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董岩
主持《永远的长征》《复兴之路》《我们的旗帜》《胜利与和平》等重大晚会
老子曾说,天地为什么长久,是因为天地是以万物的生命为生命,她对万物既没有恩怨,也不求报答。做人也应该如此。花甲之后的瞿弦和和夫人张筠英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们一个是中国煤矿文工团前团长,一个是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每到逢年过节,尤其是教师节的时候,曾经的下属和学生都会打电话向老团长、老教授问好。
听说是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相关的采访,著名播音员、主持人瞿弦和老师感慨体会颇多,他坦言自己是亲历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人。“已经退休六年,近五年不仅没有休息,反而更加忙碌——成功申报两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为中华文化传承做贡献”。
瞿弦和老师1944年出生于印尼苏门答腊,6岁随父母回国。“很多人以为我是华侨富商的孩子,其实不是。我父亲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参加者,父母就像郭沫若那批人似的,流亡海外的老革命,爸爸教数学,妈妈教体育,建国后就回来了,所以我是‘红二代’。”1955年7月1日在中山公园中山堂,瞿弦和给毛主席献了花。1965年,中戏毕业,瞿弦和响应号召,奔赴大西北青海。
1967年3月,瞿弦和和张筠英结婚了。婚后,他们却开始了8年的两地分居生活。青海民族歌舞团、话剧团的锻炼,对瞿弦和日后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影响。瞿弦和喜欢绿色,因为中戏的校徽下面有一道绿色,象征舞台,寓意青春,又有宁和、宁静之意,青海的草原更增添了他对绿色的酷爱,以至于后来中国煤矿文工团的高楼外墙、办公室及演播大厅的椅子都是绿色的。1973年,瞿弦和从青海调回,一家人得以在北京团圆。
“业精于勤”是瞿弦和的座右铭,他对业务总是要精益求精。“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干部队伍‘四化’思想初步提出的时期。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就是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此方针提出后,当年,一批年富力强的业务尖子成为各文艺院团的团长,37岁的瞿弦和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1982年瞿弦和被群众选举成了煤矿文工团团长,而他这个团长当了30年。在团员眼中,瞿弦和是个拼命三郎,每天忙个不停,他的时间表总是排得满满的,按照妻子张筠英的话说:“瞿弦和就是一陀螺,小鞭儿就在他手里,天天抽得自己团团转。”
当年在青海翻山越岭地演出、锻炼,不仅劳其筋骨,也锻炼了瞿弦和老师坚强的意志,虽然后来当了团长,却总和团员出现在老旧矿区,煤矿文工团演出的地方往往是条件简陋的井口、食堂,以及矿井下逼仄昏暗的“掌子面”。有些矿道仅容得下一人钻过,得前面的人拽着,后面的人推着,异常艰苦。
面对他的黑兄弟们,瞿弦和特别爱朗诵那首《煤啊,我的情人我的黑姑娘》。“你在我的眸子里噼啪作响/你在我的灵魂中璀璨闪光/追寻你是一种理想/逼近你是一轮光芒/煤啊,我的情人我的黑姑娘……”瞿弦和带着这首诗走遍了大江南北大小矿区,每当朗诵至最后一句,全场总是沸腾起来,齐声应和:“煤啊,我的情人我的黑姑娘!”此时的瞿弦和,心中是如此畅快。有一次,文工团在宁夏白芨沟矿演出,刚开完政协会议的瞿弦和随后赶去,下了飞机,经过5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才到矿上。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卸完台,已是夜里11点多,他又带着灯光师连夜返回,又是五六个小时山路,又是两个多小时飞机,9点上班时间刚到,他已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办公室。文工团500多职工对瞿弦和的评价为——非人也!他也获得了“乌金大奖”,在他眼中这个煤矿工人给他的荣誉比任何其他大奖都珍贵。
