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发言生成活力课堂

2018-10-16 11:41赵亚芳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口语课堂教师

赵亚芳

学生小手高举、大胆发言、思维闪现、妙语连珠的课堂,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佳课堂。让学生脑筋动起来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最直观的教学效果反馈。培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经常举手发言的总是集中在个别学生身上。即使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有的学生也无动于衷,闭口不言,致使课堂气氛沉闷。长此以往,有些学生便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有学习的渴望和热情,严重的还会对上语文课产生畏惧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良现象呢?

究其原因,部分不爱发言的学生可能是出于不自信,没有自己的主见。教师提出问题后,有的学生喜欢观望,看看别的同学举手了没有。假如没有人举手,他就会觉得答案一定不会是我想的那么简单。有的学生认为:这个问题我怎么可能回答得对?还有的学生思路不清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口头表达能力较差,不知从何入手回答问题,所以就不举手。

每个班都会有一些孩子,性格内向,自尊心强,顾虑重重,原本会回答的问题,却担心答错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所以就不举手发言。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人在教室心在外,根本就没有听老师讲,更没有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所以他根本答不上来,即使回答,也是答非所问。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驾驭课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维、大胆发言呢?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的身心放松了,他们才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教师要尊重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大胆质疑。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发言,说话声音小,可能是对教师有恐惧感,觉得教师高高在上,便在课堂上小心谨慎。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和学生交流,要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做得更好。教师用亲切自然的姿态、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感染学生,势必会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充满自信。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一种畅所欲言的境界。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发言,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去表扬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是在真正关心他们,从而使学生喜欢学习,喜欢表达,找到进步的方向。要让学生知道,不管他们说得是否正确,能站起来发言就是好样的,应为自己敢于发言而自豪。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畅所欲言,没有什么顾忌。

当学生回答问题说得好时,教师要及时赞扬他们:“你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真佩服你。”当学生站起来说话不流畅时,教师要用和蔼的话语鼓励他们:“别紧张、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能行。”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也要及时鼓励:“说错了没关系。”如果实在答不出,就对学生说:“不要紧,等你想到后再将答案告诉我。”当然对学生提的问题,应先从简单的入手,要求从宽从低,让学生们觉得回答问题不难,便于树立信心,再加以耐心诱导、热情激励,培养他们发言的兴趣,激发他们发言的勇气,增强他们获胜的信心,让他们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慢慢地,他们就会想说、爱说,结果会越说越多,越说越好。

要教导学生,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尊重,互相鼓励,要懂得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到不嘲笑、不插嘴、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真诚友善地和同学交流讨论;要学会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如对同学进行评价,要先真诚地肯定其优点,再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积极表达的冲动,课堂上就会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增强语文课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乐于参与课堂发言,取决于他们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程度。一成不变的东西,学生自然不会感兴趣。低年级语文教学可以利用课件、实物展示、字卡教具等,这些形式直观形象,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还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识字教学采用猜字谜、编故事、开火车、大闯关、分组竞赛等形式,以吸引全班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识字的乐趣;写字教学通过书法比赛、作品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把字写漂亮;朗读教学采用范读、领读、轮读、分角色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课文,这样学生既不感到枯燥无味,又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可以创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情境,如小小辩论会,为课文填补空白、续写结尾等都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契机,利用各种形式巧妙地创设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说话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置身其间,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内在的表达需求,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敢于大胆质疑。

1.精心设计课文的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设计得好,很快就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借助音乐、图片、录音等媒介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在导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一年级上册进行拼音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找出图片中的字母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就有字母,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此形象直观的做法会使他们更乐于学习拼音。如教学《江南》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对江南的了解,再出示江南美景图片,把学生带进江南水乡,带着对江南的喜爱学习该诗,效果更佳。再如教学识字课《日月明》时,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让学生感知“日”和“月”合成“明”,体会中国汉字的趣味性,为学好本课做好铺墊。

2.注意课堂问题的设计和处理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精心设计好问题是提高发言质量的关键。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备教材,备教参,也要备学生。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除了考虑是否具有针对性,还要考虑是否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否引发他们的思考,他们可能会怎样回答,我们都要考虑好。要有预设答案,以便恰如其分地评价,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碰撞,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首先,课堂上最忌讳师生问答式教学,教师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回答,太多的问题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尽量简单清晰,一目了然。其次,设计问题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现有能力,要有层次性。我们设计问题就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积极举手回答,促进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而不是要为难学生、绊住学生。所以在设计问题时要由易到难,要给学生成就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要多关注不常发言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机会,防止发言权的垄断现象。再者,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有一定深度,像“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问题,以及教材中有现成答案或學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要尽量避免,这类问题不仅耗时又没有意义,而且会误导学生只喜欢回答简单的问题,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就懒得思考。所以提问是一门艺术,要多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用启发性语言打开学生的思维。

