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一、作前体验
1. 谈话导入。通过课前的微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写作文的一个好方法,什么方法?(板贴:放慢镜头“看”体验)我们在体验中要关注——(板书:细微动作、真实感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体验一次神奇的科学实验。
2. 运用方法。先请大家看徐老师做实验,注意要放慢镜头“看”。① 一看:徐老师视频操作实验。② 二说:说徐老师操作的步骤。(谁来用上刚才看到的一些动词,连起来说一说徐老师的操作步骤?——(预设:第一步徐老师用手轻轻拿滴管,吸了一些红色素水,滴管悬在瓶口上方,对准金鱼的嘴巴,轻轻一滴)还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将操作步骤连起来说一说。(先……然后……接着……最后……)③ 三说:说实验的感受和发现。(当你“放慢镜头”看徐老师做实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发现?……)
3. 实践体验。同学们,你们刚才运用了课前学习的“放慢镜头‘看体验”的方法来看徐老师做科学小实验。想不想自己也来体验一番,一探究竟呢?(出示:我们实验)
体验之前,有几个注意点,谁来提醒大家?【指名说,强调依次使用滴管,滴一滴在金鱼嘴巴前,放慢镜头“看”体验、(经历、感受、发现)。提醒完毕,请每组的器材管理员来领器材——滴管】
领好的小组,在组长的安排下,组员依次按照步骤,使用滴管,有序实验,注意边体验,边放慢镜头“看”体验(经历、感受、发现)。尤其要注意实验中,你的特别发现哦!(板书:特别发现)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自制微视频《放慢镜头“看”体验》,为学生的体验和习作提供相应策略。课伊始,笔者让学生回忆课前学习的微课方法,运用方法“放慢镜头”看徐老师做实验,掌握步骤,说说过程和感受,不断激发学生亲手试一试的欲望,让每位学生都来尽情体验一番。只有当每位学生充分地投入到体验活动中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才能产生“我想说,我要说”的冲动。
(学生做实验略)
二、课中体验
(出示:我会写)
你刚才是怎么体验的?实验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呢?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呢?(学生拿出课中幸福体验单在音乐声中书写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发现)
出示:
课中幸福体验单
实验开始了,
(生体验略)
师深入指导,寻找共性问题,发现典型、有评改价值的习作。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加上课前微课的指导和课堂上的尽情体验,所以此时放手让学生在舒缓柔和的音乐声中“回放”体验的过程,记录自己的体验。教师在观察指导中寻找共性问题,发现典型的、有评改价值的习作,为接下来的评改做好准备。
三、评改体验
1. 师生共评。① 一生展示,自评、互评。② 播放老师在小组体验时抓拍的一位学生的“慢动作”视频,师生共评,强调“看”清自己体验时一系列的细微动作,看清自己体验过程中的真实感受、现象。③ 有没有和他(她)不一样的方法呢?你们体验的感受和他一样吗?挑选一处和大家分享一下。④ 感觉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虽然同样在金鱼的嘴巴前滴一滴红色素水,但是我们每个人实验的方法不一样;即使我们使用的方法相同,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感受,你有你的说话方式,我有我的说话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与众不同的方法,尤其要把它写清楚。接下来,继续放慢镜头“看”体验,认真修改自己的片段。
2. 修改片段。
(出示:我会评)
① 生按要求認真修改,用上学过的修改符号。② 展示1—2名学生修改后的习作,师生共评。
【设计意图】虽然有了微视频的前置学习,有了习作前的体验实践,但学生对“放慢镜头‘看体验”这一方法的习得仍需要进一步巩固,才可能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方法。因此,“评改”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手机“慢动作”拍摄,让学生的习作互评更加真实,更接地气,为迁移、运用、巩固所学到的方法搭桥助力。接着,让学生再次运用所学方法修改、完善自己的片段,通过全班赏析评改,再次内化,从而真正实现一课一得。
四、思考探究
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将自己的习作修改得更加精彩。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大胆的发现。”你们也来猜一猜吧。
1. 生猜科学原理。2. 揭示科学原理。3. 畅谈体验感受。
五、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体验了一次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学习运用“放慢镜头‘看体验”的方法,抓住细微动作、真实感受和大胆发现。如果让你把今天的体验活动完整地写下来,你觉得还可以写些什么呢?(科学原理、学生畅谈、老师体验……)不简单,你们已经学会“眼观六路‘看其他”的学习方法。(板贴:眼观六路“看”其他)
如果再加上巧妙的开头和结尾和一个吸引人的题目,(《记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记一次神奇的科学实验》 《记一次难忘的科学实验》……)一篇佳作不就诞生了吗?下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将这篇作文补写完整。
【设计意图】本次科学小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表达。两种情境启示学生,体验活动的范畴是宽泛的,习作的选材是多元的,习作的写法是灵活多变的,为学生的自由习作和未来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同时,通过简要交流本次科学体验活动的内容,为下节课将其成篇做好铺垫。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