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落实运用,构建敏锐段感

2018-10-15 19:41周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云雾语段比喻

周燕

语段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既是承载词语和语句的平台,又是迈向整体篇章的核心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段感的培养,对于学生紧扣核心语言,体悟文本丰富内涵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培养学生整体性把握文本的素养也有着积极意义,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锻炼语段敏感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要联系统整,体会语段语言的精确性;深入感知,探究语段中的表达思路;对比辨析,感知语段中的表达节奏,从而促进学生段感的形成。

一、联系统整,体会语段中的语言精确

很多教材中的语段都藏有一个个丰富而经典的形象。这些形象有的以个体形式出现,有的则以群体形式呈现;有的源自现实,有的虚拟缥缈。每个读者都能从语段精妙而准确的语言中,感知这些形象的特点。因此,阅读教学可以尝试以语段为单位,从彼此联系关注的视角进行语言文字的辨析与思考,感受语段表达的整体性和准确性。

如《庐山的云雾》一文,作者以生动而极具整体性的比喻描绘了庐山云雾缥缈的形态。在教学中,教师先是从言语表达的精确性入手,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白色的绒帽来比喻山头的云雾?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云雾笼罩山头,就像是一顶帽子遮挡了山峰,加之云雾呈白色,具有绒毛的质感,运用这样的比喻非常贴切。随后,教师引领学生将关注点从一个比喻逐步向语段中的其他比喻转移,着力思考:语段中的几个比喻句是否可以调换?此时,学生的关注点已经不再局限在某一句的比喻上,而是着眼于整个语段。了解到作者是按照山头、山腰和山脚的顺序展开描写的,云雾所处位置的不同呈现出来的形态也不一样,作者所作出的比喻也随之而變化,因而其比喻的内容有着高度的匹配性,不能调换。

二、深入感知,洞察语段中的表达思路

一篇文章的创作不仅内容有主次之分,同时顺序也有前后差别。相对于语段而言,这种层次、思路的设置就显得更加严谨。语段化的教学就应该在学生读懂内容的基础上,穿透语言表达的禁锢,抽取文本语言外显形式和内在关联,让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思路进行深入的分析。

还以教学描写“云雾姿态”的语段为例。教师在学生概括了课文内容之后,组织学生从整体视角下理清语段语句之间的联系。有学生依据已经形成的学习经验,一眼就看出了其总分总的结构框架,但教师并没有止步于这种模糊、囫囵的结构认知,而是引领学生将关注的视角再次向语段的内核深入。学生在语段整体性结构的支撑下又有了全新的发现:作者在分写三种云雾的形态时用了不同的方式。在描写“笼罩山头”“缠绕半山”时,作者运用了具体的语言描绘了具体的形态特征,而“弥漫山谷”的云雾由于面积较广,则是运用大视角的方式进行整体性概述的。

三、对比辨析,感知语段中的表达节奏

汉语是讲究节奏和韵律的语言。文本的语段由原本毫不相干的语言符号构成,但在相同的意蕴和内涵的统整之下,这些语言彼此之间就形成了有机的整体,体现出鲜明而浓郁的节奏之美。品读文本的节奏,感受长短不一的句式所形成的气韵,是学生对语段结构的内在召唤,同时也是铸造自我段感的重要范畴。

《庐山的云雾》描写“千姿百态”的段落时,不仅有着鲜明的段落结构和鲜明的层次感,同时句式的长短变化、语言节奏等方面也展现出鲜明的节奏感。教师在教学“笼罩山头”“缠绕半山”的云雾时,引领学生紧扣“那些……像是……”的长句子进行反复感知,通过朗读的形式感受语言表达的一气呵成;而在教学“弥漫山谷”“遮挡山峰”的雨雾时,则引领学生抓住课文中“云雾……,是……”的短促语句,在朗读中感受语句表达的短促有力。不同形态的云雾,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相近两种云雾形态的描写,句式相对整饬划一,前后又富有节奏和韵律上的变化,使得文本的语言呈现出勃发的生命活力。

值得强调的是,对学生段感的培养绝不能割裂地进行,而需要紧扣最为典型的段落,实施重点突破,让学生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构建语段的规律和方法,从而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和运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云雾语段比喻
云雾
云雾是山做的梦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云雾缭绕宜昌城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