其实瞿老师也承认自己的时间和经历分给文工团太多,留给家庭的时间太少,他说自己从上任的那一天就想做点实事,直到退休那天这个想法一直没变:“我希望大家看见我说这个人是干事的人,人挺好就行了。”影视演员张涵予、范伟、靳东、罗晋、苗圃、金铭、黑妹,声乐演员胡月、黄鹤翔、罗宁娜、曾静、陈倩倩、孙禹,曲艺演员连丽如、王谦祥、李增瑞等等这些为大家所熟知的明星,都是由瞿弦和带进文工团的。他在任期间还招收了中戏、北电、北舞、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生近百名,曾经在文工团工作过的演员们,也都非常爱戴这位老团长。
一般来说,人到中年就开始讲究“养生”了,瞿弦和却完全无此念头,天天“吃吗吗香”,而且还说:“要是谁想问我点我不想说的事,不用打,饿我三顿就都招了!”他睡觉的时间很少,但他会随时补觉,累极了说声“我睡会儿”,话音刚落鼾声就起,三五分钟后,又是一张焕然一新的面孔。
瞿弦和的妻子张筠英一直致力于广播演播事业,张筠英曾为中央及各地广播电台录制了千余篇文学作品,其中诗歌《一月的哀思》《风流歌》,长篇小说《北国草》《秋之惑》《你为谁辩护》《圈套与花环》等影响广泛。1987瞿弦和年被中央台列为十大演播家之一,1991年再次获得“优秀演播艺术家”称号。同样很忙碌还要兼顾几乎全部家务事的老伴张筠英对瞿弦和的忙碌经常会给予一些小讽刺,一次瞿弦和深夜十二点还在写工作计划,张筠英便对他说,她想改名。瞿弦和便问张筠英想改什么名,张筠英赌气地说她想叫中国煤矿文工团。谁知瞿弦和听完却非常认真地问她,那煤矿文工团叫什么呢?此语一出,让张筠英哭笑不得,只好说那叫张筠英吧。
瞿弦和的忙碌一直到退休后也没有停下,忙碌已经成了他的习惯,而且他享受其中。退休之前,瞿弦和对于退休生活有着很多美好的设想,其雄心壮志包括操持家务,独揽厨房;侍弄花草虫鸟;上老年大学。而事实上,卸任后的前二十天里,瞿弦和就忙得没顾上回家,而给妻子做饭的雄心壮志也只在妻子病愈出院时实现过一次。
2012年7月下旬,瞿弦和的工作发生了一些变化。离开团长工作岗位,但是作为著名朗诵表演艺术家和主持人,国家一级演员,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瞿弦和成了真正的退而不休。他的头衔还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会长。
作为国家大型晚会主持人,瞿弦和主持中央电视台及各地电视台各类大型文艺晚会,获中国视协首届“电视百佳”称号。舞蹈家陈爱莲的丈夫魏道凝曾讲述瞿弦和的主持功力,在陈爱莲的舞蹈专场演出前10分钟,魏道凝将自己临时创作的诗交给主持人瞿弦和,登台后他一字不差地全背下来,不少现在电视台的主持人也表示,上学时瞿弦和的朗诵作品作为他们教科书级的重要资料被模仿、学习。
近年来瞿弦和主持了几乎所有重大晚会,包括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永远的长征》《小平你好》、建国六十周年的《复兴之路》、建党九十周年《我们的旗帜》、抗战七十周年的《胜利与和平》。对这些重大晚会的主持,给瞿弦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在建国六十周年《复兴之路》的演出中,舞台的高度和坡度是一道难题:“晚会舞美设计宏大壮观,我们这段主持是以朗诵展示,必须弯腰走到大平台后面提前候场,然后迈上近30个台阶,登上平台最高处。整个平台是倾斜的,我们从最高点开始朗诵,边走边说,不能滑倒,我们年龄都不小了,既要配合音乐,又要正确走位,对我和丁建华都是严峻考验,每场完成任务在击掌庆贺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千万不能大意。’”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胜利与和平》的晚会,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演出,有百位抗战老兵隆重入场。彩排时均由工作人员代为走台,音乐声中瞿弦和在幕内有画外音,合练成功后,确定了语速。“但正式演出那天,入场的老战士都是90岁以上,还有百岁老人,有人搀扶,有人陪伴,比彩排时慢了许多,语速可就要临场适应了,我看着舞台监督的手势,手心向下就要缓,向上就要加速,致敬的词必须在关键处突出,真是不一般的画外音!主持词根据编导组指示,每天都会有变化,有删减、有增加,甚至是一两个字、一个标点符号,还有改动后又改回原词的。我们头脑必须清醒,必须适应,注意力要集中,要准确无误,这可是有相当难度啊!”瞿弦和说。
建党九十周年晚会的导演是陈维亚,他对主持晚会的瞿弦和和朱媛媛说,这样重要的活动,主持人要有国家级风度,从上场的步伐、转身、退场都要把握体态,不能放过每个细节。“主持词每个段落都有不同的切入点,我们一起研究,注重从不同角度把握基调与风格,这是一次难忘的实践。”对于瞿弦和来说,每一次晚会的主持都是学习之旅,他从未放松过。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文艺晚会上,瞿弦和的主持搭档是军旅艺术家、主持人刘小娜,瞿弦和回忆这次他们排练很刻苦:“第一段的气势昂扬,第二段的深情回想,不失力度,更要掌握分寸感,是对主持艺术的又一次探讨。”
