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竞争时代,中国企业自信何来

2018-10-16 17:11刘雪慰
商业评论 2018年10期
关键词:西方人竞争战略

时下的中国企业,已经走过一路高歌猛进、齐声朗诵“青春万岁”的时代,进入了竞争环境日趋复杂的新常态。在这种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在品牌理念和战略规划方面会是什么走向?中国企业如何建立自信,获得竞争优势,走出困境?国家倡导的四个自信对中国企业的品牌塑造和竞争战略布局有何指导意义?

近期,本刊副主编刘雪慰带着这些问题在上海采访了君智竞争战略咨询董事长谢伟山。

谢伟山认为,中国用短短4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上百年市场经济的历程,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必定会承受更多的急转弯、更多的巨变。在他看来,这40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品为王。只要你产品好,生产效率高,就能赢得市场。第二阶段,渠道为王。谁关注渠道,谁关注市场,谁就能赢。第三阶段,品牌为王。谁拥有品牌谁就赢,谁能够赢得消费者的心,谁就拥有市场的话语权。三个时代,特色鲜明,重心各不一样。谁能跟着变化而变化,谁就能赢得市场;跟不上的,就会被时代淘汰。

第三阶段将会继续延续和深化,可以说中国企业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大竞争时代”,

要想脱颖而出,就应遵守这个时代的法则,光有很好的产品、技术、服务、体验还不够,还要拥有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整个企业的重心要围绕顾客的感觉展开,所有的经营活动要确保能强化顾客的感觉,强化他们对品牌的认知,强化品牌的独特性。

问及当下出现的网红品牌现象和老品牌的困境,它们该如何赢得新一代消费者心智的争夺战?谢伟山并不认为90后和00后的行为有多么不可思议,因为人性是相对稳定的,他们的人性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看到的他们在消费喜好上的所谓代际鸿沟,只是表面现象,而不是心智规律和消费规律本身发生了突变。这种判断是被现象迷惑了,没有看到本质。至于老品牌的发展瓶颈,是因为品牌商仰赖和抱持的知识系统过时了,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而这个断层也许恰恰是中国品牌的机会,因为中国企业没有“知识包袱”,可以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和新打法,在新时代来武装自己的品牌和企业战略。

近年,君智提出的新一代竞争战略,其知识系统结合到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里斯和特劳特提出的定位观念、德鲁克提出的一系列管理学思想,这些都是现成的知识,那么谢伟山说的新知识和新打法又“新”在何处呢?在谢伟山看来,新知识、新打法指的是将以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了,以前他们各成一派,而现在把他们之间的墙打掉了,同時将《道德经》、儒家思想等东方智慧融入进去,运用《孙子兵法》的系统观,以此来丰富西方分析性和分科性的思考。这种竞争战略系统更注重赢得成果,也更贴近中国企业实战所需。

说到2018年大量中国出口企业将受到影响,谢伟山说他带领的团队是“无可救药的乐观派”,因为他们正在服务和服务过的客户案例已经证明这些问题是可以解的,所有企业都可以找到一套有效应对竞争的方法,快速脱离这个断裂带。

谢伟山非常认同国家倡导的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认为很多中国企业目前缺乏自信,可以从几个层面着手建立自信:第一,中国市场,对一种文化的熟悉感是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的,西方人在中国市场待得再久,也不如中国人更懂中国市场,所以中国商人应该有文化自信。第二,中国思维。中国人是直觉性思维,也是整体性思维,西方人更多是分析性思维和推理性思维。二者各有千秋,交相辉映。中国人没必要妄自菲薄。 第三,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孕育出的中国文化有其独特性,中国企业家要对自己的独特性有所认识,对自己的这个优势充满自信。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不卑不亢地吸收西方人的长处。事实上今天中国人的学习精神和能力都比西方人强。第四,中国决策。当兵术和兵法(理论)没有完全成熟时,中国人表现得更果决,更有判断力。因为中国人相信实用理性主义,不会被理论框住。

此外,中国企业在管理上也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管理自信,要对西方的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改良,融入相应的中国文化来管理中国的团队。

猜你喜欢
西方人竞争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