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苹
摘 要:正面教育是社会所提倡的,也是每个学生所希望的教育方式。但是对于每个不同的个体,不能千篇一律,一根棍子打到底,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老师的因材施教,对待后进生,帮助后进生,每个教师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方法,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选择从“爱心,信心,耐心”三方面去面对学生。
关键词:爱心;信心;耐心;意识;意志
所有正确地符合人性的教育。总是要比惩罚教育或负面教育要困难得多,人不是不知道正道在哪里,而是走正道太难了,所以我们也不是不知道正面教育它最终有效,而是坚持正面教育太麻烦了,太辛苦了,所以我们总是想借助于一种比如说惩罚,让孩子感到不自在,感到受到威胁,这样的方式来教育。那么如何才能发挥正面教育的效果,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战,我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揣着爱心去理解
无论哪一种教育方法,都需要施教者的爱心。有了爱心,方法才显得处处灵验;没有爱心,再好的方法也会变得苍白无力。要想使教育获得成功,就必须给予学生最真诚的爱。然而,偏爱优等生是绝大多数教师容易做到的,而要做到厚爱后进生,视他们为迟开的花朵给予精心哺育,则是困难的。因为转化后进生就犹如去开垦一片贫瘠的土地,不但费时、费神,而且在付出艰辛劳动后所得的回报又常常是微薄且吝啬的,往往会令教师叹息、失望。只有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他们以亲切感、信任感,他们才会对你产生依从仰慕的心理,才会敞开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班有一位男生叫黄天野,父母离异,单独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家里只依靠母亲在厂里做小工维持生活,平时缺少关爱,性格孤僻,不能体会母亲的艰难,还总是跑到网吧,让母亲担心。对于这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一开始就格外关注,总会不时地找他谈谈心,聊聊天。但是似乎口头的言语对他已经起不到明显的作用了。有一次,我正好得知他妈妈生病了,家里没有人照顾,借着这次机会,我进行了一次家访,和他一起照顾生病的妈妈,并带着他去他妈妈上班的地方,体会妈妈的不易。经过这次深刻的体会。他终于明白的妈妈的艰难,在我和他妈妈面前表示了自己的决心,改变了往日不好的行为。
事实上,任何时候每个学生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在智力发展上,有的先天早慧,有的则大器晚成;在思想表现上,有的先觉早悟,有的迟钝后醒。花开有迟早,成材时难同。我们不是很清楚吗?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而有的却长于抽象思维;有的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能力较弱,但动手操作能力却很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们一定要牢记陶先生的这一告诫,丢掉偏见,全面审视后进生。用我们真诚的爱去熔化他们心尖上的“冰雪”,让他们也能同优等生一样,享受他们应该享有的爱。
二、满怀信心去督促
如果老师对后进生缺乏信心,即使付出很多的爱心,转化工作也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起初,后进生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内心确实充满温暖和感激,决心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不辜负老师的一片爱心;时间长了,他们从老师的目光、表情以及言谈话语中得到的却是消极的负面心理暗示,认为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是对自己的同情和可怜,自己处处不如人,只不过是受老师特殊照顾的对象而已。长此下去,他们或者心理脆弱,自怨自怜,或者麻木不仁,我行我素。这时,爱心产生的激励作用,由于老师对他们缺乏信心,而消失得荡然无存了。另一方面,不少后进生也有很多优点或长处,由于老师和家长一般只关心学习成绩,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往往得不到肯定或应有的重视,不能得到及时的激励,缺乏树立自信的基础,同时会还对老师和家长的说教产生抵触情绪,任其发展下去原有的优点或长处也会逐渐消失。
如果老师不但给后进生以足够的爱心,而且给予足够的信心,他们内心就会充满感激,心情健康舒畅,感到自己完全沉浸在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中;最重要的是,老师的信任能对他们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他们因从老师那里得到积极良好的心理暗示而信心倍增,潛在体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走向成功成才。
三、播撒耐心去成全
用爱心教育和信心教育来转化后进生,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实现。在日常工作中,老师应按照渐进性原则,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循循诱导,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肯定、鼓励和一次次进步中,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不断加强自信心;同时,在学生再次犯错误时,老师应以充分的耐心和宽容及时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决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流露出“恨铁不成钢”、甚至无可救药的情绪,否则以前取得的成绩也会丧失。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有足够的爱心和信心,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他们需要爱心去培植和浇灌,需要信心去引导和激励,需要耐心去保证和维护。同一个孩子,由于我们对待方式不同,其将来的发展结果就会迥然不同。愿天下的老师和家长都有足够的爱心,信心和耐心,来对待自己的学生和孩子
四、生成意识,坚定意志
人的意识是人和客观世界相联系的一个环节,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的生活环境,那么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意识的产生,更离不开老师利用“三心”所营造出的氛围。语言和行动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信任和成全,在学生的心里播种了一爱的种子,使学生对于生活和学习能产生一种正意识,并促使其在行为上有所改变。
但是意识有其主观性和不稳定性,光靠良好的意识并不能彻底的改变学生,使其始终积极向上,不气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从而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老师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利用“三心”和学生接触,才能促其形成意志。
总而言之,三心加两意,三心促两意,让我们带着三心二意去接近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他们终将会有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