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教学策略浅探

2018-10-14 03:41陈秀玲
考试与评价 2018年4期
关键词:渠道

陈秀玲

【摘 要】拼音学习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根基”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用好情境图,以生教生,開辟“微”渠道,可以有效帮助孩子打好基础,扎实学好拼音。

【关键词】情境图 以生教生 “微”渠道

拼音学习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根基”作用。可以说小学低年级对拼音的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后的语文学习。现行的部编教材在拼音教学前安排了集中识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幼小衔接,自然过渡。但紧接下来的汉语拼音学习因知识量较大,难度较大,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来说仍是一个大挑战。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打好基础,扎实地学好拼音。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拼音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材引路,用好情境图,引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儿童的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兴趣,取决于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凡是生动、形象、有趣的,他们学起来注意的时间就长,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的效果也好。而对于那些枯燥乏味的、呆板无趣的则十分反感,甚至产生冷淡态度和厌倦的心理。部编本教材的编者深谙此道,在每篇拼音课中都配上了精美的情境图。一幅情境图就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故事中巧妙地结合了字母的读音、字形。色彩亮丽的情境图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教师的拼音教学设计拓展了平台。这些精美的情境图发掘得当、运用得法能让我们的拼音课堂精彩起来。

1.应用情境图,让孩子在观察发现中学好拼音

课本中鲜活的情境图,承载着拼音字母的音和形,在给予学生美感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能力的一个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找出情境图与字母音形上的联系。这样学生就能读准音、认清形,把字母记得更牢,且兴趣盎然。

例如在教学《y、w》时。我用课件呈现了文中的情境图,并对学生说:“字母宝宝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现在就藏在这幅图中,聪明的你们赶紧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把他们找出来吧!”学生们兴趣来了,立马睁大眼睛找了起来。孩子们很快找出y藏在图左边的小树的树杈上和图右边大树的树杈上。w藏在两个红红的屋顶上。眼尖的同学还发现了晾衣绳上衣服袖子上的褶皱里也藏着y,这真是了不起的发现。

教材中类似这样的情境图资源很多,我们要善于抓住课本情境图,鼓励孩子自主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记牢拼音字母。

2.应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听故事、编故事中学好拼音

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一大法宝,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只要老师能娓娓道来,学生便听得有情有趣。教学时,可以由教师根据情境图讲故事,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慢慢转变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编故事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努力将情境图故事化,让情境中的人物和字母动起来,借助鲜活的情境故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学好拼音。

例如教学《zcs》一课时,我根据情境图导入情境故事,把学习的内容有效的整合起来:拼音王国里有一所森林学校。早晨,空气真好,瞧,森林学校里一年(1)班的小动物们正在上课呢。狗熊老师身穿紫色衣服,带着瓜皮帽,手捧语文书,用手指着黑板上的“z”,正认真地教大家学字母呢!3只小刺(c)猬学得可用心了,一笔一画照着样子写字母。蚕宝宝用自己吐出来的丝织了一个字母“s”。学习字母是多么有趣的事啊!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很快看懂了图意,看清了字母形状。

紧接着是《zh ch sh r》的教学,情境图中的地点也是森林学校。可以让孩子试着通过编故事识记汉语拼音。编故事前我留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观察画面,并相机引导:图上有谁,他们在哪里干什么。刚开始,有些孩子只能说简单的一句话,如:“刺猬在吃果子。”“小猴在织毛衣。”“蜘蛛在织网。”等。此时我又进一步指导:我们可以先说一说天气情况、周围的环境以及小动物的表现等。我这次没着急指名说,而是让他们同桌互相说一说,在同桌互说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发言,这时精彩多了: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碧绿的小树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丁零零……"下课铃响了,又迎来了同学们最喜欢的课间十分钟。今天轮到长颈鹿值日,它拿起黑板擦,认真地擦着黑板。小刺猬津津有味地吃着果子。小猴子坐在椅子上织着围巾。蜘蛛在凳子上练习织网。小狮子蹲在椅子后面休息等。老师如能巧妙地运用教材中的情境资源图,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就能不断地锻炼并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和语言得到同步的发展,激活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并学好拼音。

二、以生教生,团体协作,互相促进

由于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一部分孩子,学前基本没有接触过拼音,一部分孩子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已经学习过声母和韵母,程度好的孩子甚至已经学会了拼读。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共同学好拼音,把课堂还给学生呢?

1.“课堂领读,课余帮带”,小老师大作用

结束了单韵母的学习后,就转入了声母和韵母的拼读教学,难度一下子提高了。这对班里一小部分同学来说简直是困难重重。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声母,一方面还要学会拼读音节。这时候,那些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拼读,程度好的优秀生,就可以发挥作用了。我们可以采取“课堂领读,课余帮带”的形式,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老师可以常请拼读能力强、发音准确、响亮的孩子当“小老师”,在课上带领大家读拼音。“小老师”的积极性高,他们在收获赞誉、羡慕的同时,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乐趣,自信的种子也在心里悄悄地生根发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班里的孩子看到“小老师”的优势,会促使他们乐于接受帮带任务,在“小老师”的的帮助下迎难而上,尽力追赶,不断进步,不断得到肯定。

2.课堂合作,共同进步

合作式学习,在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中也是适用的。孩子刚开始合作时以2人为宜,随着孩子合作能力的增强,再增加到4—6人。在合作前,教师要做好示范,在合作初期进行合作方法的指导,确保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有效合作。

如在教学“ɑnɡ、enɡ、inɡ、onɡ”一课时,为了突破发音的教学难点。在教师示范后,我让学生同桌合作,探究“ɑnɡ、enɡ、inɡ、onɡ”的发音特点。学生很认真地进行试着练习发音,并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他们发现发后鼻音时舌头要向后缩,舌根要向上抬高,通过鼻子出气,感觉声音从后脑勺冒出来的。此时再听录音范读,绝大多数孩子就能有效地掌握后鼻音地发音要领。

又如拼读音节的教学中,我常让孩子们同桌合作,拼读音节,并强调合作结束后,要选出最佳合作拍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好胜心理促使他们竞读互学,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效果好。

三、开辟“微”渠道,多元互动,延伸课堂

课外的反复、大量的拼读是牢固掌握拼音,培养拼读能力的必经之路。有些家长虽然会拼读,但缺乏方法,辅导孩子时,虽使尽洪荒之力,仍起不到好的效果。还有些家长对拼音一知半解,担心拼不准、拼不对,反而影响孩子。我们可以发挥微信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交互功能强和操作方便的特点,让它在拼音教学中发挥作用。

每天教学完,我就将所教拼音的语音范读和发音要领传到班级微信群。掌握不扎实的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二次学习,及时补缺补漏。学得好的学生也可以在复习巩固一遍。同时为家长提供了辅导的依据。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微信群,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拼音学习成果。如让孩子运用学过的拼音知识,画图配拼音,到群里晒一晒。又如拼音学完后,让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借助拼音阅读小诗歌、小故事,并拍摄小视频,发送到微信群,轮流展示,互相促进。

开辟“微”渠道,链接了生活,由单向的“接受性”学习向“多元互动”的交互性转变,将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更加扎实地学好拼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鳳霞《新基础教育理论在拼音教学中的作用》,出版源:《内蒙古教育》2011。

[2]曾琼芬《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微信应用探析》,出版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

[3]《教师教学用书一年级上册》出版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渠道
高中生物习题教学中科学思维的渗透
企业渠道选择研究的收集整理
再见,业务员!
再探 渠道新变局
全渠道就是啥渠道都做?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设计初探
我也来做中考题
沟通渠道等
论渠道营销网络的冲突与治理
渠道转换中的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