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茹
高中班级管理中构建新型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集体中每个成员个性和谐发展,让学生们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与交往中,通过发挥学生集体与个体的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班集体的过程,同时班集体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价值为导向。
一、构建新型学习共同体的积极意义
(一)优化配置教师资源
在构建新型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组成了成长和学习共同体,教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和个性,自由地选择指导教师,进而形成一名教师带领十几个学生的管理格局,在减轻班主任管理负担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共同的班级价值观、评价制度的引领下,每个教师都会在班级管理中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二)实现班级优势互补
班级与班级之间在各个方面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某一班级学习气氛很浓、某一班级内部十分团结等。通过构建新型学习共同体,可以实现班级间的优势互补,在各个班级的交流和互动下,起到通过班级带动另一班级的作用,发挥各个班级的独特优势。
(三)集中教师团队智慧
以往是班主任一个人面对所有学生,通过个人智慧解决学生成长中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引入新型学习共同体,可以集中教师团队的智慧,班级管理出现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进而合理解决问题。
二、构建新型学习共同體的相关策略
(一)突破与习惯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想要实现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需要突破学生和教师的思维定势和传统习惯,在管理创新之前,教师要积极了解“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精神,打破以往的思维习惯,在将班级管理大权交给学生的同时,不能出现迟疑、观望、等候和推卸等负面思维,要积极与学生配合,在尊重当代高中生思想意识的前提下,主动构建新型学习共同体,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例如召开主题班会过程中,教师要在将班会组织权利交给学生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到班会中,发挥班级成员的智慧,促使学生从班级的被管理者转变为班级主人翁。
(二)融合与探索
每教师的班级管理方法、理念和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一些教师认为要重视高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以此为切入点开展班级管理,一些教师则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管理。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出发点和优势,因此,构建新型学习共同体,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不断融合和探索。首先,学校要鼓励每个班级形成属于自己的共同价值观,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定期召开班级管理研讨会和班级组交流会,促使教师在交流、借鉴和分享中完成思想的碰撞,发挥所长、分工合作、求同存异,共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其次,教师也要在实践中积极改变自我,在学习中提升个人的素质与能力,加强对学习共同体的探索和研究,与其他教师形成育人合力。
(三)改变与评价
在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既要有各位教师之间的合作配合,同时还要发挥教师的才能个性,要注重高中学生的体验与变化,并且给予教师以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首先,在班级管理模式改革初期,学校要对改革成果进行反复论证,将教学评价和德育评价充分融合、捆绑,形成全新的评价制度,鼓励教师之间进行教育合作;其次,班级组的各个教师共同坐在一起,在衡量和讨论中,总结各个教师对班级教育模式改革作出的贡献;最后,学校要在实践中积极进行评价创新,结合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调整学期末评价,调动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在兼顾团队协作的同时,肯定教师的个人付出,促使教师在育人和教学中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总之,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全面实行的背景下,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现代高中学生的个性和意识也变得更加鲜明,以往的固化班级管理模式急需创新与改革。新型学习共同体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其所拥有的育人优势也获得了家长、学生和教师的信任,值得大范围地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