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逢梅
【摘 要】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音乐 教学 有效性 艺术 审美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有效,更有活力呢?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走出禁锢在固定座位的区域内,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得到最大的发挥。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创设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实践方式,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学生也会信赖教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感情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乐学习任务。
音乐活动的过程是创作的过程,创作有静态的,动态的,最后是欣赏。课内的说、唱、奏、等活动都是在创作中进行。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挖掘教材中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内在因素,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及语汇,给学生一个时间和环境的空间。还要具有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轻松、灵活、自如。让学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一次上少年宫舞蹈课辅课时,我发现了一个方法。在学生自由练习舞蹈时,我走来走去巡视纠正动作后,就在一旁单独跳。我跳得很认真,一开始有学生来张望,特别是那几个不爱动的学生,看我跳得那么认真,看了一会儿也随着我认真跳起来了。我把这种方法引用到了音乐欣赏课上,我坐下来安静地聆听着音乐,随着音乐的起伏,有时闭上眼睛,有时随着律动轻轻地摆动身体,有时会跟着音乐的旋律用手指轻轻敲击节奏。结果一年级的孩子也和我一样非常认真,他们学着我的样子在认真欣赏音乐哩。
二、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爷爷爸爸和我》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妈妈走路的动作。引导学生创编爷爷、爸爸和自己的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小朋友跑步ti ti ti ti ti ti ti ti多呀多快乐,爸爸走路da da da da真神气,爷爷迈步da a da a走得慢”。歌词非常贴近生活。于是,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进行教学。模仿爷爷走路时,有一个孩子弯着腰,头都快挨着膝盖了,假装拄着拐杖的样子,还边走路边用另一只手捶着背左右扭动,他的动作让全班同学笑得活蹦乱跳。在学爸爸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脸上乐开了花,摔着手,踏着脚“答 答 答 答”直响。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该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吵闹他人,做文明的好孩子。孩子们边做动作边学唱歌词,歌词一会儿就能背唱了,这时,我让孩子们分组依次围绕凳子边缘围成一个大圆圈,随着音乐,我和孩子们边演唱边表演。孩子们很兴奋,兴高采烈的表演着不同的角色,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可爱。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深化了学生心中对音乐美的熏陶。
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会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总之,在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