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茹洁
2018年1月24日,“智慧中华”上海市杨浦区优秀文化传承教育现场展示会在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雏鹰广场、梦想剧场及一楼各活动教室成功举办。本次展示活动由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杨浦区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杨浦区少年宫承办。活动以“传承的力量”为主题,分为现场展示会和主题亲子嘉年华两个板块,旨在通过《智慧中华·我是非遗传习人》系列丛书发布、区第31届学生艺术节优秀作品汇演、区优秀民族文化一校一品特色社团展示、区师生优秀书画作品展、迎新春·过腊八主题亲子游园会等活动,全方位展示推广区域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经验与成果。
梦想剧场内,上海市学生民乐二团(杨浦区少年宫民乐团)演奏了大气磅礴的《丝绸之路》,现场展示会由此拉开帷幕。一段区艺术节专题片带大家走进了第31届学生艺术节的精彩瞬间,彰显了艺术启迪心灵、润育校园文化的艺术节活动宗旨。随后,来自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杨浦区文化局、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为荣获区艺术节优秀组织奖的单位颁奖。区学生舞蹈团、合唱团、工艺社团及中原路小学、复旦大学附属小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小学的艺术团师生带来了《剪纸姑娘》《巧手迎新年》《海上童谣》等形式多样的艺术展演,让在场的每一位充分领略了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现场掌声如潮。
作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上海市杨浦区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公室、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区教师进修学院、区教育局、共青团杨浦区委、区艺教委等领导共同启动了《智慧中华·我是非遗传习人》微课程发布仪式,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非遗研究专家一同见证了这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刻。《智慧中华·我是非遗传习人》系列教材及微课,立足上海的“非遗”文化资源,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等单位专家及非遗传人的指导支持下,历经一年半的时间,由杨浦区少年宫牵头带领三十位青年教师、相关专业高校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其受众群为3-5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由《剪出万千世界》(刻绘技艺)、《与众不同的盘扣》(编织技艺)、《上海灯彩真神奇》(扎制技艺)、《奇妙草木扎染》(织染技艺)、《好吃又好看的面塑》(雕塑技艺)五个板块组成。每一册教材包括微课程、课程教材和手工材料包,涉及“非遗”历史文脉、艺术特色、技艺工序与体验、创新设计方法、创意衍生品等内容,涵盖工艺制作、鉴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模块。教材采用开放的项目式、问题式表述方式,创造亲子互动时刻,同时每一册教材选用一种传统色,力求让每一个细节都有“温度”。该系列教材是杨浦区少年宫团队在新的社会背景和形势下,融合网络信息技术,传承与普及民族文化的创新实践。该系列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体制保障、课程辐射、师资培训三位一体的普及与传承体系,让优秀民族文化走进更多的杨浦学校、家庭与社区。该微课程在2017年获得由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中小学优秀美育教学微课评选活动团体一等奖,得到了专家的高度好评,并向全市中小学生推荐使用。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带头人田兆元教授认为:“非遗教材建设是当下非遗保护活动中一项创造性的成果。”参与该教材建设的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团队成员李柯老师、方云博士、钱梦琦博士生等纷纷表示这是非遗传承普及与青少年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具有示范意义。华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学科带头人钱初熹教授认为:“学生确立学习传统手工艺的目标,沿着非遗历史文脉-艺术特色-技艺工序与体验-创新设计方法-创意衍生品的脉络,步步深入地学习传统手工艺。我们油然而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提高空间思维、视觉识读、造型表现、想象创意、物尽其用、美感延展等多种21世纪技能。”
外场主题亲子嘉年华活动则充分整合少年宫、学校、社会的优质资源,分为“传承匠心·一校一品”展示活动,“浓情蜜意·文化迎新”非遗技艺传承体验活动、“浓情腊八·祈福迎春”主题亲子游园会、“民俗·民风·民族情”杨浦区师生书画艺术作品展四个板块,有来自市区级的非遗传承人带领着非遗小传人队伍展示了各自的独门绝活,如糖画、近景魔术、木偶戏等;有非遗技艺与腊八节、春节的结合,如品腊八粥、包汤圆、敬茶、写春联、剪窗花等;有杨浦区少年宫书画社师生用手中的画笔记录身边民俗民风的书画长廊;有少年宫携手区域中小学校18个民族文化特色社团呈现的“传承匠心·一校一品”展示摊位……近50项民俗、民风体验活动项目,让学生和家长们在好吃好玩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意趣。
作为上海市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的示范区,2005年始,杨浦区少年宫致力于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融入学校艺术教育常规,开展中小幼学校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反思,逐步构建具有上海本土文化特色的艺术课程群,公益配送到中小学、社区及家庭。同时,深化上沉下提工作机制,形成“研究室-基地校-推广校”的三级普及网络,点与面相结合,普及与梯度传承并重,逐步覆盖全学段全区域。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建立高校、研究机构、少年宫、中小幼学校网状连接,建设民族文化教育共同体,使少年宫成为社会优质文化艺术资源的集聚地和辐射地,并立足各校校情及特色,助推上海本土文化艺术如沪剧、海派剪纸、民俗文化、滑稽戏等纳入学校艺术教育,培养非遗特色项目和社团,创建“一校一品”特色。2017年,杨浦区区域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学校覆盖率达100%,49所中小学校成为“民族文化基地校”,辐射六千多个家庭,两万余人次受益。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作为区域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将进一步优化自身功能建设,明确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造校外教育主阵地,孵化专业人才高地;开拓社会资源,担当联动家庭、学校、社会“育人”一体化的中枢站;主动顺应时代发展,借助新媒体技术,深化课程建设,深化区域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通过我们的努力,民族文化之花会在中小学校校园里不断绽放,民族文化会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