。大家在工作的过程中相互交换意见和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公众在一些集体的行为中更好地参与决策,从而引发更好地公众集合效应,最终起到预防和化解公众之间的矛盾以及化解公民与公民间矛盾的目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能够让社会公众参与到社会实务的管理过程中。

公众参与和对社会进行管理是全体公众的权利与责任。每个公众都可以自愿地参与到日常社会活动的管理中来,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对社会责任的成果进行分担和共享。广大公众一方面向政府积极表达属于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能够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能够促进社会制度的稳步变革和构建和谐社会。

(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地区,广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由公安机关、社会机构和公众所遗弃组成的大系统,整个大系统内部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如果想要让整体社会治安防控系统的效果大于单个子系统发挥的效果,那么就一定要将各个子系统在互相整合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才能够促使各个子系统之间能够实现共同的合作和优势互补。

整体而言,社会治安防控系统本身属于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内部交叉着多个子系统,且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也会有不一样的分类。巡警巡逻、交通警察、公安警察、防爆警察、户籍警察和武警都可以算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在群众预防控制体系中,主要是由治安委员会、公司内部保安和保安公司组成的。

二、农村地区公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现状

(一)社会治安大局整体趋于严峻

以农村某地整体治安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其战略地位逐步凸显,社会治安的大局变得越来越严峻。从2010年到2018年,公安机关受理的治安案件其数量呈现阶梯式的增长,某地2010年受理查处的案件为1696起,2011年受理查处的案件为2868起,2012年受理查处的案件为3128起,2013年受理查处的案件为3428起,2014年受理查处的案件为3765起,这样的案发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所有类型的治安案件中,因为邻里关系和婚姻家庭矛盾而引发的案件达到了5366起,占据整体矛盾的58%。

(二)邻里矛盾纠纷占绝大多数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社会的社会主体逐渐多元化。而且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地增加,对自身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也正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大部分农村宅基地属于集体土地,相当多的宅基地并未在土地部门实现等级,有的宅基地因为几度易手而最终引发了邻里纠纷和家族矛盾。此外,因为个人感情和家族矛盾引发的治安案件的数量非常大,对于多数案件,公安机关都没有办法从源头上进行查处,真正在调解的过程中很难一次性调解到位。

(三)“留守”儿童问题凸显

各类乡镇企业入户农村地区,而原本在农村的大量青壮年都涌入城市打工,甚至很多人选择出国务工。由于很多位于农村的夫妻双双外出,进而将老人和孩子留守,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激增。一些孩子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其自律性又普遍较差,因此很容易在外界的诱惑下走上吸毒和盗窃的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些夫妻因為长期分居两地而引发婚外情,这也造成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四)非法侵占财产类型的犯罪占绝大多数

公众参与到农村地区的治安过程中时,侵占财产类型的犯罪占绝大多数。很多违法犯罪嫌疑人利用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不具备很强的防范意识,农民自身又不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导致类似入室盗窃、偷盗现金、偷盗汽油、偷盗摩托车和偷盗粮食等事故屡屡发生。此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多数采用流窜作案的形式,甚至有不少犯罪嫌疑人有犯罪前科,一度加大了此类案件的侦破难度。

三、引发农村地区公众参与社会治安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警力薄弱

目前,多数农村地区的在编警力配置非常薄弱。河北某县公安局下面只有31个职能部门,内部只有16个科室和15个基层派出所。除了县城内部的两个派出所之外,其他超过10个派出所均为农村派出所。整個农村派出所的警力只占据整体警力的一半不到,辖区整体面积有1040平方公里,占据整体面积的85%,整体警力明显配备不足,不能够很好地协调社会治安的情况

国家的城乡二次元结构促使农村的警力明显呈现“低配”的状态,整个农村地区的地域非常广阔,农民居住的也比较分散。此外,广大派出所的民警大多数都是身兼数职,整体教育和培训根本跟不上,无法应对非常繁重的警务活动。在现实情况中,一个普通的社区民警往往要管理大约30个村,其工作的任务过于繁重,导致一个小小的民警往往不能够真正了解每个村子的发展情况。

(二)农民法律意识淡薄

广大农村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加之农村内部的精英人口流失异常严重。广大农村的两委委员会享乐之风和奢靡之风非常严重,甚至会严重地侵犯干部群众的利益,最终变得民怨载道。最近在农村甚至法身了很多农村人员挪用公款的案件,不难看出,这些农村干部在任职期间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

(三)农村政治生态环境脆弱

自从我国建国以来,传统的城乡二次元结构实际对于农村经济以及农村农民的发展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很难依靠限制城乡二次元的户口来完成。城乡二次元结构下,起社会的经济和我国工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巨大的差距,也与我国的特殊的城市化进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广大农村自治组织功能的变化,绝不仅仅是出台一部法律就能够使得全部状况来顺利实现的。在现实情况下,在村委会换届选取期间,农村社会将会不断出现新的矛盾,更多的村委会在换届选举期间都会诱发更多不稳定的事件。

四、农村地区公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对策

(一)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公众都更好地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传统文化使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就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经费投入,并完善各项管理措施。此外,也要组织开展各项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并更多地开展各项适合群众发展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能够有更加积极向上的娱乐性方式。在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坚决认同优秀的传统文化,消除不良的社会风气,并坚持建设各类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础的评选活动。只有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农民才能够使得农村地区的群众都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治安防控的过程中。

(二)提升公众的参与意识

由于在农村,公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主体都相对非常分散,因此尤其需要按照内部的《保护条例》严格进行管理,从而才能够更好地监督各项工作职责落实到位。对于农村公众团体中的有关人员都一定要定期展开业务培训,使得他们本身的素质有所提升。也可以在全村公开招募志愿者,并在此过程中明确招募的要求和程序,通过优化人员结构来更多地参与所属单位的安全教育,充分运用法治宣传手段来接受教育和培训。

(三)改善农村的政治生态环境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尤其要注意改善目前农村发展过程中不良的生态环境。目前,提升农村自治组织的公信力是改善农村政治生态环境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目前农村村级组织的治理多数没有让农民真正参与其中。因此,为了要更好地改善农村的政治生态环境,就要更好地落实村民会议中的各项权力。在有些村子,由于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有需要召开村民会议和代表会议,因此多数的居民只能够通过信访的手段来向上部反映问题。而只有提高整个农村组织的公信力,才能够让群众真正参与到村民的自治中来,通过定期村务公开,让更多的居民都能够充分地享受知情权,有必要时需要通过合理的程序来质疑相关的问题。

五、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受经济发展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我国在农村国内发展的过程中,其风险因素日益增多。本文先是对“公众参与”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这两大概念进行概括,之后再分析农村地区公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现状,进而深入分析引发农村地区公众参与社会治安的原因,并在最后分析农村地区公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对策,希望能够给大家更多的参考性意见。

参考文献:

[1]方世荣、邓佑文.参与式行政的政府与公众关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5).

[2]周建国.政策评估中的公众参与——基于南京市政府政策评估实践的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15(6).

[3]武小川.论公众参与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武汉大学.2014(3).

猜你喜欢
社会治安新时代背景公众参与
试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乡镇和谐统计的构建
试论信息主导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及对策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快乐学习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投资问题分析
关于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治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