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筱玥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应该从传统教学中关注文本的内容信息向关注文本的写作策略转变。教师应关注核心字词、紧扣典型句式、体悟精妙构思,引领学生进行言语实践。
关键词:语用训练;语文教学;核心字词;典型句式;体悟构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6-0024-01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从传统教学中关注文本的内容信息向关注文本的写作策略转变。于是,语用教学理念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核心。很多教师将语用训练作为教学的重要原则,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但一些教师对语用理念的认知并不透彻,语用训练停留在较浅的层次,难以真正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开掘运用教材中的语用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关注核心字词
字词是语言文字的基础单位,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发表观点,都必须以字词为表达基础。因此,对文本的解读,应该从关键性的字词开始,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应该从字词入手。在閱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关注点聚焦在文本中具有丰富意蕴的核心字词上,引领学生通过对比辨析、体悟等不同的思维历程,感知这些词语所形成的表达效果,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促进学生言语生命和表达素养的不断发展。
例如,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经典文本《荷花》,是一篇非常典型的状物类文章。作者以生动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荷花的外形、香味以及自己想象中荷花的画面。作者描写荷花生长状态时运用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动词——“冒”字。教学中,教师意识到这个字不仅生动再现了荷花的生长状态,也给予了荷花拟人化的生命气息,有非常优异的表达效果。于是,教师引领学生着力感知这个字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并尝试将“冒”字换成“挺、抽”等动词,在深入对比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冒”字的生动性、准确性。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就是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置在文本中较为精准的词语上,让学生经过自身的思维历练,感知这些词语所形成的表达作用,从而锻炼他们的表达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素养。
二、紧扣典型句式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知文本表达什么,还要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这就需要教师将作者的写作策略和文本呈现的语言形式作为重点,引领学生深入把握文本的言语形式,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表达能力的提升。
以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为例,这篇课文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中自由生活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深厚情谊。作者运用的大量典型而独到的语言句式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将自己在祖父园子中生活的无忧无虑完全凸显了出来。例如,为了显示祖父对作者生活的影响,作者运用了这样的句式:“祖父怎么样,我就怎么样;祖父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圈画出文中较为独特的句式,很多学生在朗读时都会将这一句式圈画出来。于是,教师便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这一句式的表达效果。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修改这一句式,在对比思维下深入感受这一句式的精彩,感受作者在祖父园子中的快乐。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就是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独特的语言形式上,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朗读、细致的对比来体悟这一语言形式所形成的表达效果,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
三、体悟精妙构思
进入中高年级之后,学生语用训练的价值点不应仅停留在词语和句式上,而要能够以整体性的眼光关照整篇文本的结构,体悟作者精妙的构思。因此,针对中高年级的文本,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的视角感知作者素材的选择和结构的设置,从而历练他们的表达思维。
例如,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引领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并提炼出主要内容,其中包括历史背景、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置人字形线路这四部分。随后,教师可引领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四部分来进行描写”,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交代历史背景,有助于感受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承担修筑京张铁路任务的,这对于表现詹天佑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在勘测线路、设置人字形线路和开凿隧道这三个核心事件中,勘测线路主要体现了詹天佑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高贵品质,后面两个事例则主要展现詹天佑杰出的设计才华。这三个事例的综合运用,对于刻画詹天佑这一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可见,作者在选择文本素材时,不仅做到了准确,而且三个事例彼此照应、相互补充,起到了相互映衬的表达作用。
只有真正理解这些,学生才能更好地洞察作者的素材选择和结构设置上的精妙之处,才能更好地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
总之,教师实施语用训练时不仅要让学生去品味、去尝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深入的对话、细致的洞察,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解构文本,从而真正发现文本在表达过程中所蕴藏的表达密码,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表达素养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明海.真语文:以语用为目标[J].语文建设,2014(02).
[2]周秋梅.语用训练:从教材中开辟一条应然之道[J].小学教学研究,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