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的手机厂商路在何方?

2018-10-16 08:59孟月
通信世界 2018年27期
关键词:物化智能家居布局

本刊记者|孟月

构建生态系统可能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企业需要保持足够的战略耐心,而且需要更为开放的合作心态。

IDC最新发布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1.05亿台,同比下降5.9%,较上季度降幅有所收窄。其中,华为继续领跑,市场份额也达到历史新高的27.2%,OPPO、vivo分列第二、第三位,出货量同比增长5.5%和24.3%。小米位居第四,出货量拥有2.0%的同比正增长。苹果排名第五,出货量同比下滑12.5%。

而从全球范围看,Strategy Analytics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从2017年Q2的3.604亿部下降到2018年Q2的3.504亿部,年同比下跌3%(详见表)。由于换机周期变长,运营商补贴减少,以及缺乏新的硬件设计创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今年开始放缓。

达克摩斯之剑或将落下,虽然智能手机市场依然被看好,但手机厂商是时候寻求新的发展之道。

创新乏力、同质化现象严重

2001年,爱立信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采用SymbianOS的智能手机——R380sc,随后诺基亚、摩托罗拉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智能手机,但此时智能手机仍然没有流行。直到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智能手机才开始真正走向市场。

伴随着智能手机时代换机红利的到来,苹果、三星成为行业新霸主,国产厂商也开始跻身全球手机出货量前列。成功往往是可以复制的,由于苹果成功的可复制性,以至于其他智能手机形态逐步向其靠拢。有分析人士称,2017年之前爆款手机的固定模式=硬件+金属机身+实惠的价格,2017年成为爆款手机的必配条件=配色/拍照+明星。

细数近年来手机标志性词——“大屏”“双摄”“全面屏”“美颜手机”“AI”……综合来看,手机智能手机最重要的性能部件可以分为处理器、显示屏、摄像头、操作系统等。在处理器方面,一般采用的是高通骁龙、联发科、苹果A系列、华为海思麒麟、三星系列。显示屏方面,一般使用的是IPS屏幕、LCD屏幕、AMOLED屏幕、NOVA屏幕等。摄像头方面,一般配置的是前后各一颗、前一后两颗、前后各两颗的方式。操作系统方面,Android和iOS占到了99%的市场份额。但是智能手机行业硬件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在芯片、屏幕等这些硬件上想要做到独家创新已经难上加难。如此看来,同质化已成为必然。

继“全面屏”后,未来流行“爆品”会以何种形式到来?之前业内期待可折叠手机,更大的屏幕、更小的体积是它最大的优势。但可折叠屏幕手机的材料、成本、市场接受程度等因素决定其难以成为下一个制胜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对未来超越智能手机的智慧手机有了更多期待,也将它视为智能手机时代的拐点。智慧手机是指通过人工智能将手机的场景化应用进一步深化,手机将不局限于是人与移动互联网的交互工具,物联网、大数据等趋势性技术将推动手机在智能化的方向上更进一步。但目前,人工智能还未能达到真正的“智能”,作为其衍生的“智慧手机”还有待发展。

手机厂商探寻“物化”路

历经十多年的发展,智能终端行业进入了创新乏力、竞争同质、增长放缓的瓶颈期。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分析师杨光表示,目前4G市场已经完全成熟,而5G市场尚未启动,智能手机市场确实面临发展动能的问题。手机厂商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为突破困局,寻找出路,手机厂商上下求索,前景可观的物联网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何瞄准物联网?杨光表示:“在面向消费者的物联网市场,比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手机厂商在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和对供应链的掌握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且在这些市场上,手机厂商有机会构建出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更为广阔的生态系统,在提高用户的忠诚度、打造新的商业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潜力。”

IDC高级分析师王希分析称,手机厂商布局物联网主要有3点原因。一是未来随着5G的逐步落地与发展,万物互联将成为趋势。而智能手机未来终将成为各种终端,包括智能家居的联结入口与控制核心。二是存量市场下,未来手机市场竞争即为存量用户之争,手机厂商通过布局物联网来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体,并试图制造与竞争对手间的品牌壁垒(如生态系统、用户操作习惯等)。覆盖更多用户的厂商,必将在未来市场发展竞争中占据更多优势。三是目前手机巨头厂商布局物联网,各自庞大的用户保有量、智能设备的开发技术与经验积累,以及供应链端的强大话语权,是他们天然的优势。

