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2018-10-14 07:44周亚琳
考试与评价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信息技术

周亚琳

【摘 要】物理是传承学科知识、揭示科学规律、公告科研成果的重要学科,物理课程与当今先进科技成果紧密结合就不能缺失。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在物理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 物理 信息技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目标与内容,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电脑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使学生借助这些认知工具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探究问题、更新知识和追踪科技前沿研究成果。

一、了解物理学科发展时事形势,把握教学动态

我们通过网络在官方权威网站上查看有关物理发展动态,可以做到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物理学科教学时及时调整。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大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这对学生习题更新、掌握高考的习题形势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信息资源,从网络,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的物理试题中心、中国园丁网试题集锦栏目和其他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关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平时练习。实际情况证明,这些题目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给物理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另一方面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一系列教育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如在中国名师教育网,我们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物理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中国园丁网的教育论坛我们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物理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直观生动、新奇有趣

物理学科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利用现代媒体,能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变得非常浅显易懂,学生更能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一些平时难做或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我们可以用多媒体使情景恢复,很好地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学生很清楚地观察。如在讲解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时,空洞的理论很难让学生理解,这时,完全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制作让学生有非常详尽的了解。根据不同内容,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以其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难为易,操作便捷

利用多媒体能恢复习题情景。以高一物理平抛运动为例,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本节课习题的处理都感到费力,原因是物体的运动要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实验太快,瞬间完成,学生不易观观清楚。为了使学生弄懂这一问题,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在黑板上画图、分析、讲解、说明。即使如此,有些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同学也还是听得似是而非。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即可轻松自如地解决,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再将此过程模拟出来,控制动画的运动速度,使学生非常清晰明了地观察此现象。

五、进一步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尽管有许多不足,但在目前阶段仍旧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这种模式在重新组织提供物理情景,设置物理过程,克服某些条件的限制,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有许多优越性。这种教学模式对硬件配备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般的教师选用也比较适合,并且可以应用于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甚至实验课。

但在应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结合新课程的要求,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思想,加强人机对话的交互功能,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及教师必不可少的主导作用,弥补如前所述的诸多不足。同时,应主要针对难点、重点的突破,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千万不可滥用或搞形式。例如,因物理学科其自身的特点,物理演示型课件就不同于其他学科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利用丰富的视、听等多媒体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利用视听刺激,久而久之,学生就必然产生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另外,针对物理学科,建议加强并重视与物理实验教学相互结合渗透,使之相得益彰。

六、处理好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对于物理教学而言,要重视如何处理应用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关系。第一,可以用课件来展示一些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它化繁为简,将不可见的转变为可见的,从而对降低学生思维难度有积极作用。但是除非可以按照物理规律或是数学模型准确重现的现象,否则就不应该设計成为定量演示,而只制作成定性演示的课件。第二,模拟实验可以作为物理实验的预习手段,也可以作为学生实验以后的复习工具,但是绝对不应该将模拟实验当做学生研究型学习的平台,毕竟模拟实验都是在编制程序时基于所有已知的被假定为正确的理论而建立的模型,所以结果都是人为设定的。在这样的平台上进行的研究活动,至多能满足学生对一些过去不允许做或是没条件做的实验的好奇心,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说学生利用模拟实验完成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就无法体验在地球上不同时区的实际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这样一个事实。同时由于缺少了真实的测量过程,学生也就无法体会其物理意义。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很多优点,但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的信息超量,出现迷航、限制学生思维等负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精心准备课件,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教学情境、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在使用时掌握好操作控制的难易程度、学习者对媒体使用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学习者本人的操作适时程度等。综合我们媒体的利弊,做到恰当选择、适当的配置,使多媒体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留言板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