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略施小计” 学生习作无忧

2018-10-16 11:41李宝红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章语言作文

李宝红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部分的总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现实中很多学生谈文色变,提起作文就心烦。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读得多了,自然也就会写了。由此可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捷径就是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每年新学期开始,我都会在班里创办图书角,给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图书角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二百多本书,这些书全是学生从家里精心挑选带来的。放在图书角里,学生可以利用课间、午休等时间自由阅读。教室里有了图书角,我就想尽办法鼓励学生都来读书。看到自觉读书的学生,我总是悄悄拍下他们专注阅读的瞬间,放在白板上设为背景,或发到班级微信群里晒一晒,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我还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评选读书小明星,然后带着他们到隋唐遗址公园郊游以示奖励。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生动有趣的电视节目、形形色色的漫画,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学生的眼球。如果我们直接规定学生读哪些书,学生不一定愿意去读。因此,我有意识地结合教材给学生制造悬念,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如在教《少年闰土》时,我朗读了一段描写成年闰土的片段,学生听了一脸茫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天真可爱、健康活泼的少年,成年后竟然会变成那样。于是,我适时把鲁迅的小说《故乡》介绍给了他们。同样,教《武松打虎》时我把《水浒传》推荐给他们,教《草船借箭》时把《三国演义》推荐给他们……

实践证明,结合文本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除了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外,我还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一直以来,我要求学生利用每天经典诵读的十分钟时间,一周背诵一首宋词或者两首唐诗。我还鼓励他们把读到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制作成“采集本”,每天用十分钟时间在同学之间交流。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多了,写作时也能运用自如了。这时再读学生的文章,发现他们的语言变得圆润、丰满多了。这就是学生畅游书海、厚积薄发的结果。

二、课堂引路,学习章法

入选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诸多方面独具匠心,为学生学习写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在教学中就很注重课文的引领功能,结合范例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写。如教学《庐山云雾》《火烧云》《桂林山水》等文章时我着重让学生领悟写景如何抓住特点,写出真情实感;教学《观潮》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言之有序,如何进行场面描写;教学《种子》《莲叶青青》时引导学生感受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凸显人物形象,以及如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人物品质。教师长期坚持授之以渔,学生定会在众多课例的学习中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学生心中有法,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从容多了。

在教学时除了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写作方法外,我还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品词析句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懂得怎样才能把文章写生动、写传神。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的“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一句时,我让学生将前面表示时间的词语去掉,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对比,发现还是时间词语的反复罗列更能表现父亲挖的时间之长、挖的难度之大、挖的过程之苦。这样的引导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字斟句酌、仔细推敲的重要性,写作时自然就养成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

另外,教学时我还结合典型课文或典型结构段加强改写、仿写、缩写、续写等训练,使学生依托课例,举一反三,形成技能。

三、变换形式,训练表达

一成不变的指导模式、千篇一律的课堂形式,会使学生感到作文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因此,我总是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充满活力,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乐于参与中得到表达能力的训练。如为了指导学生写人抓住特点,我让学生做了一个游戏——猜猜他(她)是谁。我用几句话写班里某个同学,然后让学生根据描写猜出人物,最后再让每个学生都来写写班里的某个同学,让大家也来猜猜他是谁,以此让学生明白写人必须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还会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导他们“我手写我心”。一次,我们班一向不戴帽子的小罗突然戴着两顶

帽子来到学校。他头上戴着卫衣上的帽子,衣服绳子抽得紧紧的,然后外面又戴了一顶鸭舌

帽……那样子太奇怪啦,大家都围着他看热闹,有的男生甚至还企图摘掉他的帽子。因为他的个子太高,所以几次都没有成功。上课了,小罗依然戴着他的两顶帽子,耳朵被紧紧地裹着,我对他说:“你能听清楚老师讲课吗?把帽子摘掉吧!”可他一动不动,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我灵机一动:学生们不是感兴趣吗,那我就抓住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来写写。我宣布:“现在就请大家以这件事为素材,把你的所见所思写下来。”接着,我提示大家在写作时可以关注小罗和同学们的神态、语言以及自己的心理。此时,教室里寂静无声,学生们埋头疾书。不一会儿,他们就呈现出了自己的作品,文章新鲜、幽默,效果非常好。

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一点思考,多一点用心,变换一下指导模式,变换一下课堂形式,就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在乐于参与中提高表达能力。

四、多项评改,互动交流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写、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有效途径。

引导学生批改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总的来说,文章修改有四个大的方面:一是改语言,就是修改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还要看遣词造句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帖得体等;二是改结构,要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伏笔呼应是否巧妙等;三是改中心,要看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主题是否突出,论点是否鲜明,能否统率材料等;四是改材料,主要是看材料的取舍是否精当,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当然,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修改时要灵活掌握。至于具体的修改方法,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那要靠长期作文修改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总结。但只要能修改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文章,就是行之有效的作文修改方法。

我引导学生批改作文,经常会列出修改评价清单。比如:1.将独特的感受写得详细生动(30分)。2.通过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等细节来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30分)。3. 人物表情写得详细(20分)。4.写出了人物对话(10分)。5.侧面描写更好地突出了自己的感受(10分)。当然,不同的文體,我会列出不同的修改评价清单,灵活运用。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多用心,学生必定不再惧怕写作。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文章语言作文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