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诗睿
摘要:经济3.0时代下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加工厂,世界经济产业链被不断细化分解,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中国企业急需进行突围。本文以中兴为例,探讨中国企业在向国际化迈进过程中,应该不仅着眼于技术创新,还要关注国际化管理,国际化信息传播及国家品牌形象建构等多个层面。
关键词:经济3.0;国际化管理;中兴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仍处于全球经济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发展势头和政治地位严重不符。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3.0的时代机遇,以科技带动发展,以创新提供动力,是当前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学界在对如何构建国际化企业的讨论中,大多着眼于强调科技的重要性,实现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但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竞争态势,仅着眼于技术创新已经远远不够。本文以中兴为例,探讨中国企业发展在向国际化迈进过程中,应不仅着眼于技术创新,还要关注国际化管理,国际化信息传播及国家品牌形象建构等多个层面。
一、合理化全球价值链攀升战略
在全球价值链布局中,中国始终处于中低端位置,以低成本优势获得一席之地。长期来看,要求中国发展科技实现价值链攀升是有道理的。但也不能忽视短期发展需求,即结合中国现实条件,从优势入手,实现战略的合理化。中兴作为我国专利最多的公司之一,在实现价值链攀升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其除了在保障自身高研发投入和技术人才投入的基础之上,着力发展自身优势,在外企芯片技术占领市场的基础之上,依靠自身在5G,系统集成领域的优势,成为海外业务拓展最广、业务最大的中国公司之一。
中国企业战略调整可从三方面着手:其一,着眼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由低价优势向高质优势的转变;其二,着眼于价值链下游的服务产业,助推中国价值链攀升;其三,政策与市场共同助力高科技产业发展,以政策营造积极的发展环境,以市场促进创新。
二、提升全球化企业理念和经营能力
全球化企业才是经济全球化舞台的主角,中国跨国企业要想走向世界,不仅需要具有全球化企业的规模,还要具有全球化企业的视野和规制。中兴集团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在应对国际化竞争的压力下,即选择分设分公司,建立独立的工作小组,分管不同国家市场的营销和推广,不断更新自身的全球化思维和视野,吸纳各方人才,实现良性共赢。
为更好应对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中国企业在管理层面上:其一,应转变企业思维方式,培养和增强全球化发展理念,实现在全球化市场层面上的持续化战略策划与执行,资源有效配置,团队合作与沟通制度,严格遵循各区域市场的法律规章制度等。其二,着重优化人才吸纳管理机制。重视优化人力资源的多元化管理,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生产创新能力,以人才助发展。
三、加强企业自主品牌发展
经济全球化3.0时代,消费者选择产品已经经历了由价格取向到品质取向再到品味取向的转变。而当前中国企业仍处于以价格取胜阶段,品牌竞争力严重不足。
根据AISAS模型,中国企业可从Attention关注、Interest兴趣、Search搜索、Action购买、Share分享五个层面系统影响消费者认知和行为,塑造加深品牌形象。中兴做海外市场,首先就是宣传中国品牌,宣传中国研发和制造。通过20年的努力,终于奠定了中国高质量的通信产品的品牌形象。
为应对国际竞争,Attention层面,企业应兼顾国内化的文化背景,在讲述品牌故事的同时,重视故事编解码文化差异;在Interest层面,可以借助选择合适的国外品牌代言人,或融入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为突破口;在Search、Action层面,则要做好质量把关,打破原有的中国制造的固化思维,转变为中国智造的新联想;优质的用户体验即能带来消费者的自发Share,形成口碑。
四、重视国家品牌形象构建
研究表明,原产国的形象能够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正向影响作用。积极的国家品牌形象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积极联系。因此,除去企业自身品牌建设之外,政府应着力打造正向、积极的国家品牌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谋求中国经济的发展复兴,中国以自身的低成本优势,在全球价值链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但也留下了中国制造低廉的国家品牌形象。为更好的应对经济全球化3.0时代竞争态势,中国应发挥本国地大物博,诚信友善等来源国优势,建立优质的国家品牌形象。其一,保障产品质量,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印象转变;其二,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积极加入国际舆论的议程设置,讲述中国故事;其三,加强国际文化沟通交流,传播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明晰中国形象;其四,企业品牌与国家品牌建设联动,合力构建优质品牌形象,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五、结语
面对中国企业在国际上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转变国内市场竞争固化思维,开放视野,以国际化跨国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完善自身发展。不仅实现品牌发展战略的合理化调整,也做到提高技术创新、关注国际化管理,国际化信息传播及国家品牌形象建構等多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大伟.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 (06):3-14+59.
[2]袁志刚.经济全球化动力机制的演变、趋势与中国应对[J].学术月刊,2013,45 (05):67-80.
[3]马鸿佳.战略选择、双元创新与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6,34 (10):1550-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