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研究院物联网技术研究所|罗达
进入2018年以来,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大刀阔斧地围绕硬件产业做布局,不难发现,智能制造和智能硬件已成为业界共识,而新硬件代表了万物互联的未来。
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马云强调:“未来不是互联网公司的天下,而是用好互联网公司、用好智能技术公司的天下。新制造的冲击很快就会来临,而这次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变化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当前,越来越密集的会议讨论互联网的未来,也恰恰说明了技术变革之快,尤其是进入2018年以来,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速围绕硬件产业做布局。可见,智能制造正广范围地成为业界共识,而新硬件正代表着万物互联的未来。
如果说2015年,多轴无人飞行器、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机还是人们可以理解的东西,那么进入2018年以来出现的日本蛇形飞行消防机器人、近零功耗的彩色电子纸、智能门锁、Boston Dynamics敏捷双足机器人、Terrafugia飞行汽车、摩拜单车、检测皮肤汗液来分析人们情感压力的可穿戴设备等,则是人们在这些东西出来之前无法想象的事物。如此看来,我们可以认为新硬件是指一切物理上存在,在过去的生产和生活中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造事物。这些新兴联网终端产品具备信息采集、处理和连接能力,不仅可以实现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更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重要载体。
针对智能硬件市场的发展需求,我国政府先后发布《中国制造2025》《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等文件,法律法规逐渐完善的同时,产业基地、补贴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也逐渐加强。总体上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破产保护的司法制度和行政管理体系依然不健全,创业者的竞争压力和失败成本相对较大。不过,我国的政策扶持力度高,尤其是通过打造双创示范基地,实行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激励等手段带动小微创业企业快速发展。
在政策、技术及经济等宏观利好因素的驱动下,我国的智能硬件市场同比增长率常年维持在20%以上,整体上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18年我国智能硬件的产业规模将首次超过5000亿元,全球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30%。
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全球独角兽企业呈现出爆发态势,而其中超过一半的企业与信息技术领域密切相关。恒大研究院整理的CB Insight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018年3月,全球共有237家独角兽企业。其中来自美国的共118家,占49.78%;中国紧随其后,共62家占26.16%。中美两国已经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分布的双强。智能硬件产业涉及环节多,创业难度大,传统硬件厂商、互联网巨头、通信企业、家电企业及创业公司纷纷进入智能硬件市场,通过对传统产品的智能化改造及新智能产品的开发,布局智能硬件市场。
从成功模式上看,美国智能硬件独角兽大多具备深厚的技术背景,底层技术的创新实力强劲,而我国的智能硬件独角兽企业更加擅长商业模式的创新,例如摩拜单车不足两年就成功化身为独角兽企业。被人诟病的是,这些企业在发展初期缺乏自己建设基座的过程,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但供应链相对薄弱,产能矛盾突出,正可谓“长得太快,容易缺钙”。
从融资难度上看,美国智能硬件初创公司融资难度更大。虽然美国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市场规模及投资案例均明显高于我国,但是美国的VC投资主要集中在软件、医药等领域,2017年美国智能硬件领域吸纳的投资额占比不足3%,总体上看美国企业估值虽然偏低但是含金量并不低。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增长,在智能硬件领域,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产业布局较完善的企业备受关注,投资机构更是敢于采用更为激进的方式以博取超额回报率,2017年我国智能硬件领域吸纳投资额占比超过10%,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估值虽然高但是含金量存疑。
对2015年-2018年智能硬件销量TOP20品类进行观察发现,智能硬件产品涵盖了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智能产品不断突破信息孤岛,应用更加趋向于场景化。互联网巨头及科技巨头利用其用户资源及平台优势,纷纷布局互联互通的智能硬件平台,不断扩充平台中产品的种类及品牌数量。随着市场教育的普及,用户开始适应从平台中购买并连接智能硬件产品。
从近年来的爆款产品来看,从2015年起,小而美的智能硬件产品较早获得用户认可,例如智能手环、体脂称等以物美价廉为特点成为前期的爆品;伴随出行安全、家居健康理念的增强,安防摄像头、行车记录仪、智能净水器、空气净化器、智能电饭煲、平衡车、无人机等产品持续改进DIY功能,进而让消费者可以连接统一的智能助理,需求量逐渐加大;进入2018年,智能音箱成为整个智能家居设备中成长速度最快的类别,智能门锁在2018年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应用于智慧校园、长租公寓、公租房、自助酒店、智能家居的“智能云锁”解决方案快速落地。联网照明产品随着价格急速下降并通过与智能开光、智能插座的捆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消费者进入智能家居照明市场的关键。
目前,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硬件的多项关键技术处于探索期和市场启动期,在未来5-10年将逐渐成熟,机器学习、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8K电视技术等多项技术逐步应用于相应的硬件产品中。语音识别等技术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多款智能硬件的爆品正经历从触控交互到语音交互的升级。例如,在车载环境,语音交互具有先天优势,比如远程操纵、行车过程中等,实现在特定场景中解放双手的作用。
“超级马太效应”是互联网世界极为普适的规律,一个细分领域里面,“数一数二,不三不四”意味着第三名以后,从市场上汲取到的商业营养将严重匮乏,那些更多的产能难以被市场发现。中国是优秀的制造大国,但是很大一部分优秀的制造产能将面临在互联网时代难以被市场发现的陷阱。例如,传统门锁也可以去开发联网功能实现远程控制,但是对于一个精于门锁制造的传统厂家来说,其边际成本将陡增。如何顺应“新硬件时代”的客观需求,完成传统产能的自我革新?
智能硬件产业涉及环节多,创业难度大,以技术为导向的智能硬件企业不仅需要健全的知识产权、司法制度和行政管理体系的保护,更需要热衷于孵化的平台的孕育。据上海交大谷来丰参访硅谷获悉,以美国的情况来说,新硬件时代是以极客和创客为主要参与群体,以硬件为表现形式的新产业形态。美国为创客提供各种孵化器,那里更像是大学的实习工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台、精密仪器等先进设备,创客需要的所有原材料都能从孵化器快速获取,设计的产品从原型到最后的商用包装,所有的配套工作都在孵化器完成。创客往往能在这里设计出大量脑洞大开的原型,但借助VC风投的资金,这些没有任何商用价值的原型快速迭代,可能明天就能看到很有商用价值的产品出现。
中国的互联网事业需要创客,中国的新硬件事业更需要创客。面对巨头公司的挤压,新出来的智能硬件创客公司一定要找到“大象踩不到”的地板缝,正可谓“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代表未来的产品必然经历从无到有、从寄生到自我盈利、从弱到强的过程。所以,创新性小企业应该多借助资本、硬件供应平台进行资源寻找和产品输出。小米生态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智能硬件企业的新范本,不同于依靠精益求精的单一化产品撑起庞大业务量的模式,小米找到了一条同时突破产品精益性能和价格底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小米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资金、渠道、品牌,去赋能那些难以被发现的优秀产能,一旦突破产品的原有气质,这些代表了未来的产品就可能带动行业革命,撬动百亿级的市场。
新硬件时代更适合制造业实业家的口味,云的互通性、可拓展性促使互联网技术的赋能变得更容易,“未来90%的制造业会在互联网上”,行业更渴望传统制造业的供应链和经验,制造业实业家理应成为智能制造赛道上产业AI升级转型的关键选手。因此,传统制造业企业需要的不是一头扎进互联网的岔路,未来是那些善于化繁为简,能用好互联网公司、用好智能技术公司的天下。放眼2-3年后的未来,一个更符合制造业实业家口味的新硬件时代正悄然而至,当下谁先播种,未来谁先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