2016年1月16日,瞿弦和参加主持了《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6春节大联欢》;2018年2月17日,参加主持《奔跑吧,新时代——2018体育嘉年华》;今年5月,瞿弦和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匠人大会,并被授予“中国手艺传承推广大使”称号。此外他在中央及各地电台录制大量长篇小说、诗歌、散文、寓言、广播剧,演播的小说《北国草》《唐山大地震》《西部歌王》等,获得广大听众好评。朗诵的诗歌名篇《秋歌》《雷锋之歌》《风流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小草在歌唱》《我是青年》以及长达三十年的《黄河大合唱》的朗诵,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被列为“全国受听众欢迎和喜爱的”十大演播家,广播剧两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期担任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央电视台电视小品大赛、全国“夏青杯”朗诵大赛、中国传媒大学“齐越节”比赛评委。同时常年担任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客座教授。
瞿弦和老师的时间一直都排得满满的,他说他的十六字口诀是:“爱吃就吃,想睡就睡,能玩就玩,该忘就忘。”虽然退休了,他仍旧奉行“宁可累死不能闲死”“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原则。
“今年是我退休的第六年,退休以后原来是打算发挥余热,没想到一路忙下来比在任的时候还要忙碌。”记者几次采访,瞿弦和老师不是在广州演出,就是主持晚会在对词,他的行程始终排得满满的。不仅演出,这五年他还推动成功申报两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为中华文化传承做贡献。“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重温经典名家名篇朗诵会’立项以后,我们已经在全国25个城市巡演。”瞿弦和告诉记者,通过老中青三代表演、朗诵、演播、配音艺术家,将中华文化中的经典诗词(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和近现代诗人作品,在舞台上呈献给人们。演出后,各地掀起了诗歌热。“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和当地孩子们一起表演、朗诵经典诗词,是让我很感动、难忘的事。”
2014年“世纪诗人专辑拍摄工程”启动。该工程选择艾青、臧克家等五四运动以来的多位诗人,包括已故或者健在的、90岁以上的诗人作品,一诗一景,将其代表作品以电视诗会的形式播映并制作成音像制品。瞿弦和和妻子张筠英担任了艺术片《世纪诗人作品》的策划拍摄工作。“现在已经完成徐志摩、闻一多、艾青三位,目前正在拍摄贺敬之、李瑛、郑敏三位诗人诗集。将有中国作协提供的30位‘世纪诗人’列入拍摄计划,艺术顾问式吴思敬教授。”瞿弦和介绍,该片一集90分钟,将诗人的20首代表诗歌请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朗诵,并拍摄成音像制品,使诗作立体化、形象化,有的作品还运用音乐小品演出来。”找老艺术家录制朗诵诗歌名篇,瞿弦和和张筠英做得一丝不苟。张筠英说:“棘手的事情,没有一件事当中没有的,但是我们用良好的心态尽力解决。”
请老艺术家周正录制徐志摩的诗时,他已得了帕金森症,他们需要想很多办法让画面不显得那么抖。他们请曹灿老师、殷之光老师等很多老艺术家共同完成创作。随着拍摄制作,一些老艺术家相继去世,纪录片中他们的影像、声音也成了最后的作品。瞿弦和说他是肩负着责任和使命在工作,项目经费不足,他们就想尽办法搭人情用资源也要做好:“我是宁可累死,也不能闲死。因为朗诵能够发挥我的余热,我心甘情愿,我们做的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最让我觉得自豪的是,随着我们工作的推进,在全国掀起朗诵、读书热潮,各地都在举办阅读季、朗诵会、诗会。”瞿弦和诚恳地说,“社会上的活动,只要是需要我,无论是表演还是下基层,我一定会热情地参加,自己现在的年龄正是发挥余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