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70-01
一、案例背景
乐乐,男,11岁,因父母离异,孩子长期跟父亲生活,父亲工作较忙,无法给予孩子身心上的关心,因此,孩子顽皮,且不服管教,常靠违反纪律获得师生关注,同学关系紧张,老师对其软硬兼施也无济于事。我对乐乐一直很关注,也采取了很多方法,乐乐逐渐愿意与我交流,但还是状况不断,效果不很理想。
二、案例经过
一天语文课我上《落花生》这一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给我们的启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后,乐乐主动走到我面前,说:“老师,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啊?”我的心猛地一震:“不好,这孩子怎么会问出这种问题?我得让他发现生活的乐趣,找到生活的目标,重拾生活的热情。”于是,我看着乐乐:“你回想一下,你做过的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乐乐想了一两秒钟,很肯定地说:“我最开心的事就是让全班同学笑。”我马上联想到他之前的种种行为,他几乎所有违反纪律的行为都是轰轰烈烈的、哗众取宠的,经常在课堂上用不良言行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理解了乐乐的行为,他的行为都是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渴望,渴望被关注,渴望被需要,渴望被爱。于是我鼓励他:“说不定你以后就是大明星呢,会很受大家欢迎哦!”乐乐立刻摆出一副很不相信的表情,我继续说:“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用心去做。你希望全班同学笑,这一点很好,说明你是个善良的孩子,你希望大家都开开心心的,但是你所用的方式你觉得合适吗?你每次惹大家笑导致了什么结果?”乐乐惭愧地低下头说:“我扰乱了课堂纪律,同学们不喜欢我,老师也很生气。”于是我说:“乐乐,这样吧,你先准备一段笑话,我给你机会在班上讲,怎么样?”乐乐犹豫了一下,说:“好啊,但是我没有小杨那种幽默的气质,担心说出的笑话不好笑。”乐乐的担忧有一定的道理,他清楚自己的不足,但我还是鼓励让他试试。
于是,一个想法慢慢在我心中成形了:课前演讲。每次语文课前2分钟一位学生做课前演讲,演讲内容不限,讲新闻实事、讲小故事、朗诵诗文、分享生活经历等皆可,谁先站在讲台上谁获得演讲机会。
第一次课前演讲,只有一位善于言谈的同学自告奋勇上台演讲,几次以后,好几位同学出现争抢机会的局面。但乐乐依旧没有上台演讲过。于是,我单独找了乐乐,让乐乐准备下次语文课演讲。乐乐欣然答应了。
当我又走进教室时,乐乐已经站在讲台上等待上课铃声结束,他笑着看着我走进教室,我递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乐乐开始演讲了,令我没想到的是,乐乐讲的不是笑话,而是灵异事件,教室里异常安静,所有同学的眼睛都紧紧跟随着乐乐,有时大家也会因乐乐的表情和动作而哄堂大笑。故事結束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尝到第一次成功的喜悦后,乐乐接连好几次上台演讲,几次之后,乐乐站在讲台上,全班同学都会齐声大喊:“乐乐!乐乐!”仿佛乐乐就是即将表演的大明星,乐乐也越来越喜欢演讲,还总在演讲完向大家来一个绅士的鞠躬。
乐乐在接下来的语文课上都很认真,再也没有违反纪律的情况,还会举手发言,考试成绩也提高了。平时班级活动乐乐也积极参与,秋游集体午餐时主动照顾同学饮食,忙得不亦乐乎。我让他管理班级卫生,他积极讨论制定卫生条例并颁布实施,甚至自愿在放学后负责检查等后续事项。现在见到老师会诚挚地鞠躬向老师问好,平时身边玩闹的朋友也渐渐多了……
三、案例反思
1.以爱为前提,因材施教。
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人都有对爱的需求,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爱每一个孩子,不因孩子的成绩或品行等而对孩子戴有色眼镜,尊重孩子的个人创造,相信孩子的潜力无限。乐乐虽顽皮,但我同样爱他,与他拉进关系。我认真倾听乐乐的心声,尊重乐乐的兴趣,理解乐乐的行为,并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为他创造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他也能机智地选择适合他个人气质的题材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获得成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深感教师的责任就是用教育情怀去点亮学生心中的灯,用教育智慧去引导学生走正确的路。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孩子才会愿意与我们沟通,而沟通交流才能让彼此更了解,我们老师才能为孩子量身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2.小环节也有大作用。
短短的课前2分钟,带来的却是一个人甚至是一个班的转变。课前演讲让乐乐感受到了人生的乐趣,他每天可以做自己最开心的事,他从一个以违反纪律夺人眼球的惹人厌的熊孩子变成了一个积极乐观受人欢迎的好学生,班上其他同学也锻炼了胆量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扩宽了视野,整个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用美丽的心灵去创造,在帮助一个学生解困答疑的同时也使全体学生受益。
3.鼓励的力量不容小觑。
激励教育在于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激励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成才,实现人生价值。