从具体情况来看,巨头们似乎已将物联网当做“第二战场”。比如,2013年,小米发布了小米电视及小米路由器,并启动了生态链计划。2014年,小米发布了小米手环。之后陆续发布了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电饭煲、网关、智能插座、摄像头、智能音箱、空调等一系列物联网产品。同时,小米还推出了Wi-Fi模组、蓝牙模组、安全加密芯片等一系列降低物联网开发者开发成本及用户使用成本的智能模块。

而自2015年小米发布以手机为核心连接所有设备的loT战略以来,3年内通过投资孵化了100家生态链公司。2017年底,小米开放loT平台,并与百度合作共建“IoT+AI”生态体系。小米上市后首份财报显示,已有近170万用户拥有5台以上小米loT设备,小米物联网已连接全球1.15亿台智能设备。西南证券电子首席分析师陈杭认为,小米是足以对标亚马逊的企业,小米诞生于IoT时代早期,作为IoT时代探险家和原住民,IoT业务是小米增长潜力的核心,给出小米目标价达30.3港元。

华为也在建立自己的生态,比如在2015年底发布HiLink连接协议,进军智能家居这个面向家庭和个人的物联网分支市场。公开资料显示,华为智能家居开放平台HiLink已拥有2000多万用户基数,与150多家厂家合作,目前接入HiLink平台的Wi-Fi类智能家居设备已达400万台左右。此外,依托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华为在物联网多个应用领域均有所建树。

三星电子屡次提及物联网战略,并于今年发布IoT战略愿景,为所有设备提供智能连接和安全解决方案,旗下所有产品将于2020年之前接入物联网。其中,在智能家居生态的布局策略上,三星选择携手独角兽企业,从宏观层面战略布局,通过强劲的资本和流量资源切入市场。为了接入各行业合作伙伴的IoT产品,三星还开启了“三星智家联合定制计划”与“三星智家生态伙伴计划”。

?

2018年7月,vivo、OPPO携手TCL、大华乐橙、科沃斯、阳光照明、极米科技等厂商成立“loT开放生态联盟”。9月6日,vivo还对外公布了vivo IoT战略,并推出了相关产品Jovi物联。合作+开放,再加之雄厚的研发实力,将使其走得更远。

王希总结道,各自在家庭物联网的布局思路有所差异,其一是以小米为代表的建立闭环生态体系,其二是以华为等为代表的建立开放互联平台,积极引入第三方加入共建生态。小米在家庭物联网的布局,通过其自身以及生态链企业的不断扩展,已经在硬件布局上扩展得较为全面,且通过互联平台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生态体系。华为等厂商虽然仍在布局过程中,但其开放的生态具有更强的兼容性。

杨光表示,小米、华为、三星等公司不管是投资生态伙伴,还是利用自身技术积累开发制定设备互联标准,其出发点都是构建以自身产品或服务为中心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看到,消费物联网市场的广度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分布都远远大于智能手机市场,整合产业链、构建生态系统的过程也相应会面临更多挑战。现在各大公司应该都还是处于谋篇布局的阶段,还很难说有哪个公司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未来需克服多重挑战

其实物联网也不是新兴技术,这个行业已经经过了十几二十年的发展,但短板依然存在,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大规模发展,手机厂商进军物联网,是否会如预期找到新的“蓝海”?IDC智能家居研究经理潘雪菲表示,针对于布局开放式互联平台的厂商,如何沟通更多第三方伙伴加入,如何协调他们开放自身系统与手机厂商互联合作是巨大的挑战。同时,包括闭环生态体系的厂商在内,手机厂商们面对早已在布局智能家居领域的传统家电厂商,如海尔、格力等,手机厂商未来如何处理与之的关系?直接竞争,或合作?即便可以合作,多方之间系统接口的标准也并非统一的,这都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杨光认为,目前手机厂商进军物联网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最大挑战还是生态系统的构建。消费物联网涉及的行业和厂商众多,如何打造开放、共赢的生态系统,实现各方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应该是有志于开拓消费物联市场的公司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构建生态系统可能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企业需要保持足够的战略耐心,而且需要更为开放的合作心态。同时,企业也需要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只有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以消费者为中心,才有可能汇聚产业链力量,实现多方共赢。虽然手机厂商对消费者的手机使用习惯有着长期深入的理解,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其对消费物联网市场和消费者使用习惯也有同样深入的理解,所以还是需要不断加强对消费者的研究和引导。”杨光如此建议。

猜你喜欢
物化智能家居布局
高炉混合喷吹煤粉的物化性能研究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页岩气采出水的工程实践
基于PLC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Zigbee的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希捷多重布局迎战存储黄金时代
智能家居发展或将实现弯道超车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