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腾
学风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党风的体现,反映着党的精神面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学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干部学习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逻辑严谨、全面系统,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一系列看似已经解决、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为我们党在新时代“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增强学习本领”“建设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首先,加强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艰难的法宝。从延安整风时“改造我们的学习”到执政之初“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从改革开放后“认真建立学习制度”,到新世纪初“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可见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其次,加强学习是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古人云:“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就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再次,加强学习是领导干部胜任工作的必然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古今中外历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现象,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领导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要认清发展大势、把握发展规律、统领发展全局、创造发展业绩,这些都离不开学习。如果不加强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做好领导工作,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最后,加强学习是领导干部增强本领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很快,当代中国发展变化也很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因为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有些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还有些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这些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学习应该是系统的全面的”
领导干部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也要向专家学者学习;既要向国内历史传统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一是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它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历史伟人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二是重视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织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也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三是重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党的理论、意志、主张在治党治国、执政理政上的具体体现。学习好、领悟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素养,同时体现着领导干部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担当。四是重视学习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性书籍。领导工作综合性、系统性强,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积累,领导干部应当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包括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管理、国际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的成长进步是与岗位调整相结合的,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往往要经过多领域、多层次、多岗位的锻炼。因此调整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是动态的发展过程。五是重视学习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领导干部学习研读历史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学习研读文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研读哲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学习研读伦理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
“学习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为自己的,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如果只是机械地阅读、被动地接受、简单地浏览,没有思考,人云亦云,再好的知识也难以吸收和消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阅历丰富,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对现实中的疑惑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變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要敢于拿起批判的武器,在思考中发现新的问题,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形成新的认识。”当然思考的基础是阅读。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只有通过阅读获得新知识、了解新思想、树立新观念,才能提高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深刻性、敏捷性、创造性。总之领导干部“在阅读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脑子里经常装几个问题,反复思考。这对于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学习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认为,领导干部学习也要有这三种境界,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不移的恒心,还要有方法和技巧。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领导干部要善学习,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利用好时间,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一要发扬挤劲。争取每天挤出一定时间读书,特别要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二要发扬钻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功夫下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要反复读、仔细品,甚至把相关书籍和背景材料找来对照讀、比较读,彻底琢磨清楚。三要发扬韧劲。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读书。所谓终身学习的理念古已有之,并非今人独创,西汉的刘向在《说苑》中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接受力强,应该抓紧读一些对自己终身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影响的好书。中年的时候,精力旺盛、视野开阔,应该努力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年老的时候,时间充裕、阅历丰富,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在读书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以忘忧。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宋代学者朱熹说:“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不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看领导干部水平高不高,不是单纯地看他读书多不多,而主要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他告诫大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战国时期赵括“纸上谈兵”,两晋时期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大家都要引为鉴戒。如何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努力方向。一是要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中间环节是实践。“领导干部勇于实践,就要敢于面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敢于探索新的实践领域,努力使自己主导的实践成为正确的而不是盲目的实践,成为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实践,成为有科学根据的而不是想当然的实践。同时,要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弄清楚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变化发展的趋势怎样、应该如何引导使之趋利避害,从总结和探索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二是运用知识改造客观世界。这就是“要把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拓宽领导工作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运用知识改造主观世界。学习马克思主义,一个重点就是要解决好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问题,解决好理想信念的问题。“领导干部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要在推进事业发展的同时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读书学习,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解决好理想信念、思想作风、道德情操、清正廉洁等问题,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学习要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学习的目的才能达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坚持问题导向,把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作为根本出发点,注重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比如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这都需要加以认真的琢磨研究。研究和分析这类问题时,“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战略性、系统性思维,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提出的观点、作出的结论要客观准确、经得起检验,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同时要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和研究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问题。比如如何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遇到的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的问题,如何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短期内难以缩小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所引发的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深化改革过程中因利益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群众上访等人民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食品、药品、生产等领域发生的安全事故问题,如何解决各种突发性事件,等等。这样的矛盾和问题往往关系到一个地方和一个部门工作的全局,关系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把学习的着眼点聚集到研究和解决这样的矛盾和问题上,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寻求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具体办法”。
“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是领导干部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反映,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一是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要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以及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二是要全面、准确、透彻地了解情况,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这样去调查研究,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三是要坚持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四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处理好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的关系,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五是调查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始终关心基层联系点,关心联系点的群众,真心实意地交朋友、拉家常,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
树立良好学风要倡导优良文风。文风体现学风,反映党风。党的历史经验表明,不良文风的总根源,主要在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腐化文风的实质就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风与党风同社会风气是紧密相连的”[1]198,“党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1]197“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可以说一切不良文风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大力纠正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项重要任务”[1]199。如何改进文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长”“空”“假”。“长”,“就是有意无意地将文章、讲话添枝加叶,短话长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离题万里”。“空”,“就是空话、套话多。照抄照搬、移花接木,面孔大同小异,语言上下雷同,没有针对性,既不触及实际问题,也不回答群众关切”。“假”,“就是夸大其词,言不由衷,虚与委蛇,文过饰非”。[2]针对上面的问题,他提出另外三个字:“短”“实”“新”。“短”,“就是要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正所谓“删繁就简三秋树”。“实”,“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正所谓“领异标新二月花”。[2]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党校十九讲[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J].求是,2010(10).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