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良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
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并不成熟,导致其护理模式与成年人相比依然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与儿童的沟通中,语言理解能力并不是提升患儿依从性的主要方式,而非语言性沟通模式显得更为重要[1]。因此,本文结合本院儿科72例患儿,探究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儿科就诊的7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40例,女32例,年龄11个月~5岁,平均(3.2±1.1)岁。纳入标准:(1)患儿均在本院接受诊治和护理;(2)患儿精神正常;(3)患儿家属同意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神经障碍患者;(2)不同意本次研究患者。将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和心理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行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护理策略如下:(1)营造病房环境,在患儿入院后,护士要在保证湿度和通风的基础上,在病房内粘贴动画卡通人物,营造良好的环境。(2)护理人员要保证温和,通过亲切和自然的表情来影响患儿,对患儿要保证微笑,这样可以舒缓患儿的情绪。(3)加强与患儿的眼神交流,护士通过认可以及同情的眼神,可以获取患儿的认可,提升患儿的安全感,同时护士采用安慰的眼神,可以放松患儿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4)给予患儿亲切性的抚摸,抚摸是沟通关系的重要手段,可以给予患儿安全感,在患儿咳嗽或者咳痰时,护士可以给予扣背和翻身等抚摸动作,增强患儿的安全感。(5)保证和谐的身体姿态,衣着的整洁,通过稳重的态度以及矫健的动作来安抚患儿及家属的情绪,从而达到提升护理效果的目的。
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抵触情绪,包括抵触、部分抵触、部分接受和全部接受四种维度。另外对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包括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维度。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用x2,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接受率为63.89%,对照组为30.56%,数据对比x2=9.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儿抵触情况分析表 [n(%)]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为55.56%,数据对比x2=9.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分析表 [n(%)]
患儿属于特殊的群体,由于其自身免疫力较为薄弱,导致其患病时需要更为精细化的护理,但是在患儿的护理中,由于其接受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有限,导致常规的语言性的护理无法达到患儿的需求,导致患儿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并且会抵触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利于提升护理质量。而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模式下,通过肢体语言以及行为语言,可以达到更好的交流目的,并且可以更好的被患儿所接受,使其提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并且获得安全感,从而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接受率为63.89%,对照组为30.56%,数据对比x2=9.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为55.56%,数据对比x2=9.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非语言沟通式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以及患儿的接受效果。其主要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导致其对语言的接受能力较差。而非语言沟通式交流不具有语言的特征,通过肢体的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可以为患儿提供安全感。护理过程中,通过营造病房的环境,可以摆脱病房的冷酷感觉,而卡通版的病房可以使患儿融入家的感觉。在护理人员的态度方面,通过眼神交流和温和的态度,可以进一步影响患儿的心情,提升患儿的信任度。另外,通过和谐的姿态以及抚摸,可以充分发挥情感的表达,提升患儿的安全感,使其更加信任护理人员。另外,在肢体语言的表达下,患儿家属会感受到患儿的心情,从而可以更加信任护理操作和总体满意度。现阶段,孩子是家长的掌中宝,在医院护理过程中,如果由于护理不当,导致患儿出现不良情绪或者违背护理操作的行为,家长会将责任归咎于护理人员,从而导致整体满意度降低。而在非语言性表达的护理模式下,通过护理操作,可以提升患儿的安全感以及信任度,使患儿更好的接受护理人员的操作,家长在关注患儿的情况下,会不断的提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而达到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目的。临床研究显示,对患者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2]。还有研究指出,在非语言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0%以上[3]。符合本次研究观点。
总之,在对患儿的护理中,采用非语言沟通式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儿接受率和家长的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