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君
摘 要:幼儿园衔接工作一直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幼儿园街接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儿园街接教育是每个幼教人员和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笔者通过考察和了解,对当前我国幼儿园街接教育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衔接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一、当前我国幼儿园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衔接缺失。通常肋儿园对幼儿园衔接教育非常重视不管是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容上都积极主动地向小学教育形式上靠拢,而小学则缺乏这方面的准备造成了幼儿园衔接教育的单向性。一些小学低年级老师认为幼儿园衔接教育是幼儿园的事,与小学关系不大,因此这种单向的教育问题长期不能得到解决。根据刚入小学的儿童的身心特点,他们通常会表现出兴奋和紧张的心态周为新的环境一下子无法适应加上小学的课业任务较重新入学的幼儿难免会感到一定的压力容易出现焦虑和抗拒的心理,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因此、学应该为迎接新的入学儿童做好准备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有效衔接教育工作。
(二)小学化教育现象严重。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幼儿园对幼儿的小学化教育现象非常严重。幼儿园的管理制度较以前严格得多。通常肋儿园大班的儿童学习任务跟小学差不多背诵课文、做作业、算术等等而不是注重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幼儿园的办学宗旨本应是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这种学习并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综合性的素质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说话能力、交际能力、动脑能力、学习创造性等等。如今的幼儿教育也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缺少趣味性、缺少图案色彩、教具演示、课堂游戏等。这样的教育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会造成幼儿的疑惑以及丧失学习兴趣。小学化教育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对幼儿将来的成长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幼儿园衔接的师资力量匿乏。据了解在当前幼儿园教师中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中有部分还担任着大班教师的职务油于缺少对幼儿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对幼儿的身心发育以及对他们的环境适应力的培养考虑欠佳等问题造成幼儿对小学的教学环境感到陌生无心学习。这对于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非常不利还会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总体比较匿乏,有不少地方的幼儿园
(四)衔接教育甚至是被忽略问题。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家长是孩子启蒙老师衔接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家长的努力配合。笔者了解到很多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都比较传统,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兴趣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的家长急切地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些超前的能力训练以求超越同龄的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他们认为孩子能读会写肯定就很聪明越早教育就越能提早挖掘孩子的潜力。于是要求幼儿园教会儿童拼音、加减法等,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写算术的能力却很少关心幼儿是否有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跟同班的同学关系处的怎么样等等这样综合能力。幼儿教育应该渗透到多个知识领域从不同角度培养幼儿情感、态度和技能,培养幼儿环境适应的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样才能促进有效衔接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解决幼儿园衔接教育中问题的策略
(一)要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儿童在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不仅要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还要实现自身角色及行为规范的转变。幼儿园与小学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机构,它们在学习环境、师生关系、社会要求、作息时间、教学方法和内容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致使许多孩子出现很多不适应的现象。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在幼儿园衔接教育工作中需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幼儿园衔接教育是使儿童的身心发展达到的量变与质变统一的过程是促进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模式的交替、转化、升华的发展过程。因此肋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当从幼儿入学开始就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稳定情绪以及各种行为习惯。幼儿从幼儿园开始就逐步产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为小学教育做好准备。
(二)重视幼儿的自制与独立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焙养其自理、自立的能力强调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儿园大班的后半学期教师应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能力赴幼儿独自完成学习任务避免教师的直接辅导赴幼儿感受到独立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另外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幼儿的自制能力差注意力极易分散在完成任务时常常会因为周围事物的干擾而影响学习。因此教师需逐步引导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使幼儿坚持学习锻炼幼儿持之以恒的能力。
(三)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三者之间的交流。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幼儿园衔接工作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幼儿园教师可以有组织地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办公室、操场等,观摩小学生的上课情形赴幼儿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从生理和心理上对小学教育有所准备。
幼儿园衔接教育是家长和老师都非常重视的问题这项长期的教育工作的完成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双方应当从实践教育中要寻找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完成幼儿园衔接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3.学位论文;
[2]孙影.农村“小幼衔接”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