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18-10-15 09:20云磊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摘 要:一直以来,如何构建高中化学生态课堂都是广大一线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普遍采取的是讲授式教学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的互动性较低,师生之间无法形成良性的交流与思维碰撞,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对此,文章以“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为例,对教学模式進行探索研究,提出了通过加深微粒观、连环提问、开展微课程教学等方式,促使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云磊,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教师。(江苏 沙溪 21542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4-0044-02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生态课本质上是要建立一个优质的、以人为本的、重视潜能发展的课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也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每一个学生都要加入课堂中来,由此,使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并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一、用微粒观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微粒观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形成对于化学物质的认识,微观的角度包括种类、数量、间距、大小、结构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不同的微粒是由不同的晶体构成,其排列方式也千差万别。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1],但是学生很难根据物质判断出晶体类型及微观的细节。

设计思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将课程整体安排分为新授课和复习课。在新授课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物质微粒性初步认识的形成,可从实例出发进行学习,然后再总结得出一般规律。教学时,可依次介绍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和不同类型的晶体,在此过程中,需加入具体的实例:比如,对于同素异形现象,可以列举金刚石、石墨、C60的图片。依次介绍结束以后,再得出成因:微粒种类不同、微粒之间的作用力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由此,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对相关规律进行挖掘。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则可运用微粒观解释一些宏观事实或者现象。首先,提出物质多样性的事实:单质的多样性、有机物的多样性、晶体的多样性;然后解释物质多样性的原因:微粒种类不同、微粒排列不同、微粒间作用力不同;最后得出物质多样性的规律: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概念、不同类型的晶体辨析。

二、连环提问加强理解

连环提问是指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仔细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范围,精心设计一连串具有逻辑相关性的问题,同时将知识融入一个个彼此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问题当中[2]。在连环提问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探索相关化学现象的本质并清晰地把握住整节课的思路,在课下可以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表1)。

第一个问题串设计:化学物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什么?不同的微粒之间是否可以进行相互转换?微粒之间相互结合可以形成哪些物质?通过以上这一连串问题,学生思考后作答,由此引导学生从宏观物质出发,进入微观世界。第二个问题串设计:元素周期表中现有的元素种类有多少?大家觉得元素种类会不断增加吗?原子是如何构成的?原子核内是否存在其他微粒?是什么微粒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呢?当两个原子质子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同,这两个原子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第二个问题串是引导学生从元素种类和种类数量的角度进行思考,并理解原子的多样性导致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第三个问题串:单个的分子是如何构成的?举例说明同种元素的一种原子是否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碳原子能够形成几个共价键呢?两个碳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化合物,可以有几种连接方式呢?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几种?如何理解同分异构现象?通过三个问题串,依次引导学生理解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以及同分异构现象。

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总结:同位素体现了原子的多样性,同素异形现象体现了单质分子的多样性,同分异构现象体现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等等。最后的总结阶段是对整节课的升华。

三、微课程课下巩固

当前,信息技术平台所提供的在线学习也带来了教育领域的革新。微课程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并在近几年迅速成为热门的话题。微课程要以微为核心,将大的知识点打散成为一个个小的知识点分散在各个视频当中,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定制相应的微课程。微课程的整体设计流程包括:选题、设计、准备、录制并制作视频,上传平台[3],微课程要体现其实用性,则必须突出其短、小、精的特点。下面选择以“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为例,设计微课程。

1. 仔细研读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分析学习者的具体情况。本节课要求学生从微粒的角度来探索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知识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包括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性质、微观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和晶体规律等;理解微观世界结构与宏观世界物质多样性的关系;理解同分异构现象。最终达成理解并且掌握微观物质与物质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的目标。

2. 确定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落实前一步骤中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提炼出这节课的重难点,并对这些重难点进行加强,再设计各个微课程的教学活动。本微课程专题知识点内容包括如下内容:元素周期表,共价分子的特点,碳原子的成键特性,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和晶体类型(分类、构成微粒、微粒间作用力、性质)。

3. 设计微课程内容。把整个微课程分为“了解组成物质的微粒”“探索原子、分子、离子层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和本质原因”“研究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和基本特点”模块。教学时,教师应对应各个模块设计独立的微课程单元,每一个单元由趣味导入、知识学习、互动讨论、习题反馈四个部分组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即可以开始进行具体环节的设计和开发。

4. 对微课程进行评价,并修改和共享微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利用微课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进行相应修改,最后通过云平台进行共享,从而保证异地下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也趋向生态化发展。生态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有机会实现个性化发展,并借助现代科技,最终实现师生一体化的新型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化学生态课堂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构建高中化学生态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学会以微粒观为指导,引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借助微课程的方式检查学生课上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达成生态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夏.用微粒观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以“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为例[J].都市家教月刊,2017,(6):77.

[2] 黄俊,杜开颜.基于“问题串”设计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以苏教版必修2《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11):67-69.

[3] 彭英邦,陈迪妹.高中化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初探——以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J].化学教学,2014,(11):29-31.

责任编辑 朱泽玲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