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教学时,我出示图片并设计了以下问题:“同学们看,西瓜长得怎样?”“你觉得西瓜还可以说是‘又( )又(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又大又甜、又绿又圆、又红又甜……”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把你说的词和书上的‘又大又圆换一下行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大家都觉得不行,小猴子只是看到了西瓜,并没有开始吃呢。最后我又说:“小猴子既喜欢吃桃子,又喜欢吃西瓜,你一定比猴子更聪明,能给小猴子出个主意吗?他该怎么做会更好呢?”学生的热情再次被激起,争相出主意想办法。就这样,学生在一次次的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饶有兴趣地上完了这

节课。

问题提出后,一定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说话的质量。教师把一个问题抛给学生后,教室里不是同桌窃窃私语,就是小组议论纷纷,有时虽有静悄悄的场面出现,但只是瞬间即逝。很多教师为了赶时间,开始各种提示,或是不耐烦地催促。终于盼到有几只小手举起,假如没有回答正确,教师就又迫不及待地将答案脱口而出。其实,我们应该学会等待,应该懂得“此时无声胜有声”,课堂里表面的平静,正预示着学生在酝酿思考。将头脑中的东西提取出来是一种思维能力,再转化为口头语言更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训练和语文技能,成人一时都难以做到,更何况学生呢?如此“考验”学生,怎能听到精彩的回答?

3.教师的语言要有变化,不能千篇一律

教师的课堂语言亲切、通俗易懂,教态自然大方,自然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教师要从文章的具体特点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站在儿童的角度,选择恰当的教学语言,力求做到因文而异,灵活多样。如果教师讲课一直是一个声调的话,那你的课堂就像一杯白水淡而无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最不可取的是演讲式、训教式的教学语言。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用自己的激情带动学生,每一堂课教师必须自信满满,精神十足地走进课堂。教师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激起学生发言的勇气。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言,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自己展示的舞台。

三、注意因材施教,关注特殊学生

学生的发展难免会有差异,要想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学会因材施教,鼓励不同的学生发言。对于优秀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思考比较深入的问题,不停留在浅层次的问题上,帮助他们提高。比如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词句的理解,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的问题就有挑战性。对于程度比较差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机会,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提高难度。比如,让他们朗读字词、课文,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从学生个性差异来看,开朗型的学生发言一般比较积极,而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细心观察,多给他们机会来大胆地展示自己。

我们班里平常说话声音最小的是一个小女生,上课几乎不举手发言,有时我会有意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轮到她做“精彩两分钟”时,她的声音小得大家都听不到,我就说:“来,对着老师耳朵说,我再传话给大家。”她上课只要举手回答问题,无论对错我都给予鼓励。课下我也经常主动找她聊天,拉近与她的距离。听她妈妈说,她在家里说话声音可大了,可是一到学校就不敢说了。我想,还是要帮她克服胆怯的心理,创造条件帮她树立自信心。在班级读书分享会上,她勇敢地和几个同学一起上台读《花瓣儿雨》,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四、上好口语交际课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是农业,需要细细耕作”。虽说教材中已专门开辟“口语交际”这一板块,但在语文评价机制还不够全面完善的今天,扪心自问,我们还是比较忽视的,因此课堂上才会呈现“只言片语”的普遍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需要教师真心投入,摒弃功利之念,坚持上好口语交际课。统编本教材十分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特意把口语交际从“语文百花园”中抽出来单列为一课时。比如,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四个口语交际活动:《我说你做》通过游戏发布指令锻炼学生大声说话,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身心放松,大胆表现自己;《我们做朋友》鼓励学生主动交新朋友,和新朋友聊天相互了解,聊天时学会倾听,学会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用多大的声音》通过看图讨论,知道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小声说话,学会有意识在不同场合调整自己的声音;《小兔运南瓜》鼓励学生看图发挥想象,说出自己喜欢的运南瓜方法。

五、提供平台,展示口语表达才能

语文课堂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阵地,但有限的40分钟毕竟难以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锻炼。有了说的话题和欲望,我们就要给他们提供舞台。

比如,我鼓励一年级新生做课前“精彩两分钟”,内容为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姓名、年龄、兴趣爱好,以促进和新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每个学生都精心准备,课下反复练习,课上大胆表现,充分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表达能力。之后我还请其他学生评价、打分,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我还鼓励学生坚持每天放学回家读课外书,同时建立了读书群,让学生坚持每天在群里发读书视频。学生从最初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到现在基本能把一篇故事从头到尾流利地读下来。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又适时组织了快乐读书分享会,每个学生都积极准备,争着上台分享自己喜欢读的书,之后他们读书的热情更高了。

开学初,我们班还建了“快乐说吧群”,让学生每天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自己的学校生活,说说有哪些开心的或不开心的事,然后通过语音录入转化成文字,发在“快乐说吧群”里。大家在群里共享快乐,互相学习,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如何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帮助学生解脱精神上的种种束缚,使学生放下顾虑,做课堂的真正主人。我相信,课堂上那一双双纯真的眼睛,那一张张通红的小脸,那一双双举起的小手,那一次次精彩的发言,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口语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看影视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